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下落的苹果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不能坐在苹果熟了的树下,还是地心引力?呵呵,你太拘谨了!我西瓜博士的超级偶像——牛顿爵士胆大如西瓜,揣着胡萝卜就敢上战场——当然是想象力的战场。把这个苹果瞬间推广到全宇宙:是不是所有物体都有引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地球人现在都知道了,万有引力嘛!哈哈,发现了吧?伟大的科学研究不仅需要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  相似文献   

2.
<正>前不久,科幻大片《地心引力》在国内公映。该片展现了壮观的太空画卷,令人流连。你注意到了吗?在惊心动魄的故事背后,其实隐藏着众多的科学和技术细节呢。2013年年底,美国科幻电影《地心引力》(Gravity)在国内上映。美轮美奂的太空美景,极具视觉、听觉冲击力的电影特效和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都深深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引发了观影狂潮。2014年3月2日,该片在第8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更是  相似文献   

3.
对地心引力常数的变化原因作了定性分析和讨论.根据地心引力常数、万有引力常数和地球质量三者的变化特点,认为地心引力常数的变化不只是万有引力常数变化或地球质量变化一种原因引起的,而是由于万有引力常数和地球质量两者联合变化引起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博闻     
《创新科技》2011,(2):56-57
<正>妙科技,趣生活不用弯腰就能投掷垃圾,不用查看冰箱就知晓午饭能吃些什么,不用流一滴汗就能摆脱地心引力……一个个巧妙的新鲜发明,让我们体验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各种惊喜。到底是"懒人"推动了科技进步,还是前卫的科技让人类生活有了更多种可能呢?  相似文献   

5.
<正>电影《地心引力》为大家展现了一场十分可怕的太空灾难场景,一些太空垃圾的碎片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撞击和破坏,将宇航员逼入无处求生的绝境之中。那么,如果不考虑电影追求震撼效果二特意添加的艺术特效,现实中那些漂浮在宇宙空间中的太空垃圾真有这么可怕吗?  相似文献   

6.
《少儿科技》2010,(4):6-6
<正>大概世界上最有名的苹果便是砸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苹果了。牛顿被一个从树上掉落的苹果砸中脑袋,受到启发,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流传已久,我们也早已相信。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7.
薇薇 《科技潮》2003,(12):42-43
通古斯大爆炸引起了人们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质疑难道宇宙中的物体并不是像牛顿所说的那样相互吸引,而是互相排斥?莫非世界的构造是另外一个模式?但是任何物体,只要没有支撑,它一定会掉到地球上来(比如苹果掉到牛顿的头上)。如果不是地球的引力,那又是什么力让它往下掉呢?  相似文献   

8.
经过长年的工程实践与理论探索,提出了摩擦桩单桩承载力来源于地心引力的观点,以地球引力场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摩擦桩桩周土与桩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揭示了摩擦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切机理,给出了基于地心引力的摩擦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原理与方法,阐述了基于地心引力的摩擦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过程和关键技术要点,通过一个应用实例揭示了基于地心引力的摩擦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时尚是什么?是影子。太阳当空而照的时候,万物是没有影子的,日影偏斜万物就生了影子。人人都在时尚列车上,而一个时代只有一种最恰当的形象,那就是跟上潮流,又不显得盲从。优雅并不是做想做的事,而是做应该做的事。就让牛顿站在高高的楼顶,像个苹果落到地上。我想,他也回答不了时尚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这的确有点难。那怕牛顿先生被选为上帝的代言人,从世贸大楼顶  相似文献   

10.
相对论效应是相对论中存在而牛顿力学中不存在的,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两种理论的什么不同导致了这种区别,它和牛顿力学的适用条件有何关系?已知牛顿力学有适用条件,那么相对论有适用条件吗?如何研究相对论的适用条件?相对论的适用条件是什么?本文详细讨论了上述问题,通过分析和建模给出了产生相对论效应的物理原因,提出了研究相对论适用条件的3种方法,并应用这些方法得到了2个相对论的适用条件,解释了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牛顿的苹果     
正我们从小就听说过这个故事。有一天牛顿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一个熟透的苹果掉下来,砸到牛顿的头。牛顿恍然大悟,苹果落地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月亮围绕着地球转也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行星围绕着太阳转是受到太阳引力的吸引……任何物体之间都会有引力相互吸引,他把这叫做万有引力。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称得上是科学史上最重大的恍然大悟,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话。那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如果牛顿当时把它写下来,那当然是可信的。但是牛顿留下的手稿里并没有关于这个故事的任何记载。我们只能去找二手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所提供的专利,评出14项最怪异发明,墓穴潜望镜、从马桶获取空气的应急设备、利用地心引力促进婴儿出生的助产设备等入选:1.干酪过滤嘴香烟全球许多人喜爱抽烟,同样也有许多人喜爱干酪。那么为什么不将这两种事物组合成一个由干酪制成的香烟过滤嘴呢?这样,你就可  相似文献   

