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薄层CT对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疑有支气管扩张者,分别作X片、层厚10mm常规CT、层厚2mm薄层CT检查。结果:薄层CT与X线平片、常规CT相比诊断支气管扩张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21例病例中显示囊状扩张6例,柱状扩张8例,静脉曲张5例,混合性扩张2例。结论:薄层CT有较大的优越性,临床上对疑有支气管扩张症者诊断应首选薄层C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术中病理检查标本在做快速切片的同时,做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与术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对照,计算准确率.结果:本组织141例,术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恶性肿瘤62例,冰冻切片诊断恶性肿瘤60例,准确率为96.7%,印片查见恶性肿瘤59例,准确率为95.16%,经四格表x2检验,x2=0.033,P>0.05,二者无显著差异,但有4例冰冻或快速石蜡切片疑为恶性的乳腺肿块,印片上细胞大小形态一致,且可见肌上皮细胞;2例甲状腺乳头样增生冷冻切片毛玻璃状核不明显的情况下,于印片上可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结论:印片细胞学检查与冷冻切片结合运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过诊断或漏诊.  相似文献   

3.
分析CT及B超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CT及B超检查,分析CT及B超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108例脂肪肝患者经CT检查确诊108例,弥漫性99例,其中轻型31例、中型脂肪肝27例、重型脂肪肝23例、极度重型脂肪肝18例,剩余9例为不均质性脂肪肝。B超检查确诊103例,弥漫性96例脂肪肝,7例为不均质性脂肪肝;其余5例为脂肪肝阴性,其中轻型1例、中型2例、重型1例、极度重型1例。B超阳性诊断率为95.37%,与CT阳性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及B超对脂肪肝的诊断相关性较好,但CT检查的准确率及敏感性高于B超。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螺旋CT、B超、PTC(经皮肝穿胆道造影)三者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时的合理应用、临床价值及使用程序。方法:分析2001年7月-2004年7月间收治的68例梗阻性黄疸病人使用以上三种方法的诊断过程及效果。结果:全组均采用B超检查了解梗阻的大致位置、程度、范围,再对肝内胆管扩张明显者24例采用PTC检查均成功,明确诊断者22例(占91.7%)。对胆管扩张不明显者44例行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者42例(占95.5%)。全组术前诊断率94.1%。结论:对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应先常规使用B超,根据梗阻部位及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再选用PTC或螺旋CT检查,可有效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缩窄性十二指肠乳头炎病因复杂,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合并症多,容易漏诊及误诊.我科自2002年到2007年经胆总管探查及经鼻内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检查及术中胆道造影等方法确诊缩窄性十二指肠乳头炎100例,对其诊断和治疗作初步探索,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观察尿常规检验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实际诊断准确率,探讨该检验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兰州市红古区人民院收治的80例拟诊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其中观察组给予尿常规检验进行诊断分析,而对照组给予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分析,对两种不同诊断方案的准确率进行比较。观察组35例诊断为小儿急性阑尾炎,后经手术及病理检查均得到确诊,5例患儿被诊断为其他疾病,但其中2例最终确诊小儿急性阑尾炎,整体诊断准确率为95.0%(38/40);对照组38例诊断为小儿急性阑尾炎,其中10例最终被确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为25.0%(10/40),2例被诊断为其他疾病,后均确诊非小儿急性阑尾炎,整体诊断准确率为75.0%(30/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检验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检验,操作简便、易于推广,整体诊断准确率优于超声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存在一定的假阴性风险,对于疑难病例,联合应用超声检查可提升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张婧 《甘肃科技》2022,(23):127-129
比较磁共振成像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用于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效果。回顾性分析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均进行磁共振成像技术及CT检查,金标准为病理结果,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诊断效能。经检查,80例疑似胰腺炎患者中确诊58例,CT检查确诊54例患者,经磁共振成像诊断56例;CT诊断的准确度为65.00%,特异度为45.45%,灵敏度为72.41%,阴性预测值为38.46%,阳性预测值为77.78%;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准确度为87.50%,特异度为81.82%,灵敏度为89.66%,阴性预测值为75.00%,阳性预测值为92.86%。2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检查相比,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时,磁共振成像技术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能够为临床确诊提供更多帮助,利于对患者进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超声、多排螺旋CT(MS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133例病例均有完备的超声、MSCT、MRCP及ERCP检查资料,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超声、MSCT、MRCP及ERCP检查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ERCP最高,ERCP和MRCP显著高于超声与MSCT;MSCT略优于超声.结论:诊断胆总管结石ERCP具有重要价值,MRCP和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CT价值有限,超声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率,可作为最基本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膀胱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膀胱癌的诊断、分期.方法:分析2001年9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23例可疑膀胱肿瘤患者行CT检查,其中男20例,女3例,平均年龄59.8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膀胱癌21例,膀胱憩室1例,鳞状上皮增生1例.结果:CT检出膀胱癌准确性91%,敏感性100%,CT分期与病理符合者15例,准确率71%.结论:CT对膀胱癌的早期分期有一定限度,但对壁外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显示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胃癌手术前行CT检查临床分期对判断能否手术及手术预后评价的作用,对46例确诊胃癌的患者术前CT检查,CT诊断的结果与术中观察、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T对进展期胃癌原发灶的诊断准确,转移灶检出灵敏度高,术前TNM分期准确率较高。