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龙门山冲断带发育多套滑脱带,如寒武系、志留系、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精细解释,认为在具有滑脱层的构造变形中,滑脱层本身发生强烈的挤压揉皱,使得上下地层发生显著不同的构造变形,深部的构造变形在纵向上形成两个构造体系,其中上部构造变形体系具有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大量的逆冲断裂带、背冲断块等构造变形样式,而下部构造变形体系则经历较弱的构造变形,地层保存完好,形成分层差异构造变形,地表可以见到特征明显的坡坪式断层、节理发育的断开与连续、逆冲断层的尖灭消失、构造虚脱和弯流褶皱、强烈的褶皱或者揉皱等。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震构造带及近期地震活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发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
本文论述了新疆地震构造带的划分及特征,列举了新疆主要活动断裂的分布。着重分析了新疆地震的时空分布与迁移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新疆近期地震活动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巨广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8(Z1):414-417
岩体卸荷是工程地质人员和岩土工程施工、设计人员最为关心的几个重要问题之一.以斜坡岩体应力分布为基础,在详细描述了斜坡岩体卸荷带发育的一般规律后,结合实际工程,提出和总结了划分岩体不同卸荷带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对区域地质背景、构造演化特征及河谷演化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对宽阔盆地峡谷岸坡形成的深部拉裂、卸荷带发育分布特征、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岸坡集中卸荷带发育的拉裂缝均陡倾坡内或倾坡外,属岸坡卸荷变形的范畴,是在早期区域性垂向卸荷的基础上伴随峡谷岸坡形成过程中应力释放、在原有构造结构面基础上形成的浅表生改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为辨别岩浆特有的侵入规律,模拟制备了某规格下的流体模型。侵入体固有的上侧,聚焦着偏多流体;这一范畴内的流体通量,会超出其他架构之中的围岩,并凸显出沸腾的倾向。随着温度递减,侵入体原有的渗透率,会渐渐递增,顶侧凸显最大范畴的这种渗透。隐伏着的岩体,顶上带及固有的深部,发生特有的水饱作用,造成周边架构之中的围岩碎裂,生成潜藏着的矿体。为此,有必要解析这一情形之下的成矿机理,摸索出多金属矿床特有的聚集部位。 相似文献
8.
断层带对深部地压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浅部断层带中的岩体比较软弱和破碎,所以成为应力降低带,而深部工程中断层带对地压分布的影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为了了解和掌握深部地压分布规律,本文中通过结合某工程现场条件,在实际调研和岩石力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力学数值模型,分析了深部工程中断层带对深部地压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深部工程中断层的存在影响了地应力分布的连续性,在同一水平高程上,断层上盘的主应力大于断层下盘的主应力;高地应力出现在断层上盘和矿层上盘的交叉区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遣山带某地区构造剖面的侧量,详细解析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对同期断层形成的叠瓦状推覆构遣进行几何作图的方法可以对推覆构造前锋带的分枝断层进行产状延伸,这些同期次的逆冲断层产状延伸的交点,或者多数交点是对分支断层向下延伸到底板断层的限制交点,通过定量测量分支断层向下延伸的交点,我们可以对底板断层的深度有定量的估算,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基于自然界岩石变形的几何形态是相互限制的,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形成不同规模的断块,逆冲推覆构造的马石。岩席之间的断层发育在一个地区存在一定的几何规律,同地区岩席大小,分枝断层间距和断层带宽度,断层岩特征有一定的相似性,经过解析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某地区叠瓦状逆冲构造区域,存在断层相对高角度和相对中角度的发育规律,这些相邻高角度断层之间的间距就是该区域断层发育规律的几何规律的波长;断层之间相互限制,在同一个波长内对断层进行详细测量,作图分析就可以估算出该带的底板断层深度。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反倾向岩质边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状况.本文研究了雅砻江某高坝工程坝址区的一反倾向岩质高边坡,与通常认识不同的是,该高边坡内部发育了一套深部裂缝体系,主要表现为除表部的正常卸荷裂隙外,还发育有一系列深部裂缝;这些深部裂缝的分布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工程影响如何是制约选坝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从地质研究的角度,结合对河谷下切过程的分析及数值模拟,阐明了这类深部裂缝的形成机理,从而为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及其工程适宜性分析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岩石变形理论和砂箱模拟实验研究进展基础上, 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和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 对塔里木盆地腹地巴楚隆起区的高角度变形带的构造属性进行了全新的分析和解释, 认为形成隆起的部分高角度构造为大型膝褶带。巴楚隆起内的膝褶带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反射、低信噪比, 且地震信息模糊带具有一定的宽度, 这是由于膝褶带内地层发生陡倾斜所致。根据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一定宽度的低反射带、近于平行的低反射带边界、低反射带与地层呈高角度及其钝角角分线对着挤压方向的几何学特征均表明塔里木盆地腹地巴楚隆起带内部存在膝褶带构造。 相似文献
12.
