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海波 《科技信息》2010,(20):253-254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城市学院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体育消费调查.目的在于通过对比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项目、结构、因素的研究,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消费,创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消费动机具有专业倾向性;体育专业学生的消费水平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消费结构比较合理,并基本一致;体育消费品价格、性别和运动参与积极程度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调查研究了新乡市五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分析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薄弱,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很大。认为,高校在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体育消费特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为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西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广西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专业需要与职业发展是广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其体育消费水平与个人消费总额成正比,体育消费侧重于实物型和参与型体育消费,且消费质量较高,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大学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江苏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平均水平比较低,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性和运动型消费为主。在体育消费动机方面,过半数的学生首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消费,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经济来源少、体育消费品和门票价格高、学业繁忙和空闲时间少、体育活动场地少、休闲娱乐项目少。建议江苏省体育经营和服务部门,制定合理的体育消费价格;建议高校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适当增加学生的闲暇时间,加大体育消费的宣传教育,加强体育设施和增加休闲体育项目,以形成积极的氛围和合理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贵阳市高校大学生健身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发现,体育人口不稳定,健身动机呈多样性、体育消费动机呈多元性,体育消费结构单一,以实物消费为主导。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加强高校内有偿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加强高校内营销理念、加快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使高校体育课同学生的体育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重视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为贵州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袁毅  陈马强 《科技信息》2010,(28):I0262-I026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推理等方法对重庆市残疾人体育消费情况进行研究,发现重庆市残疾人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消费意识薄弱,消费能力不足,消费内容主要是用于日常生活的运动衣物和用于康复。经济收入水平低、身心缺陷和淡薄的体育消费意识等是制约残疾人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韶关市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和体育消费意识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韶关市区居民体育消费观念、消费意识虽已逐步形成,但体育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制约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有体育价值观、经济收入、体育消费的种类等等。  相似文献   

8.
顾克鹏  胡光霞 《科技资讯》2014,(30):210-210
该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影响初中生体育消费心理预期的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体育赛事因素、体育市场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进行剖析,并对初中生体育消费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及体育消费心理预期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以上诸因素都与初中生体育消费心理预期呈正相关,并提出对策,以期改善初中生的体育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000多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从实物性体育消费、观赏福利性体育消费、活动性体育消费、康复性体育消费、博奕性体育消费等角度来分析我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我院内部体育消费市场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马军  王润平  任渊 《科技信息》2012,(4):27-27,3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兰州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做了调查与研究,对于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扩大体育市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并且对于整个甘肃地区的体育消费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庆庆  聂磊 《科技信息》2010,(9):189-19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以体育经济学及消费行为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对现阶段沈阳市女性体育消费的动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于促进沈阳市女性体育消费,完善体育市场,激活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事业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亮亮 《科技资讯》2010,(12):242-242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对包头部分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市大学生体育消费主要以增强体质为目的,休闲娱乐、人际交往、调节情绪也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重要动机,但体育消费的结构还不够理想,总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3.
谭小丰  宋名芳 《科技信息》2010,(8):266-266,26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对株洲市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8年奥运会在我国成功闭幕后,株洲市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已逐步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为娱乐健身,主要形式为观看体育比赛,但体育消费结构主要特点是实物性消费。  相似文献   

14.
穆道魁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6):73-74,68
本文着眼于我国提倡和谐社会时期的高校体育教育,以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体育需求的发展趋向,分析影响90后大学生体育需求的内外部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大连市六所普通高校90后学生体育需求进行调查,以期为以后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当他们成为体育消费的主体时,情况比较特殊;另一方面,当高校的休闲体育成为一种商品时,其既有政府部门的干预又有社会市场的供给,情况也比较特殊。所以,本文从大连市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意识动机,水平、结构与运动项目,影响因素,市场预测及对策等几方面出发,开展研究、思考,以力求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大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希望能为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5.
韩波  张锦文  王舒 《科技信息》2010,(2):294-29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对长沙雨花区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8年奥运会在我国成功闭幕后,长沙雨花区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已逐步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为娱乐健身,主要形式为观看体育比赛,但体育消费结构主要特点是实物性消费。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对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进行分析,再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各种体育消费现状背后的体育消费动机,如审美、社交、从众、顺从、模仿等心理特征,指出其中的心理误区,并提出纠正措施,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宁波市部分高校高职称教师体育消费态度、体育消费结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波高校高职称教师对体育消费持肯定的态度,体育价值观已被大部分教师接受;体育消费支出较低,且内容单一。影响高校教师参与体育消费的因素有闲暇时间、体育价值观念、缺乏体育锻炼的方法及指导等。其中主要是缺少时间,尤其是闲暇时间中用于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部分地方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动机、水平、结构及满意度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为引导地方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合理进行体育消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牛伟  陈华 《科技信息》2008,(13):154-15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10所高校的12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掌握其体育消费行为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大学生认为进行体育消费是值得的;安徽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娱乐消遣和身心健康;安徽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支出前三位依次是购买体育服装鞋帽、运动饮料和体育器材;安徽省大学生在进行体育实物消费时,最注重的是价格;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和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大学生形成体育消费行为的必要条件;各高校应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和器材购买方面的投入.促进高校体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发放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合肥市社会不同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整体居民体育消费还处在上升阶段,合肥市各个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较为合理,居民的体育消费是一种中间高,两头小的现状;经济条件是左右居民选择体育项目、体育用品、体育锻炼方式等的主导因素,居民文化水平和体育项目文化价值也是影响合肥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合肥市民主动参与体育消费在逐渐增加,体育消费资金也随着阶层的提高而增加,这一趋势将成为我国主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