因此,进展期胃癌的术前CT能够较准确地进行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明确指导意义,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纵裂池偏密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纵裂池偏密征的认识,评价该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首次CT确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TSAH300例CT资料中有纵裂池偏密征者136例的CT表现;分甲乙两组医生对疑诊或漏诊TSAH的43例行盲法复阅CT片,并统计学处理其测试结果。结果:TSAH以纵裂池少量积血最多见(212例);纵裂池偏密征136例,其中出现前纵裂池偏密征109例次,后纵裂池偏密征52例次,以前者更多见;疑诊或漏诊TSAH的43例复阅CT结果:甲组医生确诊TSAH19例,疑漏诊24例;乙组确诊TSAH34例,疑漏诊9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1 06,P<0 005)。本组136例均有其它颅脑内损伤,首次CT发现病变154个,迟发病变57个,其中首发病变111个和迟发病变51个均在纵裂池偏密征同一侧发病。结论:纵裂池偏密征是CT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少量积血的一个可靠征象,是否认识此征象,直接影响TSAH的首次CT确诊率;纵裂池偏密征也是迟发性外伤性颅脑内病变的早期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朱娜  张永娣 《甘肃科技》2022,(14):134-136+143
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实施多排螺旋(128排)CT口服小肠造影(MSCTE)诊断的具体价值进行分析。选取医院收治的6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对其随机分组,分别实施超声检查和多排螺旋CT口服小肠造影(MSCTE)检查,依次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为34例患者,结合两组诊断检查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判断诊断方案的临床意义。观察组的敏感度为96.24%,准确性为86.59%,对照组的准确性为64.81%,敏感度为69.27%,两组数据组间差异较大,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提高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现象,建议推广应用多排螺旋CT口服小肠造影(MSCTE)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5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脑电图及CT检查结果分析,观察其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脑电图及CT检查可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因此认为在临床上对高度疑诊病毒性脑炎者应同时进行脑脊液、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杨爱萍  杨磊 《甘肃科技》2007,23(11):228-228,261
目的:旨在提高螺旋CT及B超检查对卵巢畸胎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患者25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6岁。结果:CT表现见23例为成熟囊性畸胎瘤(92%),最大11cmx10cmx15cm,最小2.0cmx2.5cmx3.0cm。单侧23例,双侧2例。单房为主22例,多房者3例。25例病例中均含脂类物质,CT值为-28—-140Hu,5例病灶中见钙化或骨化影,1例病灶呈实性软组织成分。B超所见:25例行超声检查中,8例显示液性暗区,17例示囊、湿性包块,确诊6例。结论:超声检查虽是卵巢肿瘤的首选方法,但对含脂类物质的肿瘤其反光回声敏感性较低,无明确特异性。而螺旋CT对显示畸胎瘤中的脂肪、钙化或骨化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CT及MRI表现,评价影像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口底及舌恶性肿瘤,并将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表明:CT扫描16例,发现病变14例,遗漏2例;MRI扫描19例,均能显示病变.CT、MRI对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显示周围软组织扩散和淋巴结转移方面,MRI优于CT,CT则能较好显示骨质受侵.  相似文献   

16.
探讨鼻咽癌在眼部的临床表现方式和诊断手段 .对 14例有明显眼征的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情况包括误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鼻咽癌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时误诊率较高 ,特别是容易误诊为各种“眼病” .通过细致的临床检查、X线摄影或CT检查 ,以及病理组织切片 ,可帮助确诊 ,减少误诊、漏诊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总结如何提高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方法:对500例病人术前超声诊断、妇科检查、术中所见与术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0例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者与术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96%,误诊20例,占4%.结论:只有依据典型的超声图象与临床相结合,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青年肺癌的影像学特点 ,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 5 7例青年肺癌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7例青年肺癌平均年龄 33.6岁 ,男女之比为 1 .6∶ 1 ,发病部位右肺多于左肺 ,中央型肺癌占 66.7%。组织学分型以小细胞未分化癌居多 ,占 31 .5 7% ,其次为鳞癌和腺癌 ,分别占1 7.5 %。X线表现早期仅见肺内片絮状影 ,后渐出现肺门肿块或肺内肿块。CT表现为支气管狭窄、阻塞 44% ( 2 2 / 5 0 ) ,肺门肿块 68% ( 34/ 5 0 )。结论 :青年肺癌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误诊多 ,转移早。X线表现不典型 ,易误诊为“肺炎”、“肺结核”等 ,CT可清楚地显示支气管狭窄、阻塞及肺门肿块等特征性表现 ,因此是诊断青年肺癌的有效检查方法。抓住青年肺癌的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是减少误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正>胃B超检查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无创伤,无副作用检查方法.而胃部疾患又是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过去主要靠钡餐、内窥镜检查辅助诊断,大多数病人对胃镜、钡餐有较强的恐惧感、不适感.以前我们单用B超对胃肠疾病进行直接观察,虽然获得一些图像,但因胃肠气体及粘液的影响,而图像并不理想,尚不能达到诊断国的,自从胃B超快速显像剂的问世,为胃肠疾病的超声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我院开展胃B超检查起步较晚,于1995年10月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检查200例患者,现就胃B超诊断价值谈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关键征象-临床指标联合诊断模型鉴别诊断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4-5类结节的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搜集本院超声诊断为TI-RADS 4-5类且于CT下清晰显示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19例(369个结节)及术前2周内的临床血清学检查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别绘制CT关键征象模型、临床指标模型及CT关键征象-临床指标联合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者的诊断效能。结果:全部的甲状腺结节中,恶性296个,良性73个,联合诊断模型AUC为0.888,灵敏度77.36%,特异度91.78%;CT关键征象模型AUC为0.846,灵敏度73.99%,特异度90.41%;临床指标模型AUC为0.691,灵敏度为54.05%,特异度为79.45%;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与单独检查诊断效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诊断的TI-RADS 4-5类的甲状腺结节中,CT关键征象-临床指标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