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灵魂,自古以来各派思想家们都把追求和谐作为自己的哲学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的集合体,只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并相互协调,整个社会才能保持有序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这就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中找到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2.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灵魂,自古以来各派思想家们都把追求和谐作为自己的哲学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的集合体,只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并相互协调,整个社会才能保持有序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这就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中找到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3.
刘媛媛  陈文恩 《科技信息》2007,(31):350-35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追求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文章主要从三大和谐入手,通过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营造师生员工自身和谐的环境,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使高校成为一个开放的、实现良性循环的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出传统发展模式和科学技术的滥用是生态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从哲学角度对生态危机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提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前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关键,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王健 《科技咨询导报》2008,(12):167-168
本文从哲学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探索了和谐发展的科学理论内涵,认为和谐揭示的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关系研究,发展则是在合理地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所追求的目标,这些关系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个层面。把和谐发展的哲学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看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成果。它的创新性在于否定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学假设的基础上才得以建立起来的,一个更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现实和未来走向的和谐发展原则。本文进一步指出,和谐发展的理论与原则对于未来人类的社会实践将具有一般性的综合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理性的反思与批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经济、社会、环境、人的发展的统一.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古代哲学以本体论为核心探索世界的本源,寻求对人的终极关怀。近代哲学以认识论为基础,追求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力求主客体的统一。现代哲学也在不同的层面研究人的诸问题。综观哲学的发展历史,人一直是哲学的主题。哲学的本质任务就是要人认识自己、展现自己、超越自己,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工程哲学所关注的是工程领域包括工程合理性在内的最普遍的问题,而非具体工程的单一性问题。中国工程哲学的发展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前瞻性和广泛性等特征。工程哲学在中国的伟大历史使命是,提供工程设计、研究和工程实践活动的工程观及其方法论,引领工程与人、自然和社会之间趋于和谐共生;指导工程活动体现人文价值理性,促使工程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建设,在更多方面是一种人类全新的发展模式,它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如果从哲学的视角去理解可持续发展,那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之路。事实上,天河商圈快速崛起的年代,也是天河如火如荼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进行时。因此,探讨天河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正处于经济较发达阶段的地区,如何在明确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主题与创造生态文明的前提下,实现再突破与再增长,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合”文化传统的美学本质是确认并追求和谐。主张在“天人合一”、“尚中贵和”、“礼之用,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民族、地区、国家的普遍和谐。厘清“和合”的哲学内涵,探寻“和合”的现代价值,确立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以德治国、和平共处的现代理念,对促进政府科学行使决策职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现代思想和战略,它起源于古代朴素可持续性思想,发展到今天,它不仅克服了传统发展模式的种种弊端,而且不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一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一一事实与价值的辨证统一,事实与价值共同构成完整的人类活动的内容。走全球性可持续发展战略道路,这是新世纪最强烈的呼唤。  相似文献   

12.
和谐生产力主要是指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力的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亦即可持续发展理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亦即民主法制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亦即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准则,人自身的和谐亦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统一。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和谐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论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是指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和谐统一发展,它主要包括人的身体发展,人的智能发展,人的个性品质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处理好治身与治心、量变与质变、个人发展与他人发展、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和谐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以共生理论为基础,从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角度出发,对影响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阻力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观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共生观念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和谐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传统之中,可谓中国传统"和合"哲学在当代的映照,其深层的内涵又与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精神相互融通。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共产主义——人类理想王国进行了初步设想,其中就凸显出对人全面发展的关注,贯穿着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大一统"的和谐思想。解读它,不仅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的早期相关理论,而且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圆融是佛教的重要思想,是中国佛教的理论和实践特质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影响。圆融思想有广泛而深刻的哲学理蕴,其中富含了深刻的道德思想,尤其是依正圆融和自他圆融观,在当今时代,对调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可贵的参考价值,如能运用于社会,将非常有益于和谐环境、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中西哲学史上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亦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之一。道家始祖老子的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将其与西方传统和谐思想进行对比和反思,剖析道家自然和谐型社会和谐理论,剔除其与当代社会现状之间不和谐之处,对探求与当下社会发展及人自身发展相契合的新的社会和谐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人的内心和谐的理论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只有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达到人的内心和谐。  相似文献   

19.
不可否认,和谐思维与发展思维已成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所共同关注的哲学思维主线。笔者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中,从理论上和现实表现中对和谐与发展为什么能共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条哲学思维主线进行阐述,说明当代中国哲学思维发生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两大问题之一,也是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学术界,人类社会的发展究竟是应“以人为中心”,还是要“以环境为中心”的讨论未能统一。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内涵及和谐发展理念构建三个方面的探讨,认为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争论终将要统一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与模式中来,并提出了构建和谐发展理念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