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不仅在亚非各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上,而且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创举,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今年是亚非会议三十周年。东道国印尼政府倡议4月24日、25日在关丽的山城万隆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受到亚非各国的高度赞扬和热烈响应,我国也将应邀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在这历史性的节日到来前夕,记者专程走访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华同志。当年黄华同志是中国出席亚非会议代表团的政治顾问和发言人,参加了许多会内会外活动,对会议整个进程是熟悉的。黄华同志工作十分繁忙,但他还是抽出宝贵时间向记者畅谈了当年亚非会议的盛况。  相似文献   

2.
从1957年底到1958年头在开罗举行的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它把正非人民团结合作,为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会议是根据万隆精神而召开的。它反映着1955年万隆会议以来亚非人民争取和现固民族独立斗争的新的高涨。这个会议又是在世界历史出现转折点的时候举行的。去年11月莫斯科会议的“和平宣言”已经指出了社全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成为当代反对帝国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的两大力量,和平力量已经大大超过战争力量。这次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具体证明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对于各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与和平的斗争更加有利了。  相似文献   

3.
半月谈     
四大洲科学史上的创举规模盛大的一九六四年北京科学讨论会于8月21日到31日隆重地举行。这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各国科学家的第一次胜利会师,是四大洲科学史上的创举。通过这次会议,科学家们交流了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探讨了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科学事业、促进各国之间科学技术合作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取得了学术上的丰收。这次科学讨论会对于各国科学家的进一步团结合作,对于促进四大洲各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不结盟国家会议于10月5日至 10日在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首都开罗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各国首脑和代表的发言以及会议所通过的宣言表明, 绝大多数与会国家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 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保卫世界和平的正义立场。这次会议的积极成就,反映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不结盟国家广大人民团结反帝的共同愿望。主流压倒了逆流第二次不结盟国家会议是在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知识》2013,(20):6-6
2013年9月27日.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68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并发言。王毅阐述了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发展理念、对外政策和国际作用。王毅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也主张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平方式解决各种国际和地区争端。同时.中国在任何时候都将坚定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维护中国的正当与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必然     
不久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邀集有关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到会发表了讲话。本刊征得会议主持者同意,将会上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早在,9988年就向一些外国领导人提出的。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建立国际新秩序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它自问世以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异同、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接受。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种国际法准则相互兼容,互为补充。它既准确、精练,又系统、完整,是制定国际新秩序准则的适宜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本刊愿意为此开辟专栏,欢迎各界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邀集有关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到会发表了讲话。本刊征得会议主持者同意,将会上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早在,9988年就向一些外国领导人提出的。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建立国际新秩序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它自问世以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异同、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接受。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种国际法准则相互兼容,互为补充。它既准确、精练,又系统、完整,是制定国际新秩序准则的适宜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本刊愿意为此开辟专栏,欢迎各界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邀集有关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到会发表了讲话。本刊征得会议主持者同意,将会上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早在,9988年就向一些外国领导人提出的。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建立国际新秩序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它自问世以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异同、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接受。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种国际法准则相互兼容,互为补充。它既准确、精练,又系统、完整,是制定国际新秩序准则的适宜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本刊愿意为此开辟专栏,欢迎各界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邀集有关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到会发表了讲话。本刊征得会议主持者同意,将会上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早在,9988年就向一些外国领导人提出的。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建立国际新秩序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它自问世以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异同、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接受。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种国际法准则相互兼容,互为补充。它既准确、精练,又系统、完整,是制定国际新秩序准则的适宜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本刊愿意为此开辟专栏,欢迎各界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邀集有关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到会发表了讲话。本刊征得会议主持者同意,将会上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早在,9988年就向一些外国领导人提出的。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建立国际新秩序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它自问世以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异同、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接受。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种国际法准则相互兼容,互为补充。它既准确、精练,又系统、完整,是制定国际新秩序准则的适宜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本刊愿意为此开辟专栏,欢迎各界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邀集有关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到会发表了讲话。本刊征得会议主持者同意,将会上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早在,9988年就向一些外国领导人提出的。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建立国际新秩序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它自问世以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异同、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接受。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种国际法准则相互兼容,互为补充。它既准确、精练,又系统、完整,是制定国际新秩序准则的适宜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本刊愿意为此开辟专栏,欢迎各界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邀集有关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到会发表了讲话。本刊征得会议主持者同意,将会上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早在,9988年就向一些外国领导人提出的。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建立国际新秩序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它自问世以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异同、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接受。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种国际法准则相互兼容,互为补充。它既准确、精练,又系统、完整,是制定国际新秩序准则的适宜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本刊愿意为此开辟专栏,欢迎各界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邀集有关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到会发表了讲话。本刊征得会议主持者同意,将会上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早在,9988年就向一些外国领导人提出的。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建立国际新秩序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它自问世以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异同、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接受。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种国际法准则相互兼容,互为补充。它既准确、精练,又系统、完整,是制定国际新秩序准则的适宜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本刊愿意为此开辟专栏,欢迎各界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4.
手段和目的     
不久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邀集有关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到会发表了讲话。本刊征得会议主持者同意,将会上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早在,9988年就向一些外国领导人提出的。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建立国际新秩序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它自问世以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异同、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接受。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种国际法准则相互兼容,互为补充。它既准确、精练,又系统、完整,是制定国际新秩序准则的适宜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本刊愿意为此开辟专栏,欢迎各界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邀集有关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到会发表了讲话。本刊征得会议主持者同意,将会上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早在,9988年就向一些外国领导人提出的。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建立国际新秩序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它自问世以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异同、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接受。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种国际法准则相互兼容,互为补充。它既准确、精练,又系统、完整,是制定国际新秩序准则的适宜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本刊愿意为此开辟专栏,欢迎各界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邀集有关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到会发表了讲话。本刊征得会议主持者同意,将会上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早在,9988年就向一些外国领导人提出的。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建立国际新秩序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它自问世以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异同、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接受。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种国际法准则相互兼容,互为补充。它既准确、精练,又系统、完整,是制定国际新秩序准则的适宜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本刊愿意为此开辟专栏,欢迎各界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邀集有关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到会发表了讲话。本刊征得会议主持者同意,将会上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早在,9988年就向一些外国领导人提出的。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建立国际新秩序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它自问世以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异同、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接受。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种国际法准则相互兼容,互为补充。它既准确、精练,又系统、完整,是制定国际新秩序准则的适宜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本刊愿意为此开辟专栏,欢迎各界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世界在进步     
不久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邀集有关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到会发表了讲话。本刊征得会议主持者同意,将会上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早在,9988年就向一些外国领导人提出的。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建立国际新秩序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它自问世以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异同、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接受。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种国际法准则相互兼容,互为补充。它既准确、精练,又系统、完整,是制定国际新秩序准则的适宜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本刊愿意为此开辟专栏,欢迎各界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邀集有关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到会发表了讲话。本刊征得会议主持者同意,将会上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早在,9988年就向一些外国领导人提出的。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建立国际新秩序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它自问世以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异同、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接受。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种国际法准则相互兼容,互为补充。它既准确、精练,又系统、完整,是制定国际新秩序准则的适宜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本刊愿意为此开辟专栏,欢迎各界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邀集有关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举行了关于国际新秩序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到会发表了讲话。本刊征得会议主持者同意,将会上发言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早在,9988年就向一些外国领导人提出的。当前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动荡不定的时期,建立国际新秩序更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它自问世以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异同、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接受。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种国际法准则相互兼容,互为补充。它既准确、精练,又系统、完整,是制定国际新秩序准则的适宜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本刊愿意为此开辟专栏,欢迎各界学者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