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人兽共患病再促科学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上,明确记载着几次传染病的大流行都是与动物密切相关的:欧洲14世纪鼠疫大流行,死亡2000多万人;1910—1911年中国东北、内蒙古东部、河北及山东肺鼠疫流行,死亡6万多人;1918—1919年欧洲流感大流行,死亡4000多万人;1928—1931年中国内蒙古、陕西肺鼠疫流行,死亡6万多  相似文献   

2.
以疫病流行及其原型分析为线索,联系早期治法(如热熨、火灸、砭刺等)探讨了古代以腺鼠疫为代表的疫病流行与医学起源间的内在联系;以医源于疫的视野分析我国医史病史研究在出土文物、古文字和医学文献等方面丰富的信息资源与优势;分析解读疾病名实的古今变迁、比较中西医学及其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差异,为审视我国传统医学在疫病防治方面的丰富经验与延至今日的独到成就与意义,疾病史研究成果与推广,实现古为今用,将为当今疫病防治的中西互补、中西医结合与比较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采用描述性流行性学解读《史记·扁鹊传》的基础上,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探讨了《史记》背景资料的真伪和鼠疫流行的可能性。结合鼠疫恶寒发热、消化道与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对中医外感热病学说、脾胃内伤学说与温疫温病等学说的影响,围绕伤寒热病与鼠疫病程的一致性,以及由此抽象而来的六经学说,从疾病流行、象数、复杂性思维路径依赖和知识考古,揭示了疫病流行对早期医学理论、原始宗教与思想文化的影响,提出医源于疫的假说,并就疫病流行与中医教育、中西医结合等问题阐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世界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公元541-750年)中国的瘟疫流行状况,基于《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和最新获得资料,编制6-8世纪中国疫灾简略年表,对6-8世纪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中国腺鼠疫流行的可能性,以及中国与中亚、欧洲鼠疫互传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 6-8世纪中国处于魏晋南北朝疫灾高峰期的后期和唐代疫灾低谷期的前期,总体上属于疫灾偏少时期;该时期瘟疫总体上主要在春、夏季流行,大瘟疫则多发生于夏、秋、冬季;十年尺度上的疫灾频度总体趋于下降,十年疫灾频度指数和十年疫灾等级指数均存在280 a、100 a、50 a的波动周期.2)中国早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就有了鼠疫记载,世界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恶核”“虏疮”“流肿”“暍病”“苦头痛”等称谓,都是对腺鼠疫某个方面症状的描述,其间中国境内肯定有腺鼠疫流行.3)世界范围内鼠疫的发生具有多源性,中亚地区是古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中国的鼠疫主要由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通过战争输入,首当其冲的中国西北是6-8世纪鼠疫流行最频繁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发生后,恐怖分子的非理性和滥杀无辜,使人类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各国都倾向于将非传统安全的认知锁定在恐怖主义身上。然而,随着非典、禽流感等全球性的瘟疫的爆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还有比恐怖主义更具杀伤力的瘟疫:14至16世纪欧洲流行的鼠疫,至少导致3000万欧洲人死亡;20世纪初爆发的大流感,夺去至少2100万人的生命;自1981年发现的艾滋病,已造成800万人死亡……而现代医学又同人类开了一个大玩笑。医学证明,大部分瘟疫的病菌都是由和人类朝夕相处的动物传播的,如鼠疫传染病,是由老鼠传染给人的;横行南亚的霍乱,其病毒是由鸡传染的;已有百年历史的炭疽病,病毒来自牛、羊等食草动物;还有1985年在英国发现的疯牛病,是由牛感染给人的;等等。于是,当人类一波接一波陷入瘟疫的恐怖中时,也一次又一次置身于与动物的不和谐中。如今,禽流感又通过禽畜类和鸟类向人类发起了进攻。难道人们又将生活在动物的“恐怖主义”之中?  相似文献   

6.
侵华日军在中国大陆实施的细菌战是 2 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1 938~ 1 950年间流行于浙江南部瓯江流域的鼠疫、疟疾、伤寒和炭疽病等人间“瘟疫” ,是侵华日军对该地区实施细菌战的罪恶结果。对此 ,必须予以彻底调查和清算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健康理念国际论坛——第4届国际医史学大会于2009年8月21~24日在北京京东宾馆及中国青年记者之家举行,来自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及中国各地的代表80多人,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了人类医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探讨了西医和各种传统医学(包括中医)产生的历史背  相似文献   

