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训练是目前各个国家广泛运用的一种训练手段,其中交替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作用与持续训练相比更为明显。不同海拔的高原交替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对高原环境的逐步适应。中等高度高原-平原-低海拔交叉训练能使运动员适应过程加快,提高机能水平;在中等高度范围内小范围的高度变化对运动员影响不大;在较高高度训练后再回到较低高度训练,运动员运动能力均有不同能力的提高。对交替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做了综述,并预计了交替训练在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海拔地区世居藏族青年的血压,进一步了解高原地区藏族青年血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探究生活在不同海拔地区藏族高原低氧适应模式及特点。方法:在海拔2700m的林芝波密县、3650m的拉萨市以及4700m的那曲安多县,以865名(422名男性、443名女性)15~25岁世居藏族青年为受试对象,进行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的检测以及基本人口学资料及疾病史等问卷调查。结果:生活在不同海拔藏族青年的平均低血压患病率为65.8%(波密59.1%、拉萨59.3%、安多76.9%),正常血压组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低血压组(P<0.05),基础血压与低血压患病率显著相关。结论:发现西藏世居藏族青年血压普遍偏低,提示藏族高原适应并非以通过提高血压来增加机体的摄氧能力,但此结果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和验证,来探究不同海拔的藏族是否具有不同的高原低氧适应模式和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高原公路海拔对驾驶员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生物反馈系统对急进高原公路的驾驶员进行实地行车试验。通过定量分析,建立了驾驶员各项生理指标与试验路段海拔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高原公路行车驾驶员的各项生理指标都随海拔上升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驾驶员心率增长率、LF/HF、LF以及脑电波"频段功率值与高原公路海拔成正相关,而表面肌电IEMG、血容振幅、HF指标与高原公路海拔表现出负相关性;其中,驾驶员心率增长率、LF/HF及脑电波"频段功率值三项指标与高原公路海拔的相关性较强,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备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西藏裸子植物7科16属56种(含变种),属数占全国24.39%(含引种),种数占18.98%。为进一步了解裸子植物在西藏的分布情况,文章统计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及地区裸子植物属种数量。分析结果显示:西藏裸子植物属种数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海拔3000米左右属的数量最多,在海拔3000-4000米之间种的数量最多。西藏裸子植物种分布数量由多到少的地区分别为林芝、日喀则、昌都、山南、那曲、阿里和拉萨,属级数量分布状况与此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居住在西藏不同海拔地区世居藏族儿童之间的血红蛋白含量,研究血红蛋白含量与高原海拔高度的关系。方法:对居住在海拔3700米(拉萨)的406名9—10岁藏族儿童和444名居住在海拔4300米(定日)的相同年龄段藏族儿童进行横向比较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测量血红蛋白含量及人体基本数据测量,所得数据用SPSS14.0软件系统分析。结论:居住在海拔4300米的定日藏族儿童的血红蛋白含量14.0(13.9—14.1)g/dl明显低于(P〈0.05)居住在海拔3700米的拉萨藏族儿童的血红蛋白含量14.6(14.5—14.7)g/dl。  相似文献   

6.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高原公路驾驶员颈部疲劳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高原公路驾驶员颈部疲劳状况,寻求减轻驾驶员疲劳途径。选取新疆帕米尔高原典型路段进行实驾试验,通过生物反馈仪获取受测驾驶员颈部肌电数据,利用时域与频域分析方法选取积分肌电值(IEMG)与中值频率(MF)作为评价指标,研究高原公路驾驶员颈部肌肉IEMG与MF在连续驾驶时间、海拔作用下的疲劳特性。研究表明:连续驾驶时间、海拔是影响驾驶员IEMG、MF的主要因素。随着驾驶时间增长与海拔逐渐升高,驾驶员IEMG有上升趋势,而MF有下降趋势,表明高原公路驾驶员从低海拔到高海拔路段长时间连续驾驶车辆导致颈部疲劳感增加。通过对比不同行车经历驾驶员,发现经常出入高原公路驾驶员的颈部疲劳度与自我缓解能力要优于首次进入高原公路行驶车辆的驾驶员。  相似文献   

7.
走过西藏     
一走进西藏,问得最多的是:这里海拔几多?一路上,这"海拔",成了我们挑战自我的代名词。导游说,这是那根拉山口,海拔5190米,如果在这里不倒下,你们明年就可以挑战珠峰第一营地了。珠峰?挑战?导游啊,你这是向我们相约下次吗?其实,我知道的,珠峰第一营地,没那么神秘,只要在西藏待得足够长,这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在你的鼓动下,如果明年我们真的再来,你还愿意作陪吗?正如那个在进藏火车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急进与经常出入高原公路驾驶员生理特性变化规律,寻找提高行车安全的途径,利用生物反馈仪对急进与经常出入高原驾驶员进行实地行车试验。在理论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两类驾驶员心电、脑电、肌电指标随驾驶时间、海拔的变化规律,并且建立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脑电指标R会随着驾驶时间的增长、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加;驾驶员肌电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会随着驾驶时间的增长、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急进高原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与脑电指标R的增长速度要快于本地驾驶员,而肌电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的下降速度要快于本地驾驶员,表明高原本地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生理素质要优于急进高原驾驶员。  相似文献   

9.
<正>高海拔地区寒冷、缺氧,对古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挑战。考古学家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发现了4万~3万年前的尼阿底遗址。这是目前世界上史前人类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的最高纪录,也是最早纪录。让我们跟随考古学家的足迹,去看看西藏的古人类是如何适应高原环境的。  相似文献   