深部地层的裂缝按产状可分4类。岩心裂缝充填物组合染?如电子探针元素测定分析证明了下白垩统泉头组(K_1q)和登娄库组(K_1d)中发育的成岩裂缝中充填方解石为无铁方解石。侏罗系地层的构造剪切缝中充填富铁方解石。氧、碳同位素的测定进一步证实了下白垩统和侏罗系地层中两套裂缝的不同成因和不同形成阶段以及它们同油气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一种获得符合裂缝性油藏地下特征岩块的人工造缝技术。通过模拟该类型油藏岩石成缝机理,利用拉伸和单、三轴压缩试验,监测体应变或渗透率变化,来控制岩心上生成裂缝的方向、大致宽和数量。研究该项技术,对于推动低渗透裂缝岩心室内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该类型油藏的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精细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观测, 结合砂箱模拟实验结果分析, 将塔里木盆地巴楚褶皱带解释为不同规模膝褶带形成的大型背斜构造, 与断裂作用无关。新解释强调巴楚褶皱带为膝褶型背斜变形, 系膝褶带围限而形成的褶皱。该类型构造具有如下几何学特征: 带内地层发生一定角度的倾斜, 具有一定宽度, 膝褶带两侧边界近于平行, 膝褶带与带外地层呈高角度关系, 部分膝褶带呈共轭出现。砂箱模拟实验重现了盆地腹地膝褶带发育和演化的全过程: 宽缓拆离褶皱→紧闭拆离褶皱→褶皱突起→断层调节改造作用, 模拟结果证明膝褶带是巴楚隆起形成过程的重要构造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详细的地质调研和微观测试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三峡黄腊石滑坡深部变形和深部破裂带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采用相似材料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对“概念模型”进行了模拟验证。模拟结果为该滑坡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省的地质构造分析、地貌分析、地震记录到的地震精确定位、重力和航磁数据判断中-深部断裂分布情况,结合人工地震剖面和中石油西南物探分公司对剖面的解释,得出贵州中-深部构造和破坏性地震关系,确定孕震的中-深部断裂。以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以及地质构造分析、地貌分析相结合的深浅构造研究方法,确定断裂的分布特征及活动特征,总结孕震构造条件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随着物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向深部断裂的探测将得以实现,进而得到更加详实的中-深部构造情况,对研究孕震区的深部环境、地震的发震原因将具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特大断面隧道断层破碎带地震响应强烈而导致衬砌结构更易遭受破坏的问题,本文采用FLAC 3D仿真计算软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特大断面隧道地震与断层宽度、断层倾角的关系,分析衬砌地震响应规律,确定抗震薄弱位置及抗震设防范围。分析结果表明:断层处的衬砌横断面上的拱腰和拱脚处属于抗震薄弱位置,需要在这些位置处重点进行设防;断层上盘位置对地震响应更明显,应加强这些位置上隧道衬砌的抗减震措施;地震时,小倾角,大宽度的断层构造对特大断面隧道的影响大。在本文研究的断层构造范围内,特大断面隧道的抗震设防区域选取应为:断层及断层交界面前后各取25~30m的区域。这些结果可为地震区的特大断面隧道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导出了一种具有镜像对称形式特性的带通、带阻滤波器对,与具有同样指标的普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组相比较,可节省乘法器一半以上,并且结构简单,时延小.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单独带通或带阻滤波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裂缝型气藏是川东北地区重要的勘探目标之一,但对裂缝储层的发育特征和气藏的充注历史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利用岩心和成像测井分析裂缝特征,并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确定通南巴构造带裂缝型气藏天然气充注时间。研究结果表明:① 裂缝型储层主要分布在飞三段(T1f3)的鲕粒灰岩和嘉二段(T1j2)的砂屑灰岩中,以高角度缝和垂直缝为主;② 裂缝走向与邻近断裂走向一致,受中燕山运动以来大巴山构造北东—南西向推覆挤压作用,大致形成于晚侏罗世;③ 流体包裹体测温揭示天然气充注时间为晚侏罗世(160~148Ma);④ 裂缝发育时间与烃源岩生气高峰相匹配是控制通南巴构造带天然气充注时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林茂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在构造类型上具有褶皱推覆体和冲断推覆体之分,在形成方式上具有推覆和滑覆两大类型,在形成序次上具有前展式和后叠式的扩张方式,在组合形态或结构上具有推覆滑覆叠加样式,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推覆构造的普遍特征之一。在形成机制上与扬子地台、特提斯构造带的演化密切相关,是我国陆内造山带的典型推覆构造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