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龙门山造山带是扬子板块的西延部分,主要受到3条断裂的控制,分别是汶川-茂汶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在扬子板块与松潘-阿坝地块的挤压下,龙门山于印支晚期开始褶皱隆升造山,在造山的过程中控制造山带的3条主要断层由正断层转换成为逆断层.综合前人的观点,通过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并利用平衡剖面法恢复了龙门山的造山过程,并建立了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龙门山在造山初期主要是受到北西方向力的作用;晚三叠世末期主要受到由于东南方向太平洋板块的挤压而迫使扬子板块挤压的应力作用;燕山期龙门山造山带继承了印支期的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继续上升;喜玛拉雅期推覆构造进一步发展,在推覆构造活动加剧的同时,由于重力作用,使被推到高处的不稳定岩体大量下滑,形成滑覆体和推覆体叠加的构造格局,最终演化为现今的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2.
龙门山造山带是扬子板块的西延部分,主要受到3条断裂的控制,分别是汶川-茂汶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在扬子板块与松潘-阿坝地块的挤压下,龙门山于印支晚期开始褶皱隆升造山,在造山的过程中控制造山带的3条主要断层由正断层转换成为逆断层.综合前人的观点,通过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并利用平衡剖面法恢复了龙门山的造山过程,并建立了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龙门山在造山初期主要是受到北西方向力的作用;晚三叠世末期主要受到由于东南方向太平洋板块的挤压而迫使扬子板块挤压的应力作用;燕山期龙门山造山带继承了印支期的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继续上升;喜玛拉雅期推覆构造进一步发展,在推覆构造活动加剧的同时,由于重力作用,使被推到高处的不稳定岩体大量下滑,形成滑覆体和推覆体叠加的构造格局,最终演化为现今的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接收函数反演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深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接收函数的方法通过接收震中距30°~90°、震级在5.5以上的远震事件反演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区的深部结构,探索汶川地震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扬子地台西缘的莫霍面向西侧倾斜缓降;处在龙门山推覆体范围之内的都江堰、汶川一带莫霍面起伏变化不大,在跨过龙门山中央断裂带后开始下降,向北降至黑水县附近后平缓上升。结合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远震P波波形资料接收函数反演结果:①2条被动源剖面均显示莫霍面在龙门山推覆体中央位置深度约43km的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陡降,说明该断裂带是地壳厚度的陡变带,为扬子地台和松潘甘孜地台的构造边界。②莫霍面深度向南陡降至最深约68km处后平缓上升,向北陡降至最深约58km处后平缓上升。表明松潘-甘孜地块东缘地壳厚度呈南深北浅、东深西浅分布。  相似文献   

4.
龙门山中央断裂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门山造山带中央断裂是扬子地台与松潘一甘孜褶皱带的分界断层,其运动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应用小构造解析的方法对龙门山中央断裂运动序列进行了解析,结果是:北段有5个运动世代,即右旋(半脆性)、逆冲、左旋正断、左旋逆冲和左旋正断,南段也有5个运动世代,但不同于北段,即韧性逆冲、右旋、逆冲、正断和左旋正断;中段同时兼具南、北段的某些特征,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龙门山中央断裂运动的时代跨越了印支期到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5.
龙门山系属上扬子地台内晚中新生代断褶构造活动形成的山系。川西断陷区属龙门山系的前陆盆地,是地台型海相沉积与前陆型陆相沉积组成的复合型含油气区。超晚期(N-Q)断褶构造的发育程度控制了龙门山系山前带构造圈闭的发育和裂缝型气藏的形成。印支晚期形成的天井山古隆起因受强烈的超晚期断褶构造活动的影响,使原有的油气藏遭到破坏。天井山古隆起北东倾伏端的广元昭化地区,发育隐伏断裂系伴生的背斜群,是较理想的油气聚集带;而天井山古隆起西南倾伏端的绵阳-江油-安县地区,为北东向及北西向深断裂交叉复合区,是寻找中、浅层次生气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6.