8.
我国鼠疫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鼠疫的发生与鼠疫耶尔森菌的发现、区域分布、易感宿主与控制等方面对我国鼠疫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江户时期,中国医学知识大多通过书籍传到了日本,其中部分书籍凭借和刻(日本刻)版,在日本普及并被广泛接受.作者对传入的中国医书及其和刻版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因为该方法有可能历史地、量化地把握中国医学传入和被一般社会所接受的实际情况.结果如下所述有传入记载的中国医书为804种、1917次,这些均为在中国流行、部头大,并能以高价售予日本的书籍.中国医书的和刻版为314种、679次,约半数出版于江户前期,尤其集中在内容难解的"内经"及技术高难的"针灸"方面.单经(白文)本在注释本发行40-50年之后有和刻.从江户中期开始,随着医学的日本化和日本医书的出版增加,中国书的和刻版急剧减少.所有传入医书约40%有和刻版.50年内从传入至和刻的比率高达46%,这种时间差越在江户早期越短.早在江户前期,和刻版中的畅销医书已经是3卷以内的薄册,且大多与当时中国的流行医书或最新医书无关.另外,在整个江户时期,也有从大部头书中拔粹或摘编的现象,由此可窥知日本特色的小型化嗜好.据此,日本在江户时期,从自身角度接受了中国医书,并进而接受了中医学,同时加以日本化.  相似文献   

10.
细菌能够引起疾病,这已是老幼皆知的常识。在人类历史上,细菌曾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用活人做细菌性武器杀伤试验的暴行,使人们至今谈起仍心有余悸。《卡桑德拉大桥》、《恐怖地带》等电影对细菌危害性的渲染,更使细菌在人们头脑里形成了一付狰狞的容貌。的确,自然界中有许多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如:引起鼠疫的鼠疫杆菌、引起结核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史研究领域,由于近年来新的历史资料的发掘和利用,学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学术观点,推动了史学研究的深入,也促进了史学思想和史学观念的解放。而由此.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史研究乃至整个史学研究领域的活跃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史学有了新的变化,科学史学家们不再崇尚单一的研究传统和史学方法,注重从多层面、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研究科学史的发展,研究方法由极端的对立逐步走向互补与融合,通过对内史、外史、移时史、历时史以及科学史学研究进程的考察,以把握世纪之交国际科学史研究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3.
1902年前后,国人从日本译介了为数不少的史学著作,对“文明”和“历史”的理解拓展到美术、哲学、法律、宗教、风俗等领域,神话学与历史学同源联袂而生。此时,“神话”一词并没经过太多的本土过滤和反思,没有可能去面对“语力怪神”现象,更没有机会去统摄中国本土的神圣叙事。此后,受西学范式影响,神话学与历史学分裂,遂成为被史学家排斥、被文学家接纳的民间文学内容。基于反思传统与反思现代的双向动力,当下亟需重新面对中国“神话”与“历史”,将之作为进入本土文化传统和文明基因的重要门径,以此引导对中国文化做追本溯源式的全盘理解,对中国历史叙事和现代神话学做批判性整合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党领导下的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是党史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领域,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有利于借鉴历史经验,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在党史研究中,正确对待党的历史成就和失误,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实事求是,是党史研究应当坚持的党性原则,也是党史研究科学性的基本要求,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是统一的;从史学角度对党史研究进行研究,总结党史研究的历史经验,有利于深化党史研究,更好地坚持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党史教育是一门科学,要研究和把握党史教育的规律,克服党史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把党史教育和加强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史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的书写者应该是带有专业审视眼光的阅读者、接受者,也应该是敢于对历史"改写"的文化立场鲜明者。从对待历史的态度、个人书写痕迹、评价文学的标准、政治色彩、"经典化"问题、写作模式问题等多方面考察几本新近的当代文学史著作,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学史的写作最后总还是一种操作行为,它在历史的表象和记录之间寻觅点滴空白和沉淀,"补白"和"开掘"是文学史书写的一个意义非凡的任务,这里的书写者始终是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接受者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松辽盆地的研究,提出了含油气盆地流体史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含油气盆地流体史分析包括流体化学史和流体动力史,它是盆地演化过程中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沉积环境、古地貌和构造性质及其演化在孔隙流体中的综合反映,并且决定了地层压力场、水化学场的形成与演化以及油气水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周秦诸子运用历史知识,论述政治问题,既中古人之心曲,又明行事之利益,其历史认识与治国理念融为一体。周秦诸子对于历史的认识与儒家经典对于历史的总结,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在彰往察来、改制救世的历史总结目的,把握整体、探讨沿革的历史思维方式,融会古今、分期认识的历史考察方法,辩证分析、总结规律的历史理论思辨等方面,周秦诸子都继承并超越了儒家经典,达到了新的思想高度,具有多方面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世界史编撰历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从早期域外历史知识介绍、国外世界史专著编译、世界史编撰的最初尝试,经过建国后世界史编撰的全盘苏联化、新时期"整体世界史观"编撰模式的探索,直到今天多元化编撰模式初步形成。中国世界史编撰历程是与中国世界史学科从孕育、雏形构建、初步形成,再经过艰难转型直到今天初步成熟的发展过程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9.
《]世界史.古代史编》是按照世界古代史的时间断限,以全球史观的视野,来选择对世界历史和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史内容。对于《古代史编》中编写的中国史内容教授要详略得当,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成果,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使学生具备全球史观。  相似文献   

20.
王统照的《山雨》,不但具有明确的创作意图,涂绘出多姿多彩的人物画廊,而且描摹了浓郁的北国民俗画卷,营造出凝重浑厚的美学风格,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率先敲响民族危难的警钟,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乃至思想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