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杨皎 《科学之友》2002,(2):35-35
美国海军正在研制一种“静默潜水艇”。这种潜水艇没有螺旋浆(推进器),但却装备了“人造肌肉”。这种“人造肌肉”能使该潜水艇像鱼一样悄无声息地游弋。由得克萨斯A&M大学试制的一米长的潜水艇模型可以像鱼一样摆动自己的尾部。螺旋浆是潜水艇薄弱的部分,它发出巨大的噪声,并搅起水涡,因而使潜水艇直接暴露在敌军的声纳或飞机攻击之下。然而,鱼则不然,长久的进  相似文献   

2.
曹阳 《科学之友》2007,(9A):20-20
在1966年的好莱坞科幻电影《神奇旅行》中,几名美国医生为了拯救一名俄罗斯科学家,被缩小成了几百万分之一,乘坐微型潜水艇进入科学家体内进行血管手术。没想到40年后的今天,以色列科学家竟真的发明出了一种可以在血管中穿行的微型“潜水艇”机器,它可以被注射进病人血管中,并在血管内穿行,为病人提供先锋性的医学治疗。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地方舰队“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消息传出后,引起许多人对了解潜水艇知识的兴趣,为此本刊特选登此文——编者  相似文献   

4.
“过人、过人……” “踢、踢呀!……没劲。” 看着电视里那帮家伙的足球实在踢得不怎么样,皮皮关上了电视,打开电脑上了网。因为和BB会谈的时间还早,皮皮在网址处打上了bridge.theriver.com/,这是今天刚听同事说的一个桥牌站点。皮皮是个桥牌迷,但水平不怎么样。每次和朋友一起打牌,总是害得连对家都摸不着他的底,因此还得了个“潜水艇”的外号。  相似文献   

5.
在1966年的好莱坞科幻电影《神奇旅行》中,几名美国医生为了拯救一名俄罗斯科学家,被缩小成了几百万分之一,乘坐微型潜水艇进入科学家体内进行血管手术。没想到40年后的今天,以色列科学家竟真的发明出了一种可以在血管中穿行的微型"潜水艇"机器,它可以被注射进病人血管中,并在血管内穿行,为病人提供先锋性的医学治疗。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把眼睛誉为“心灵之窗”,借助眼睛,我们可以看到多姿多彩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但你知道吗?构成人体生命大厦的细胞,也长有极为灵敏的“眼睛”呢! 长在细胞上的“眼睛”,就是细胞膜上的受体。包裹着细胞的一层薄薄的细胞膜,是由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构成的,好像是细胞穿的一件“衣裳”。在这件外衣中的蛋白质和糖蛋白,专门负责识别和接受外来的抗原、激素、毒素等大分  相似文献   

7.
美国佐治亚州39岁的机械工程师泰德·西亚米罗决定通过一种令人目瞪口呆的方式迎接自己的40岁生日。他计划在2009年11月乘坐一艘自制的“脚踏式潜水艇”,横渡3700km宽的大西洋!  相似文献   

8.
<正>从笨拙的"小木桶"到名扬天下的海战"大鲨鱼",看我如何七十二变!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水艇的首度出征失利,并没有影响人类对潜水艇的再探索、再发明和再创造。因为靠一只"小木桶"般的原始潜水艇去作战,显然是不可行的,至多也只能偶然搞些偷袭,而且成功的几率极小,风险却极大。于是,人们开始研制现代潜水艇(也称常规潜水艇)和核动力潜艇,这让潜水艇成了后来海战中的"大鲨鱼"。  相似文献   

9.
拯救华南虎     
这天是夏令营的一个参观日,大家兴冲冲地前往生物研究所的海洋牧场.首先进入的是两艘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的透明潜水艇.潜艇是用纳米材料制造的,极耐高压和碰撞,即使下潜至3000米的海底也没问题,乘坐在这样的潜艇里,参观者可以随意观看四面八方,显得非常惬意.  相似文献   

