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垃圾填埋场的温室气体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垃圾填埋场是温室气体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有资料表明美国的填埋场温室气体排放占了所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0%-50%,笔者分析计算了填埋场的温室气体产量,气体产生的主要垃圾成分;提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的几个途径,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填埋场产气模型大致可以分为统计模型、动力学模型及经验模型三种类型,通过对各种产气模型的比较,本文运用Manicorena模型对CH4的产气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我国城市垃圾填埋场的CH4产生量将达到65.8亿m^3,为填埋场气体控制和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垃圾填埋气体运移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对渗流场一应力场耦合作用下的垃圾填埋气体运移进行分析,对城市生活垃圾(MSW)中有机物降解规律和垃圾填埋场的沉降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的回收是一项经济可行且对环境有益的技术。本文描述了填埋气的组成和性质,分析了影响其产生的因素。介绍了目前我国垃圾填埋气存在的产量大、增长速度快、无控制排放和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指出了我国进行填埋气回收利用的有利条件和前景,并进一步提出了今后在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方面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研究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垃圾填埋被认为是一种最简单、经济、不妨害公共健康与安全的废物处理方式 ,并已被国内外广泛推广使用 然而 ,垃圾在填埋场的填埋过程中 ,会产生具有危害性大、对公众健康和周围水源、生态构成污染威胁的高浓度渗滤液 针对此简要介绍了垃圾场产生渗滤液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 ,并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垃圾场的甲烷释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垃圾填埋场的甲烷释放因素,提出了通过生物修复技术是减少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主要是通过先卫生填埋后植物覆盖的方式.地上部分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的筛选,确定出利于甲烷氧化的树种;地下部分通过卫生填埋和生物反应器方法相结合,有效地提高甲烷氧化分解能力,降低甲烷的释放量.对温室气体减排及改善垃圾填埋场卫生环境状况是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的泄露和散发对环境的危害,分析其资源化利用的现状,阐述其资源化利用的前景,分析了填埋气体资源化利用的几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宋立勋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3,(5):202-203
目前HDPE防渗膜在我国的垃圾填埋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作为当前较为新型的防渗材料,在应用过程中也有着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即施工阶段的技术要求。其能否成功的应用于垃圾填埋场中,对人工铺设施工有相对规范的要求,一旦因为人工施工中造成渗漏等现象,将直接造成地下水污染等无法弥补的后果,因此,本文针对HDPE防渗膜应用于垃圾填埋中时的注意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施工人员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垃圾产气规律对于评估填埋场能源气体回收利用价值和结构安全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垃圾本身参数对产气速率,产气总量的影响研究仍然不够全面,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实验室垃圾降解产气实验,研究了垃圾含水率、孔隙比和有机质含量对垃圾产气速率和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可以最大程度影响垃圾好氧产气峰值大小,对厌氧产气峰值大小也有较大影响;孔隙比可以对垃圾好氧产气峰值大小,厌氧产气峰值大小,厌氧产气峰值时间产生较大影响;有机质含量对垃圾好氧产气峰值大小和厌氧产气峰值时间影响较大.实验还表明当孔隙比为1.5,含水率为50%,有机质含量为65%时垃圾产气总量最大.实验结果可用于垃圾填埋场产气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阚术铖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181-185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仍将以填埋为主,而填埋气体的产气量对选址及其利用途径的可能性起着重要作用。以临猗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为例,应用预测模型对临猗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产气量进行了计算,以期为下一步填埋气体回收与利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添加污泥对渗滤液循环垃圾填埋层甲烷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填埋模拟柱实验研究了渗滤液原液循环条件下,新鲜垃圾添加污泥(污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的填埋方式对填埋层加速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液循环条件下,新鲜垃圾添加好氧污泥后填埋(9∶1,湿基质量比),短期(105d)内不能加速填埋层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新鲜垃圾添加厌氧生物处理污泥混合后填埋(9∶1,湿基质量比),能够有效地加速填埋层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产甲烷滞后时间和甲烷化过程稳定时间分别为13和51d,实验期内(105d)最大产气速率、实际累积产气量分别为1.08L/kg·d和50.03L/kg(以湿垃圾为基准),其主要机理是引入了大量呈颗粒态聚集的甲烷化菌群. 相似文献
12.