13.
正与多数科幻电影一样,《地心引力》中的许多情节被指不符合科学常识,与现实存在脱节,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Neil deGrasse Tyson在其推特上列举了数个影片中的明显错误最近,阿方索·卡隆执导的科幻大片《地心引力》成为电影院里最热的电影之一,电影讲述了在浩淼的宇宙中,男女宇航员遇险后,克服重重险情,想方设法回到地球的经历。影片视觉效果极其震撼,不管是宇航员失重下的状态动作表现,还是空间站爆炸后飞溅的碎片都显得精确可信。但从科学的角度看,艺术上接近完美的《地心引力》却有很多"硬伤",现实版的"地心引力"是不可能发生的。  相似文献   

14.
据说牛顿小的时候,长得呆头呆脑。一天,牛顿所在学校的老师突然来家访问,吓得妈妈连声说:“我们这个小牛顿笨头笨脑的,可能又让老师费心了吧?”“哪里,哪里,牛顿是个聪明的孩子。昨天,校门口出了一道难题,没想到那道题叫他解开了,牛顿立了大功。”原来,一个年轻的售货员用扁担挑着两筐细瓷碗,路过学校门口的十字路口时,被一辆柴草车撞翻了。责任在柴草车的车轱辘进入了人行道,售货员拦住赶车人叫他赔偿,赶车人也只好认赔。但是,一筐破碎的细瓷碗,究竟有多少只,双方争论不休,互不相让。这时,过往行人和下课后从校门涌出的学生都围着瞧热闹,但…  相似文献   

15.
在理论力学的教科书中,有两处出现惯性力。一是在非惯性系动力学中,为使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数学表示式形式不变,引入惯性力;另一是在分析力学中的达朗伯原理,引入惯性力(为和上述惯性力加以区别,称达朗伯惯性力)。在现行的教科书中,认为惯性力是虚拟力(虚构的力)。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两种惯性力的实质应如何理解?惯性力是虚拟力吗?多次提出疑问,本文试图谈谈作者的一点初浅看法。一、对力的概念认识应作历史分析人们对力的认识是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逐渐形成的。牛顿在前人研究、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后半叶,从英国科学家艾萨克&#183;牛顿手中诞生的“牛顿力学”被科学史家视为近代科学的发端。牛顿力学是阐明“受力物体如何运动”的一门科学。空中飞行的棒球。天上掉下的雨滴自不用说,连我们自己身体的运动——总之,我们日常见到的一切物体的运动,差不多全都在牛顿力学的“掌控之中”。  相似文献   

17.
重新发现经济学中的地心引力──浅谈市场经济中的价格系统PriceSysteminMarketEconomy¥//茅于轼(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地球的引力场之中,见到的一切物体的运动莫不受地心引力的作用;我...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力学中,有两处出现惯性力。一是在非惯性系动力学中,为使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形式不变,引入了惯性力;另一处是在分析力学的达朗伯原理中,为了把动力学问题在形式上作为静力学问题来处理,引入了惯性力。而对于惯性力是真实力还是虚拟力?惯性力的本质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不少争议。本文试图谈谈作者的一点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变位石”     
刘帅 《青年科学》2010,(1):23-23
物理学告诉人们,地球上的物体重量在不同的地区会因地心引力的差异而有细小的差别。但保存在我国贵州省惠水县村民罗大荣家中的一块贝壳类化石,却可以随时随地自行增减重量达2千克左右。这种现象,同人们对地心引力与物体重量常规关系的认识是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多元牛顿变换的Julia集理论,给出了多元牛顿迭代法,推广了Motyka和Reiter的工作,构造并研究了实指数幂多元牛顿变换的Julia集.结果发现:随参数β值增大,实指数幂多元牛顿变换的Julia集有一个突变,表现为吸引域的个教加1;多元牛顿变换Julia集的吸引域的结构取决于初始点的选取;实指数幂多元牛顿变换Julia集的结构,依赖于相角θ主值范围的选取;多元牛顿变换的Julia集具有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