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西北地区和四川汶川地区地震活跃高潮期成组强震活动的孕震区域与地电前兆异常区,分析了地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前兆异常特征,实践证明,成组强震在孕震过程中受地电前兆场时间、空间、强度的影响,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出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异常现象会出现在地震发生前.为地电前兆方法进行场的动态跟踪预报工作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依据,以及能及早地预先知道将要发生地震的震级、震中和发震时刻,尽量减少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人民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主研发的地震应力仪、谐振仪 、倾斜仪和大地电位仪记录到印度洋8.7级大震的地震前兆——孕震物理模型和临震信号, 印度洋8.7级地震前后和8.5级地震前后的地壳受力情况有很大差异,表明 印度洋8.7级地震与8.5级地震的成因有着本质的区别,分析了海啸形成的原因,还发现了在 8.7级地震的孕育过程中有地下物质迁移迹象。  相似文献   

3.
 2007年全国布设了由40台4分量钻孔应变仪组成的分量应变监测网络。位于四川姑咱地震台的应变仪先后记录了汶川和芦山强震孕震过程中的潮汐畸变应变异常现象。这些异常变化基本满足地震前兆的3项判据,故被初步认证是这两次强震孕育过程中的应变前兆。本研究对相关记录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后续强震预测和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汶川县巨震之后,人们对地震前兆问题广为讨论,由此引发诸多思考。基于地球系统复杂变化过程中的突变现象,分析了地震前兆信息的基本问题;指出目前社会公众及国际地震学界一般存在以下3个误区,即认为前兆与地震应一一对应,陆区地震预报主要依赖于台网监测,地震前兆分析方法比较单一;进而提出中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应重视卫星对地观测数据的快速处理与分析,建立地震数据共享机制和地震信息汇合机构,期望中国地震监测预报理论和技术尽快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阴山地震带内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发震前的中等地震活动存在活跃平静的特点,对八五攻关成果--逼近地震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从而总结出一些规律,为将来有可能发生在阴山地带内的破坏性地震进行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6.
应用北京昌平及西集沙层应力仪观测资料,根据该仪器以往30 年所观测到的地震震例以及2004年12 月26 日印尼8.7 级地震的前兆特征;沙层应力仪记录的汶川8.0 级地震短临前兆过程,符合沙层应力仪多年监测实践总结出来的孕震物理模型,尤其是2008 年3 月开始出现的短临异常时间与形态的阶段性变化,临震异常特征明显,与卫星热红外等其他观测项目具有很好的时间同步性,属于汶川8.0 级地震大尺度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7.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和新划定的3.6版汶川地震区,再次探讨了与2008年汶川地震有关的若干科学问题,包括该震是否为主震?该震、2013年芦山MS7.0地震、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之间关系?该震是否存在复发周期?该震发生前是否存在显著物理前兆?该震与紫坪铺水库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并非汶川地震区当前地震周期主震,未来将发生MS8.0~8.3标志性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有直接联系且均与汶川地震密切相关,两者同为下一次标志性地震前的两次显著预震;汶川地震区标志性地震及其未来主震是否存在复发周期目前尚不能作出明确判断;在汶川地震前,由于自1995年12月18日后其震源体的物理状态长期保持近似不变,故不可能观测到显著的中长期与短临物理前兆;紫坪铺水库对汶川地震孕育过程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8.
国际新闻地震前兆研究新进展地震预测一直是世界性难题,除了极少数地震伴有"前震"发生,可以作预报,对绝大多数地震,一直未能记录到实地的、可重复观测的震前物理和化学变化,也就是地震前兆。美国赖斯大学华人科学家钮凤林、  相似文献   

