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言 被动式太阳房中大多数利用特朗勃墙作为集热蓄热墙。这种集热P件在有日照时外表面温度高,热损失大,夜间供热量小,供热品质不佳。在夜间增加保温盖板或保温帘可以减少热损失,但又带来了构造的复杂化及人工操作的麻烦。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设计了一种热管与水箱相结合的太阳能集热蓄热供暖装置,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的目的是(1)与传统的特朗勃墙的热工性能进行对比;(2)利用实验数据回归出该种集热墙的热性能经验公式;(3)对其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MgCl2·6H2O和Na2CO3为原料,乙二醇为介质,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纳米轻质氧化镁粉体.通过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前驱物的煅烧温度和组成,分别用X射线衍射、柠檬酸值法和扫描电镜对纳米轻质氧化镁粉体的组成、结构、活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用该法制备出的轻质氧化镁纳米粉体的柠檬酸值(CAA值)为12s,平均粒径DMgO=25.76nm,DMg(OH)2=20.26nm,化学式为MgO·8Mg(OH)2.  相似文献   

3.
根据兰州地区太阳辐射的特点,利用Fluent软件对太阳能相变集热蓄热墙系统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传统型太阳能集热蓄热墙系统进行对比,探讨应用太阳能相变集热蓄热墙系统的优势。通过建立非稳态太阳能相变集热蓄热墙系统三维模型,采用CFD方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太阳能相变集热蓄热墙系统在兰州地区具有应用的可行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雷琳  宋贝 《河南科技》2015,(2):131-134
以硅藻精土为载体,以Na2SO4·10H2O和切片石蜡为相变材料,进行了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表征。采用插层复合法制备出了硅藻土负载型的复合相变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SEM对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以及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在Na2SO4·10H2O与切片石蜡的质量比为1:3、负载量为60%、负载时间为2h、水浴温度为70℃的条件下制备出了复合相变材料,其相变温度为31.22℃和51.20℃,相变潜热为79.81J/g,相变材料均匀地吸附硅藻土多孔基体材料中,并与基体材料结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传统地震观测系统以反射波理论(即假设地下介质为均匀层状介质)为基础,常用的有共中心点(CMP)、共反射点(CDP)观测系统等。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对勘探效果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工程地质调查中常用的观测系统需要布设大量接收点并进行多次移动,工作成本高且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散射地震观测系统的探索研究,基本思路为以散射理论(即假设地下介质为散射点的集合)为核心,在实现二维频域数值模拟和全波形反演的基础上,设计模型和二维散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研究观测系统中道间距、炮间距等参数变化对勘探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反射地震观测系统,散射观测系统只需要少量的激发点和接收点便能得到较好的勘探效果,有利于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在乡村民居上的应用成为了我国乡村民居供暖技术研究的主流。被动式太阳房通过建筑物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内部空间及外部形体的巧妙设计,建筑材料、结构的恰当选择等技术措施,在不消耗或少消耗一次能源的前提下,利用太阳热能解决建筑物采暖问题,因此具有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结构简单、造价较低的应用效果。研究基于ECOTECT数值模拟技术,以兰州地区气象、民居形式、村民生活习惯为条件,针对乡村集热蓄热墙式被动房的传热过程建立了集热蓄热墙传热过程数学模型,模拟了冬季室内热环境,并与传统砖混乡村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了对比,得出集热蓄热墙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乡村农宅的室内热环境,但是还不足以满足人体热舒适的要求,即使在加设外保温的情况下,围护结构的失热量依然很高。针对分析结果,研究提出了通过改进围护墙体材料、增加集热面积、增加辅助热源的方法进一步改善乡村民居的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合成介质角度考察钐有机配合物的发光性能。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红外光谱等表征,确定了不同合成介质(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下钐-间苯二甲酸-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A、B、C、D的组成和可能的配位结构;结果表明:间苯二甲酸的两个羧基氧和邻菲罗啉的氮原子及合成介质均与稀土离子配位。不同合成介质下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值顺序如下:A>B>C>D;2K~300K的变温磁化率曲线表明,四种配合物的磁学性质均相似,表现为顺磁性。  相似文献   