10.
1964年,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世界,建造了一艘小型深海潜水艇,专门用于科学考察和研究,但这种小型潜水艇必须有另一艘大型辅助船的支持。它需要一组维修人员、一组研究人员、一个熟练的驾驶员。为了防止腐蚀性很强的海水引起潜艇上的电子设备因短路而损坏,潜水艇在海面上不能随意打开舱盖。它必须由支持船运载到海面预定地点,研究人员和驾驶员必须先爬进还搁置在甲板上的潜艇,然后,支持船上的起重机开始操作,潜水艇才被缓缓地吊下海面。为了下潜,潜水艇起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空水箱装满海水。一旦潜艇人水后,它在水中潜行的速…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社记者报道,轰动世界的英国尼斯湖水怪的最有名的一幅照片也是假的。英国报纸和电视台都认为,这是“20世纪最大的骗局之一”。 原来,照片中的“怪物”只不过是人们花了几先令从伦敦的一个商店里买来的玩具潜水艇,经过改装后再在上面安装了用胶木制作的海蛇头和海蛇脖。照片中的“怪物”看上去虽然模糊,但却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2.
固定在硅胶表面细胞膜的酶活性及其色谱特性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提出一种新的细胞膜制剂———硅胶载体细胞膜 (carriercellmembrane,CCM) ,即以硅胶为载体 ,用吸附法将活性细胞膜固定在其表面 .用电子显微镜和表面能谱技术 ,对硅胶CCM的表面特性进行了分析 .以K+,Na+ 三磷酸腺苷 (K+,Na+ ATP)酶作为活性指标 ,比较了硅胶CCM与悬液细胞膜和沉淀状细胞膜的酶活性随温度、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稳定性 .结果表明 ,硅胶CCM与其他两种赋存状态的细胞膜一样 ,具有可比较的酶活性特征 .建立了以硅胶CCM为固定相的色谱系统 ,并用于研究钙拮抗剂与兔红细胞膜和心肌细胞膜特异性相互作用 ,以及二氢吡啶类异构体药物与兔小脑细胞膜立体相互作用 .表明用硅胶CCM色谱法所得色谱参数可以反映药物与膜受体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和立体选择性 .  相似文献   

13.
在1966年的好莱坞科幻电影《神奇旅行》中,几名美国医生为了拯救一名俄罗斯科学家,被缩小成了几百万分之一,乘坐微型潜水艇进入科学家体内进行血管手术.  相似文献   

14.
蒋连伟 《科学通报》1982,27(23):1464-1464
过去几年中应用荧光漂白恢复(FPR)方法对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流动性进行了若干研究。该方法在细胞膜研究中已引起重视。膜上大分子迁移的信息特别有助于了解细胞膜在生长和分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而对于诸如细胞恶变过程或“细胞重建”过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一艘经过改装的“迷你型’潜水艇在南极 洲海冰的边缘地带执行考察任务时,偶然发现了一个数量巨大的有“南极海域天然食品储藏库”之称的磷虾群。磷虾大都喜成群结队浮游于海面,但此次发现 的虾群聚集于深海,且数量巨大。两者矛盾的原因到底是气候变迁导致磷虾习性上的改变还是以前认识上的误差,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克山病患者红细胞膜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88,33(20):1580-1580
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病,急性患者由于心脏坏死突然缺氧引起死亡。对潜在型克山病(以下简称潜克)患者的诊断还存在着不小的困难,鉴于很多疾病患者的红细胞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大骨节病患者的红细胞膜结构异常膜的流动性和Na~+,K~+-ATP酶活性低于正常人群。1984—1986年云南楚雄综合考察结果表明,克山病可以认为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本文对潜克患者的红细胞及红细胞膜有否异常进行了探索:对患者红细胞膜骨架的  相似文献   

17.
深海邀游,邂逅“巨怪”2005年5月6日下午8时,居住在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的艾肯·雷姆森驾驶单人潜艇,从该市郊外海边出发,沿着海底向西南方向开去。雷姆森透过潜水艇两侧小小的圆窗,静静地欣赏着深海奇观。约2h后,他发现海底的一块礁石上,有一颗色彩斑斓的海星。他操纵按钮,伸展  相似文献   

18.
某些结肠癌、肾、肝的肿瘤具有一种非常活跃的“抗多种药物基因”即 MDRII 这种“抗多肿药物基因”为一种P-糖蛋白编码,这种ρ-糖蛋白在许多正常细胞的细胞膜中均可发现,科学家们相信,这些蛋白质通过泵出毒素来保获健康的细胞。科学家们认为癌细胞中的“抗多种药物基因”可以与抗药性联系起来分析,有一种可能性是,当肾与肝的正常细胞癌变时,ρ-糖蛋白持续作用,这时很难区分毒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说的细胞表面,包括细胞膜及其邻近的一薄层细胞质,例如动物卵细胞的“周质”(cortex,或译“皮质”)。细胞表面可以接受外界环境和其他细胞的信息,引起其本身结构、化学成分、通透性或其他性质的改变,并通过细胞质进而影响核内基因的活动,这就为遗传基因接受外界环境和其他细胞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韦禾 《科学》2012,64(6)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创新性地将DNA纳米技术与DNA计算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基于三维DNA纳米结构的新型“DNA逻辑门”。这些逻辑门不仅能够对不同的输入信号产生响应,从而实现复杂的分子运算.而且可以主动穿过细胞膜.进入活细胞内实现生物分子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