9.
目前,滁州市拥有1个监测中心、8个前兆台站(滁州、嘉山一台多测项),大大提高了全市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震情响应能力。该课题利用滁州市前兆台网内的观测资料,将该地区符合扫描范围的地震从震前异常和同震特征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总结。达到正确认识台网内每一个台站映震效能的目的,这样也将有助于提高以后运用前兆小台网观测资料的能力,以期能够提高地市级监测预报水平并探究如何在现有资源基础上依托所辖中心站资源提高滁州前兆台网效能。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分形理论,运用自相似理论将固体"类流态"的研究同地震的孕震机理研究联系起来.在Cu-Zn-Al合金中观察到由固体"类流态"胞区活动引起的天然破裂,这种天然破裂在时间、空间、强度上有典型的分形特征,在破裂区介质的硬度变化上呈现典型的非线性变化,将其运用到地震的孕震机理研究中,从地震开裂的破裂规律和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前兆场变化和前兆异常等方面比较两者的相似性,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叶弘  麻亚宁 《天津科技》2002,29(3):10-12
简单介绍分形理论,运用自相似理论将固体“类流态”的研究同地震的孕震机理研究联系起来。在Cu-Zn-Al合金中观察到由固体“类流态”胞区活动引起的天然破裂,这种天然破裂在时间、空间、强度上有典型的分形特征,在破裂区介质的硬度变化上呈现典型的非线性变化,将其运用到地震的孕震机理研究中,从地震开裂的破裂规律和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前兆场变化和前兆异常等方面比较两者的相似性,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海城和唐山地震的孕震期间,前兆异常区域内的较强地震趋于发生在朔望和上下弦,海城和唐山地震的主序列以及前兆异常区域内1900年以来发生的六级以上强震与月相也存在类似的相关。这些关系可以在地震预报中作参考。本文还对触发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云南历史地震记录,散见于各种云南地方志,开始于公元前26年,到1949年止,记录地震640次,烈度六度以上的有218次。解放后,云南的地震记录更是系统、科学。许多资料虽侧重震情和救灵描述,但对地声等地震前兆现象也有相当的记载。研究这些宝贵的资料,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对实现破坏性地震的预报预防,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对云南地震的地声现象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邱鹏  罗丹芩  王琳  温莉 《贵州科学》2020,38(5):55-59
以贵州省的地质构造分析、地貌分析、地震记录到的地震精确定位、重力和航磁数据判断中-深部断裂分布情况,结合人工地震剖面和中石油西南物探分公司对剖面的解释,得出贵州中-深部构造和破坏性地震关系,确定孕震的中-深部断裂。以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以及地质构造分析、地貌分析相结合的深浅构造研究方法,确定断裂的分布特征及活动特征,总结孕震构造条件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随着物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向深部断裂的探测将得以实现,进而得到更加详实的中-深部构造情况,对研究孕震区的深部环境、地震的发震原因将具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谈震前电磁辐射监测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目前地震前兆电磁辐射监测中存在的不足,讨论了仪器的接收频段和天线型式等问题,提出了新型的智能化仪器,准确测定有电磁辐射的波菜、有效值香序,是深入研究震前电磁辐射特征的前提,以便能提高地震的短临预测预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构造地震的形成要素、成因机理、孕震机制、孕育发生的基本规律及地震预测预报进行了研究,对地震孕育发生的物理过程提出了全新的解释,从根本上揭示了构造地震孕育发生时空演化的机制与图像链是:从地壳差异构造运动牵制受阻-发生隆起-凹陷-剪切应变-形成"三向应变结构"孕震体-失稳破裂-发震-直到差异构造运动恢复正常的自然演化,对地震难题的破解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的重要进展。其"三向应变结构"是地震孕育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应用"三向应变结构"理论观测研究地震,将直接促进地震物理预报的早日突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发生在海城、唐山和汶川的强烈地震事件的分析, 指出地震预报的不确定性问题, 主要在于前兆现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探测和识别的困难。单一的小震前兆并不具有普遍的预报意义。如果根据多种前兆现象进行综合判断, 则可能对短期的地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分析表明, 地震前兆观测手段的选择可能更加重要。同获取地震前兆实体信息的地面常规观测手段相比, 获取孕震区虚体(光子、电磁波) 信息的空间遥感观测手段, 特别是其中的微波遥感观测手段, 具有视野大、时效快、同步性强以及全天候工作等诸多优点。在采用波束开关方法的条件下, 微波遥感观测能以很高的灵敏度发现大气以下孕震区微波辐射 的变化, 对于做出短期的临震预报可能更有意义。最后, 以物信论的观点探讨了微波遥感观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震前动物、地声、地光、水位水质等客观存在的宏观前兆现象,观测其异常变化,为临震预报提供重要依据。关于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震区群众曾经流传着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冬眠老蛇早  相似文献   

19.
濮阳台电磁波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桂青  刘兆友 《河南科学》2000,18(2):206-209
介绍了台站所处的地震地质环境条件及电磁波观测仪器基本情况。对濮阳市地震台电磁波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电磁波异常对 10 0km范围内的M 13.0级以上地震及 30 0km左右Ms5 .0级以上地震和 10 0 0km左右的Ms6 .0级以上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磁波异常是一种地震前兆短临异常 ,异常一般在震前几天到五十几天出现 ;异常幅度大 ,异常易于识别 ;地震多发生在异常结束之后或异常高值回落的过程中。濮阳台曾依据电磁波异常变化 ,成功地进行了两次地震短临预报 ,地震三要素均在预报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水氡异常在地震观测预报中的应用,展示地球化学方法在地震前兆预报方法乃是地震预测、预报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和光明前景。通过对怀4井水氡异常的分析,发现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水氡异常在地震观测预报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