8.
钛白副产硫酸亚铁制取云母氧化铁颜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以钛白副产硫酸亚铁为原料、利用水热法生产云母氧化铁颜料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XRD和SEM对产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反应介质浓度,结晶温度和结晶时间对结晶反应和产品的影响规律。采用H2O2为氧化剂。氨水为沉淀剂生成前驱物Fe(OH)3,NaOH碱液为水热反应介质,解决了SO2^-4的去路问题,使反应介质NaOH能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
V2O5/ACO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氧化改性活性炭为载体,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了系列钒氧化物/活性炭催化剂( V2O5/ACO).采用FT-IR、XRD对催化剂进行了光谱表征.考察了V2O5/ACO在苯乙烯过氧化氢选择氧化中的催化性能.其中,V2O5-30/ACO性能较佳.以丙酮为反应介质,当n(苯乙烯)∶n(H2O2) =1∶2.5,45℃反应5h,苯乙...  相似文献   

10.
对一种BB2结构形式高温辐射进料泵的非驱动端机械密封在运行过程中的渗漏故障进行分析得出,机械密封泄漏故障的根本原因是密封腔泵送介质压力偏高,内侧密封冲洗液(P32)及外侧密封冲洗系统(P53A)隔离液压力偏小,无法满足冷却润滑密封动静环要求,导致机械密封长时间在高温、高压状态下运行失效。为消除泵运行安全隐患,对泵的降压系统进行了模型分析与优化设计,将密封腔体介质压力由原来的1.2 MPa降低至约0.3 MPa,实现了密封冲洗液对密封动静环的充分冷却和润滑,延长机械密封使用寿命,提高机组安全运行的可靠性,有效降低了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11.
尽管模糊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但存在计算复杂和实时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1LBF神经网络逼近能力重构模糊PID控制器,由于重构的RBF神经网络的并行计算能力,这简化了计算复杂性并提高实时性.通过选择不同的给定信号,比较模糊PID控制器和重构的RBF神经网络的控制性能.得到两者的控制效果是相当的.说明重构的RBF神经网络可以取代模糊PID控制器,从而减少了计算复杂性.避免维度灾难并改善控制实时性.  相似文献   

12.
RNAi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NA干涉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中,而且其基本的作用机制也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最近,研究发现RNAi在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而且RNAi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功能基因组学的一种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对诸种电影元素的极其严谨而和谐的运用并使其完美地服务于作品整体的精神内涵,这是塔尔柯夫斯基高度的电影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作品的人物、表演、摄影、剪辑、色彩与声音诸要素来看,它们都能很好的实现作者的表意目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设计将重点探讨物品、过程、服务中的方式创新,亦即谋事,其研究具有广泛性和纵深性。设计承载的是人类的理想、道德的重任,设计是一种生产关系,是科学与艺术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生存智慧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16.
李新 《松辽学刊》2003,24(4):76-78
通过对网络通讯系统的分析,进而得出如何实现网络通讯系统的设计思想及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艾森个性问卷(Eysenck perscnlity Questionnaire)简称(EPQ),对中国冰上运动员273人个性特征调查结果:以外向稳定者为多,占35.17%,冰球队及速滑队多为外向,花样队多为内向,冰球队及花样队以稳定为主,速滑队台湾省稳定为主P<0.005,男女个性有差异,男以外向型为主P<0.005,各年龄组的个性有差异,16岁以上组为外向为主,随年龄增大而情绪逐渐稳定,文化程度,小学者以内向为主,初中以上者逐渐为外向化,在运动员间;P项方向,主要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看不出有差异,E及N项乃主要运动员较低,L项主要运动员较高,在各队间T分比较:P项乃花样高于其他,E项为花样低于其他,N及L项;在冰球,花样及速滑均无显著差异P>0.05,少年组与成年组比较:P项少年组高,E项少年组低,N项成年组低,L项各年龄段有差异,冰球队各位置PENL的T分比较P>0.05,均看不出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从E=mc2看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E=mc^2解释成质量与之的“转化性”或“同一性”都是不科学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一关系式表示了质量与能理之间的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互联原理及各种互联设备。  相似文献   

20.
利用Gaussian 03程序包中的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水平下,对未掺杂、电荷掺杂和C l掺杂的聚吡咯、聚呋喃、聚噻吩进行几何全优化,并对它们的几何结构、自旋密度、自然键轨道(NBO)、前线轨道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电荷掺杂能使聚合物键长趋于平均化,其极子分布几乎遍及了整个分子链而C l原子掺杂对聚合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与C l原子相邻的C原子上,极子分布局域在C l原子附近的大约7个碳原子上,掺杂能够明显增强π电子共轭性,降低能隙,从而增强导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