10.
韩联宪  韩奔 《大自然》2009,(6):35-37
在全球现生的15种鹤中,黑颈鹤是唯一栖息于高原地区的种类。它繁殖于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海拔3500~4500米之间的高原沼泽湿地,繁殖地散布于中国青海、西藏、甘肃、新疆和四川等省区的高原山地;越冬地主要在西藏南部拉萨河谷和日喀则的农耕区以及云贵高原海拔2800米以上的山区。  相似文献   

11.
格尔木今昔     
曲直 《科教兴省》2008,(3):68-68
格尔木地处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属青海西部重镇,青藏铁路通过地段,也是南通西藏、北往敦煌的必经之路。市区海拔2800米,是世界屋脊上的高原城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辽阔,地势复杂,在95970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包括了从海拔10米以下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由于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0%左右,因而、我国地形上很大的一个特点是高原较多。研究、了解并掌握高原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的人体生理特点和机体对高原的适应  相似文献   

13.
沈亮 《大自然》2011,(4):18-20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独特地理单元,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自大约500万年前的上新世以来,在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下,青藏高原先后数次隆升,如今最高峰海拔已达8844.43米,成为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形成时间最短的高原。  相似文献   

14.
高原反应是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群在进入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因为不适应空气稀薄、气压降低等高原气候特点而引发的一系列高原适应不全症状,严重妨碍人们在高原地区的工作生活。笔者通过多年来临床实践总结,运用穴位埋线疗法结合中医药治疗高原反应显示出一定疗效,本文即浅谈自己在此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阐明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低氧环境对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VEGFxxx剪切体的组成、VEGFxxx剪切体mRNA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海拔(3 200 m)和高海拔(4 200 m)的高原鼢鼠肝脏组织中VEGF188,VEGF164,VEGF144和VEGF120都有表达,而低海拔的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表现为VEGF189,VEGF165和VEGF121,高海拔的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只有VEGF189和VEGF165有表达。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原鼢鼠肝脏组织中VEGF188,VEGF164和VEGF120的表达水平和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VEGF189和VEGF165的表达水平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高海拔的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VEGF121几乎不表达。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VEGFxxx剪切体mRNA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但是微血管密度有所升高,提示低氧增强VEGF mRNA的稳定性。无论是高海拔环境,还是低海拔环境,高原鼢鼠肝脏组织中VEGF188,VEGF164和VEGF120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都高于高原鼠兔,这表明低氧可以上调VEGFxxx的表达,从而促进组织微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程刚 《中国西部科技》2013,(3):109-110,113
独特的高原气候和边疆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形成了地处世界屋脊的高原铁路特殊的运营环境。为了适应铁路运输在西藏的可持续发展,西藏大学应融入以岗导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能扎根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原铁路特殊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高原公路线形对驾驶员肌电特性影响,寻求提高行车安全途径以及今后道路线形设计参考依据。通过在新疆帕米尔高原G314路段进行驾驶员行车试验,利用生物反馈仪提取受测驾驶员肌电信号,利用频域分析方法选取平均功率频率(MPF)作为测评指标,定量分析其在海拔与道路线形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同时建立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颈部MPF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平曲线半径逐渐减小的路段上,驾驶员颈部MPF会减小,而纵坡度变化对MPF的影响并不显著;线形组合值增大会导致驾驶员颈部MPF减小;海拔与线形组合值共同影响下,驾驶员颈部MPF变化明显,海拔越高、线形组合值越大,驾驶员颈部MPF越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低氧对不同海拔雄性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生殖机能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海拔雄性高原鼠兔繁殖期睾丸指数,附睾指数,附睾尾精子数量,精子活率和睾丸组织LDH-C4和LDH比活力及其比值;同时还统计了不同海拔雌性高原鼠兔胎仔数。结果显示:不同海拔高原鼠兔睾丸指数、睾丸组织LDH-C4比活力和LDH比活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海拔高原鼠兔附睾指数和附睾尾精子数量均极显著高于低海拔高原鼠兔(P﹤0.01);高海拔高原鼠兔精子活率和LDH-C4比活力/LDH比活力均显著高于低海拔高原鼠兔(P﹤0.05);而高海拔雌性高原鼠兔胎仔数却显著低于低海拔高原鼠兔(P﹤0.05)。以上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低氧对高原鼠兔精子生成和精子活率不仅没有抑制,反而明显提高,但低氧对雌性高原鼠兔胎仔有显著影响,随着低氧程度提高,胎仔数下降。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一曲对西藏边防哨所的英雄的赞歌。在西藏边境县亚东,走失的幼犬达娃与年轻的边防战士黄月亮相遇,然后达娃被带到海拔4500米的哨所。大雪封山期长达半年,哨所几乎与世隔绝,达娃与年轻的边防战士相互陪伴、共同成长。人与犬一起应对恶劣的高原环境、高山哨所蚀人骨髓的孤寂,共同经历惊心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进藏职工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处境与就学状况,研究选取843名进藏10年以上的进藏职工为样本,对其未成年子女的就学轨迹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进藏职工子女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学段变化”为节点在高原与平原之间“钟摆式”就学。高原气候适应状况、家庭资源配置变化、西藏教育质量是关键影响因素。无论从平原流向高原,还是从高原返回平原,非此即彼的就学选择背后隐藏着一系列进藏职工调动家庭资源与现实博弈的过程,更是“两难相权取其轻”的无奈之举。无论是基于对处境不利儿童少年教育权的保护,还是基于对进藏职工贡献的弥补,建议均应对其进行教育补偿,政府可通过建立就学诉求与回应制度、完善内地就学政策并增强其执行力度、增加“内地西藏班”学位供给等举措解决进藏职工子女就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