对垃圾填埋气污染控制与回收利用系统的规划设计,目前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现场抽气试验的方法确定相关技术对数。文章通过分析填埋气在垃圾体中迁移运动的特点,建立了在抽气条件下填埋气体的迁移运动模型,该模型综合反映了垃圾体内填埋气产生量、抽气量、培训班圾体气体渗透系数、抽气井埋深、覆盖层厚度及特性对抽气效果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可计算抽气时垃圾体填埋气的压力分析,并可分析计算不同条件下抽气井影响半径、抽气井埋深等重要工程参数,可为填埋气污染控制与回收利用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概述了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以及城市垃圾常用的几种处理方式与综合利用途径,分析了垃圾填埋场对土壤环境、水体环境、人体健康及生态等环境污染和危害问题,进而提出垃圾渗滤液、填埋气体这两个垃圾填埋场普遍存在而又难以解决污染防治对策和已关闭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的解决办法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以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不同年份的填埋垃圾为对象,利用元素分析、FTIR光谱和固态13C CP/MAS NMR方法,研究了不同填埋龄垃圾腐殖质的来源、组成和结构及其随填埋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胡敏酸(HA)以稳定的木质素残体和芳香结构聚合物为主,含量显著高于富里酸(FA),烷基碳在HA中所占的比例也在FA中高;而FA的羧基官能团含量显著高于HA,FA中与环状多聚糖结构相关的氧基碳的含量也比HA中多,说明HA的芳香缩合度和稳定度比FA高.随着垃圾填埋时间的延长,HA的芳香性和稳定度逐渐增强,FA的羧基等含氧官能团减少,说明垃圾腐殖质的腐殖化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污泥-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体降解产气过程 《山东科学》2021,34(5):104-112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污泥添加量条件下污泥-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体的产气过程,并建立了污泥-生活垃圾降解产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体的产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调整阶段、加速阶段和衰减阶段;随着污泥添加量的增加,累计产气量逐渐增大,但是当污泥添加量超过30%后,累计产气量逐渐减少;添加污泥后,产气过程的产甲烷阶段明显提前,并且降解产气中CH4体积分数提高,缩短了填埋场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但是污泥对混合填埋体的降解速率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范围,本实验中,污泥添加量为30%的混合填埋体的降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不同页岩损失气量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差异大的问题,分析了传统单孔扩散模型的特点及不足,建立了耦合更贴近实际的时变气体扩散系数和时变岩芯边界气体浓度的修正单孔扩散模型。研究表明,原始气体浓度、气体扩散系数、岩芯边界气体浓度和岩芯尺寸是影响页岩气体散失的关键参数。当气体扩散系数较大或损失时间过长时,USBM直线法对页岩损失气量的计算不够准确。与分段线性递减相比,岩芯边界气体浓度指数递减模式可能更贴近实际情况。岩芯边界气体浓度递减速率主要控制岩芯内气体扩散完成的总时长,而气体扩散系数变化速率主要影响气体扩散前期的特征。建立的修正单孔扩散模型可较好地从气体扩散角度揭示页岩的气体散失特征,但该模型仍需耦合气体在压差下的流动过程并基于实测数据优化其关键参数,进而提高页岩损失气量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小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特性,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现有渗滤液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和对比,提出解决中小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问题的处理技术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沉降特性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沉降是目前卫生填埋法所涉及的主要的岩土工程问题之一。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沉降特性的研究意义重大,研究可为合理地组织填埋场生产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填埋空间、为填埋场保护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为填埋场的竖向扩容设计和场地再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同时也简要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填埋场沉降研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已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的研究趋势和研究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一些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铁岭市垃圾处理场建设前期工作为例,介绍了垃圾填埋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程序以及选择处理工艺、预测垃圾常量、确定工程规模、选择填埋场址等保证垃圾场建设施工顺利应重点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