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技术论的角度,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基本关系,阐述了依靠技术进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而提出了加速技术进步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建立了技术进步的效益分析模型,给出了技术进步的国内资源效益和进口资源效益的算法,并对变动中的江苏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路高辉  解念锁 《科技信息》2008,(12):160-160
分析了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和现状;指出了我国再生金属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论述了加强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钢铁工业及对我国钢铁工业的挑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钢材仍将是21世纪的主要结构材料,从世界资源条件、可回收利用,性能和价格,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看,钢铁工业在21世纪还将继续发展和进步。文章指出21世纪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趋向,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挑战和天津市钢铁工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6.
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技术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要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同时兼顾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贡献最终体现在技术在环境、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价值的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7.
8.
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内在动力。文中在分析了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过程、技术变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及技术渗入产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后,探讨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变动的技术导向选择。  相似文献   

9.
10.
钢铁工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回顾了钢铁工业的发展里程;面对新世纪钢铁工业的挑战,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化和绿色制造化的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利用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状况,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西部经济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绵阳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构想,即:“技术进步优先,增长方式转变,资源环境保护”,并就绵阳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钢铁行业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给我国环境带来的污染也愈来愈严重。本文主要论述钢铁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所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钢铁工业绿色化的必要性及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虹静 《天津科技》2005,32(2):36-38
介绍了我市产业技术进步面一临的形势,分析了我市产业技术进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考虑结构变动的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传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方法有一个内涵的假定:该经济体各部门具有相同的增长率,即产业结构不变。本文引入投入产出技术这一多部门模型,并结合指数分解等方法,将余值分解为技术进步贡献和产业结构变化贡献两部分,从而将产业结构调整或者说资源重新配置的贡献分离出来,得到结构变动条件下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度。并利用中国的相关数据做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网络经济”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电讯通信、电子商务和信息资源在最近几年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互联网的通信量每100天增长1倍,通过互联网的交易量也以100天增长1倍的速度增长。1998年互联网上约有3.2亿个网页,在2000年年末时,互联网网页数达30亿个,两年内增长了近10倍。那么网络经济到底是什么?网络给经济带来震动的内在本质是什么?中国在这一潮流中又应该做些什么?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网络经济从狭义上讲,就是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经济,其主导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前…  相似文献   

18.
资源和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说明人类在发展自身、改造自然和利用资源过程中的得与失,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可持续发展,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认为环境的自然变化具有周期性,近代以来由于人类任务和的加大,产生各种各样重大的环境问题,而促使可持续发展在世界上形成共识,探讨了从生态学原理和系统论方法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具有高素质的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历史悠久的厦门渔业 四面环海,可耕地少的海岛厦门,天生就是“靠海吃海”的渔区。 早在唐朝,厦门岛就因“田少海多”的缘故,生产上形成“渔倍于农”的格局。由于毗邻渔场和靠泊避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