为对龙门山断裂带区域的构造与侵蚀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利用ArcG IS对龙门山断裂带内的ASTER-DEM30 m数据进行面积-高程积分计算,并结合构造、岩性、第四系以及河流等基础资料研究了该地区隆升差异。结果表明:面积-高程积分值(hypsometric integral,HI)0. 43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及北部同时,其值与区域内的夷平面具有较好的耦合性;HI 0. 60在松潘—甘孜褶皱带内的分布较广,在扬子地台分布范围最少,龙门山构造带无分布; HI 0. 35分布主要沿着龙门山构造带为中心进行展布,以侵蚀下切为主。在构造带较为活跃的区域,构造活动依然是区域作用的主要背景,在内动力直接作用的区域内,HI0. 43,以隆升为主;河流、岩性分布特征以及构造断裂的密度会随着后期作用逐渐对抬升起到抑制作用,断裂带发育密集、第四系分布较广以及岩性复杂的龙门山构造带,HI 0. 35,是以侵蚀下切为主;扬子地台河流发育密集且发育程度高,HI偏低,以隆升停滞或侵蚀为主。可见,构造、岩性、第四系以及断裂带的分布对区域地貌特征影响较为明显,而局部区域上的差异是由影响因素发挥作用差异决定的。根据值,为避免工程选址处于构造活动强烈区域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川西地区中古生界海相天然气基础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海相区域在中古生代位于上扬子地台西缘台-槽过渡带,经历了基底形成阶段、地台及其周缘盆地形成演化阶段、前陆盆地形成演化盆山耦合三大演化阶段。"槽盆"或"台盆"形成演化控制烃源坳陷形成及演化,孕育多套烃源岩。印支晚期构造运动是川西构造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改变了晚三叠世以前扬子西缘川西克拉通及其周缘盆地演化的构造格局,调整了印支晚期前的川西海相油气系统。燕山-喜马拉雅多期次构造运动龙门造山带的强烈抬升挤压,使该区海相油气系统遭到破坏,部分可能被调整改造,在新的成藏背景下调整成藏;龙门山推覆带下存在的中古生界"原地体",保存条件好,其中有可能形成大中型的天然气藏。川西海相中古生界天然气基础地质条件优越,是有利的天然气勘探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8.
龙门山系属上扬子地台内晚中新生代断褶活动形成的山系。川西断陷属龙门山系的前陆盆地,是地台型海相沉积和前陆型陆相沉积组成复合型的含油气区。新生代断褶构造发育程度控制了山前带构造圈闭的发育和裂缝性气藏的形成。印支晚期天井山古隆起因受喜马拉雅期强烈断褶上升活动,使原有的油气藏遭到破坏。天井山古隆起北东倾伏端的广元地区,发育隐伏断裂系伴生的背斜群,是较理想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9.
造山带地层露头非原地性广为标识,但其复原与复位并未引起重视。以扬子地台西缘前龙门山中北段泥盆系为例,进行露头展平宽度、剥蚀宽度复原,对露头原始位置进行尝试性复位,并讨论的存在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龙门山前缘的芦山地震与逆冲-滑脱褶皱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门山式构造以推覆作用和滑脱作用为主要特征,近5年来地震活动性显著,在2008年和2013年分别发生了汶川(Ms 8.0)地震和芦山(Ms 7.0)地震。根据已公开发布的芦山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破裂过程、地震烈度、地表变形特征、余震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次对龙门山南段活动断裂和芦山地震构造变形与地表响应的野外实地调查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作者将龙门山南段和前缘地区划分为龙门山冲断带和前缘扩展变形带2个构造变形带,对比了它们在构造变形样式、活动断裂、历史地震的差异性,提出了以推覆-滑脱岩片为特点的龙门山冲断带地震构造模式和以逆冲断层-滑脱褶皱为特点的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地震构造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的逆冲-滑脱作用与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模式与成因机制,认为芦山地震形成于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的逆断层-滑脱褶皱带,其发震断裂为大邑断层,该断层倾向北西,呈铲状向下并汇交于滑脱面。该滑脱面就是芦山地震的震源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平均重力场与深部地壳测深资料估算了龙门山及邻区莫霍面的深度变化,表明龙门山地区正处于莫霍面由东南向西北的陡降带上。均衡重力异常计算结果显示该区为正异常。对航磁异常的向上延拓反映出茂汶杂岩体是“无根”的。此外还应用角度平均径向能谱法反演了该区深部磁性基岩的顶面与底面深度。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上地壳是由若干块体拼合而成的,川西拗陷带内的磁性界面呈现出向龙门山地腹下插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对龙门山中北段,采用陆地卫星MSS和TM图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和地质构造解译,共解译出断层35条,隐伏环形构造5个。