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杜夫海纳的审美对象理论是在批判和继承现象学美学家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将审美对象看作是一种知觉对象,认为审美对象是一个层级性的结构性存在,是由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和为我们的存在相互关联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他企图从根本上纠正现象学此前的审美对象理论主观化的错误,恢复意向性在审美对象理论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就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进行探讨。学生是语文学习中的审美主体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他们渗透美学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是另一个审美主体 ,因为教师要先对教材进行审美 ,并经过再创造 ,然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 ,审美客体除了教材、教学形式、教师之外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的论断 ,由于学生“理智地”、“能动地、现实地复现”了教师的本质力量 ,所以反过来也是教师的审美对象。上述几个方面的审美主、客体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其地位是相对的 ,师生互为审美主、客体 ,并通过教材和教学形式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3.
审美对象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因素,是美学研究中的重点,它不仅包含事物本身的审美属性,也承载着一定的社会与历史的内涵。审美对象所存在的审美活动从本质上讲,是对象性的实践活动,它的生成是在对象性的审美活动过程中,在审美主体的感知作用下,使具有审美性质的外在物质世界,从可能成为审美对象的审美客体转化为现实的审美对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实践活动的二极性与人的历史性存在的关系来看,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人历史性存在的价值尺度,实践主体的自然性和自为性的统一与人的历史性存在互为前提,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统一是人历史性存在的价值再现。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价值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性本质,集中表现在邓小平关于价值主体、价值主体性、价值客体及其属性的丰富论述中。在邓小平的价值论中,价值主体是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群众;价值主体性突出表现在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的“为我”与“自为”性;价值客体是当代中国的现实和条件。邓小平的价值论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6.
住宅照明设计系统中的对象要素分为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两个方面,主体要素以人的主观性因素为出发点进行设计考量,客体要素以照明受体对象为出发点进行设计考量,对其研究有助于更好的进行住宅照明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对自然美的客观描述入手,从客体形式的外在美、主体审美心态的变化以及在社会实践中主客体交融等方面着笔,运用实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得出了“自然是在社会实践中经由主体心灵的观照被‘人化’而成为审美对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基本的范畴,传统的思政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支配力与权威性,是教育的唯一主体,教育对象只是消极被动的客体。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对象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都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满足人们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因客体对象的差异和设计者审美意向的多元而多姿多彩。美的城市意象的营造属于视知觉活动的范畴。视知觉锻炼应注重从整体意象上把握美、从平衡破坏中捕捉美、从空间明暗变化中发现美、从色彩色调上展示美。摘要:城市因客体对象的差异和设计者审美意向的多元而多姿多彩。美的城市意象的营造属于视知觉活动的范畴。视知觉锻炼应注重从整体意象上把握美、从平衡破坏中捕捉关、从空间明暗变化中发现美、从色彩色调上展示美。  相似文献   

10.
审美对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是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在《美学原理》和彩色插图本《美在意象》中,叶朗教授提出"美在意象","不存在外在于人的美",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美与美感是同一的;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承认"一个客体的价值正在于它的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主体的审美体验",可他又用现象学悬搁的方法存而不论,这样叶朗教授所构建的现代美学体系就必然存在巨大的矛盾,因而是不符合审美活动实际的。马克思的审美对象论是自然向人生成的审美对象论。客体和对象都是外在的,它们都具有可能或现实的"使人愉快"的审美性质;审美活动是由对象自由悦人的感性形式引发审美主体全身心投入的情感活动。  相似文献   

11.
选题策划是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地方高校学报形成特色与风格的重要手段,学报编辑须重视选题策划.在办刊实践中充分依托地域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经济优势,坚持遵循针对性、创新性、前瞻性、开放性、服务性的原则,才能彰显特色,办出精品学报。  相似文献   

12.
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写作的主体意识的强弱 ,决定文章质量的高低。高校写作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渠道 ,根据不同对象 ,从实际出发 ,逐步强化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惠恩  于健萍  区旭坤 《科技信息》2012,(23):212-213,276
高校图书馆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是开展学科化服务的资源基础,分析了学科馆员-学科教师协同参与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因素及工作原则,指出了学科馆员-学科教师协同在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决策中的角色、知识特征,并提出了学科馆员-学科教师协同参与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针对特定学科,主动为读者提供与其学科相关的信息咨询和参考的一种个性化服务.文章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在学科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从学科服务制度建设、学科馆员素质、学科资源的建设与开发以及学科服务体系结构等方面,讨论了学科服务的创新方法,对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其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策略性知识教学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独立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达到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目的.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是学生终身学习、学会创造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学界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我国的学科馆员工作正遭遇瓶颈。分析了省属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现状,探讨了其开展学科馆员工作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消除障碍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针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开展专业化、深层次学科文献信息服务而创建的新型服务模式。通过讨论学科馆员在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中及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对学科馆员在高校图书馆提供专业化知识服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学科馆员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水平和工作质量。美国高校图书馆通过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和考核评价,选拔图书馆人才,开展学科馆员的信息服务,取得成效。借鉴美国高校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实际,提出了实行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肖晓玛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0):108-111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人本主义学习观为理论基础,以教育现代化为社会基础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能使课堂充分焕发出生命活力。掌握服务性策略、整体性策略、情境性策略、体验性策略、层次性策略、选择性策略、反馈性策略、激励性策略,能使主体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