新发现的茂汶断层北东段和擂东断层对龙门山构造带的进一步划分具有较大的意义;而吴家坪一桂溪U形断层则为唐王寨滑覆体的确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推测武都等三个隐伏环形构造为有利的含油气构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龙门山西侧的老君沟、孟通沟、峨特山、羊拱海、年保也则5个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为龙门山形成的动力机制提供了部分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南段前陆冲断带内的古油气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龙门山南段地表沥青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对比不同层位中流体充注特征,结合该地区构造演化史,证实了龙门山南段冲断带内曾经存在过古油(气)藏,重塑了古油(气)藏形成和破坏的过程。研究表明,沥青主要分布于观雾山组和灯影组次生溶孔、溶洞和裂缝中;以灯影组中沥青最为发育,侧向延伸稳定,垂向充填较厚,说明研究区曾存在过古油(气)藏。晚三叠世以前,来源于松潘-甘孜海盆的油藏流体,由西向东运移充注于现今前陆冲断带内的震旦系灯影组、泥盆系和二叠系储集空间中形成古油藏;晚三叠世盆山转换时期,古油藏随着前陆盆地的快速沉降而被深埋,油裂解成气而形成古气藏;随着冲断带向前陆盆地扩展,赋存于前陆盆地内的古气藏被破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扬子地区是一个元古代末形成的克拉通地区。将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相结合,对扬子地区寒武系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扬子地区寒武系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最好的烃源岩发育层系之一,又具有较为理想的生储盖组合系列及油气保存条件,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16.
论彭灌飞来峰群形成方式和时代及根带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灌飞来峰群为龙门山飞来峰群之一部,外来系统地层包括D、C、P、T1,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原地系统有T3、J,岩性主要为含煤碎屑岩、泥岩。原地系统大构造简单,小构造复杂,外来系统各种构造极发育,结构面倾向北西,辗掩滑动面倾向南东,前人认为飞来峰群是印支运动或印支、喜马拉雅两期地壳运动水平挤压、推覆产物,根带来自龙门山以西。笔者据沉积岩碎屑粒经、成分,并结合前人资料,研究古地形、古气候和古水系,认为飞来峰群是新第三纪龙门山东坡上岩块发生蠕动的产物,根带来自龙门山顶盖。  相似文献   

17.
应用Socket套接字技术实现文件远程传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庭 《河南科学》2002,20(5):597-599
讨论了Socket套接字技术在VC ++平台上的应用。通过VC ++提供的CSocket类的应用和Internet的传输 ,实现文件远程传输  相似文献   

18.
安徽巢北地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风暴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徽巢北地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地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骊山组属浅海陆棚环境沉积,在正常波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存在两期风暴沉积,属事件性沉积。具有风暴沉积特有的垂向层序,反映了一定的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文气象条件的地域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整编的,中国756个基本、基准气象站以及2425个基本、基准和一般气象站,1961~2008年气候资料年值数据集和月值数据集中的云量、水汽、地面风速等气象要素,依据优良天文台址的气象条件,将全国划分为10个天文气候区,并利用夜间云量对这10个区域的优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藏西南狮泉河、改则地区的天文气候条件最优;40°N纬度带附近次之;我国江南华南、四川盆地以及青藏高原东南部林芝地区的天文气候条件较差;其余地区如新疆西部、青藏高原北部和南部、横断山脉及云南西部、东北东部和北部、华北南部和黄淮流域的气候条件居中.  相似文献   

20.
在搜集前人相关测试数据,对龙门山中段马松岭矿区出露广泛的变火山岩及其准同期变辉绿岩、赋矿火山-沉积围岩进行补充采样和测试基础上,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马松岭矿区变火山-沉积岩系主体为变岛弧钙碱系列,含少量变大洋岛碱性玄武岩和变正常沉积岩,形成环境为张裂岛弧;彭州式铜矿可能是在VMS型矿胚基础上经后期改造而成;与火山沉积岩系准同期的变辉绿岩为岛弧拉斑系列,因受到不断成熟的过渡壳物质混杂,而主体显高铝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