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棉田各种害虫猖獗的根本原因,是生态系统平衡失调所导致棉田生态直接受农田生态所制约,而作物布局是关键因素.在棉花不同的发育阶段中,天敌和害虫种群消长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平衡,如果棉田中的生物系统(食物链)被破坏,益害比例失调,必然失去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运动规律,是改造自然力促平衡的必由之路.我们经过十年的调查研究,已基本掌握了本地区的天敌、害虫种群关系、发生规律和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正> 1985年6月下旬,我们在石河子棉田发现了一种为害棉花的“新蚜虫”.次年对其系统调查.当时因此蚜种名未鉴定,同时亦因蚜虫体色多为黄色,故称之为“棉黄蚜”.同年我区不少植棉区的棉花也受到此蚜的严重危害,后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棉蚜.继后,我们结合棉田病虫害预测预报,对其进行了多年的系统调查研究.从85年至今,石河子棉田棉蚜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成为棉花的重要害虫及主要防治对象.本文以10年间大田棉花棉蚜系统调查资料为  相似文献   

3.
浅谈石总场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棉铃虫在总场棉田的消长规律及发生程度1.1棉铃虫2008年5月5日虫情测报灯诱集到越冬代第一头成虫,较2007年推迟10天,较2006年推迟5天,4月中旬末的降雪低温过程影响了越冬代成虫的羽化。5月中旬在玉米诱集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不同光源灯具对棉盲蝽的诱测效果,进行了3种不同光源灯具诱测棉盲蝽的试验。试验表明,运用频振12号灯、频振18号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20 W黑光灯)均能诱测到棉盲蝽成虫,频振12号灯对棉盲蝽诱测效果最好,诱虫量大,峰期峰次明显,能较准确地反映当地棉田主要盲蝽种群成虫的消长规律,值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正>棉蚜是石河子垦区棉田的主要害虫,由于棉花面积的扩大和菜篮子工程的发展,给棉蚜越冬、种群繁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棉蚜再猖獗的根本原因,是生态系统失调所致,在自然界天敌昆虫和棉蚜及其各种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在动态中保持相对稳定平衡,如果棉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络被打破,则必将导致天敌昆虫和害虫消长比例关系失调,其结果造成棉蚜再猖獗。 一、棉蚜的发生规律 1、越冬:越冬的棉蚜是来年的虫源,在我垦区棉蚜主要以孤雌胎生,雌蚜在室内的菊花、桑叶牡丹、丁香牡丹、假樱桃、石榴、菜窖的大白菜及温室大棚的黄瓜上越冬,并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可继续孤雌胎生,少量可在石榴、假樱桃、菊花等花卉上产卵越冬,到4月底5月初气温回升,迁出室内,向野外的杂草上扩散取食繁殖。 2、春蚜:5月初棉苗出土后,相继迁入棉田定居,并繁殖形成中心蚜株,称为苗蚜,到7月中旬后,随着棉田生态系统及环境的变化,棉蚜繁殖加快,有蚜株增加到8月中旬为伏蚜,8月下旬到越冬前为秋蚜,9月中下旬棉株老化,取食营养不良,迁出棉田寻找越冬场所,然后越冬。  相似文献   

6.
30 %松脂酸钠和蚜满敌是一种新型生物农药 ,通过试验表明使用浓度在1000倍时 ,防治效果达95 %左右 ,并具有防治蚜虫、保护天敌的作用 ,且持效期长 ,成本低 ,有利于综合防治蚜虫 ,保护棉田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绿洲农业及沙漠生态中的瓢虫资源,本文采用定期定点扫网法收集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农田及交错带内各个景观的瓢虫及蚜虫的种群数量,认识其发生规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景观对瓢虫的保育作用及其内蚜虫对瓢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鉴定古尔班通古特南缘区域多异瓢虫数量最多(84%);交错带生境瓢虫发生高峰为6月,与交错带内各样点蚜虫发生高峰一致;农田生境内瓢虫与蚜虫数量均于8月达到高峰;植被最为丰富的近农田景观瓢虫数量最高(0.047头/d)。本研究可为交错带植被的保护和利用及绿洲农业的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使用新型生物农药30%松脂酸钠和"海正喜洋洋"生物复方杀虫剂试验,表明使用浓度1 000倍时,防治效果达到59.6%左右,并具有防治蚜虫,保护天敌的作用,且药效持续期长,成本低,有利于综合防治蚜虫,保护天敌,保护棉田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棉田捕生天敌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了39.3% -63.0%,农田生态系中龟纹瓢虫、食虫蝽发生消长与棉铃虫之间相关性较强,分别组建了棉田、玉米田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捕食性天敌及其它非寄生因子的排除控制作用指数为62-106。  相似文献   

10.
该项目明确了我省玉米田杂草的种类、优势种及其主要杂草群落发生、消长规律 ;筛选适合于我省玉米田使用的土壤处理、茎叶处理(包括灭虫性除草剂行间定向处理)等不同的除草剂品种8个,并完善了其配套使用技术.初步探明了轮作换茬、大苗移栽、合理密植等农业措施的控草技术,确立了以农业防除为基础、化学防除为重点的玉米田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采取不同防除策略的杂草综合防除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沿江棉区棉田棉铃虫卵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沿江棉田棉铃虫卵的空间分布动态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卵在棉田的聚集程度随发生代次而逐渐增强,发现不同代次虫口密度相同对理论抽样数明显不同,提出了沿江各代估值调查中的理论抽样数,并对几种空间格局模型拟合棉铃虫的空间分布情况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棉苗病害严重影响棉花早、全、壮三苗和早熟高产。该病病原种类繁多,发生情况比较复杂。加之地膜植棉后,使棉田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致使棉苗病害相应发生变化。为了明确本垦区棉苗病害的病原种类与消长规律,以及地膜与非地膜棉苗病害的区别和变化情况,我们进行了棉苗病害的调查与病原分离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一个确定性予测模型,用于摸拟棉长管蚜种群动态,其结果与石河子莫索湾地区基本相符。本模型为二次曲方型模型,输入为当地平均气温、湿度,输入为平均百株棉长管蚜数对数值。关于蚜虫的模拟研究,已有许多论文发表,但关于棉长管蚜的模拟研究,尚未见报道。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及莫索湾地区的气象资料,我们认为气温和湿度是影响棉长管蚜消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本模型主要考虑了湿度、气温这两个因素。程序语言为BASlC,已在微机上运行。  相似文献   

14.
新疆天山北部地区加工番茄上ToMV和CMV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加工番茄上ToMV和CMV消长动态,采用RT-PCR方法对新疆天山北部6个地区采集的加工番茄样品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138份加工番茄样品中,石河子、奎屯、乌苏的样品在存在CMV和ToMV,并以CMV为主,ToMV次之;从石河子蔬菜研究所,按不同品种不同时间采集的加工番茄660份样品中,CMV的检出率为21.5%,ToMV的检出率为12.1%,2种病毒的复合检出率为8.9%,病毒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往年;CMV和ToMV分别在6月25和7月11日左右开始发生,CMV比ToMV早发生10-15 d。2种病毒的发生高峰期都在8月中下旬,复合侵染发病期在7月下旬;品种间2种病毒的消长动态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病虫害在棉田生态中各生物群落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其数量消长与病虫、气候、天敌、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制定科学的病虫测报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西宁地区油菜蚜虫寄生蜂及重寄生蜂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地区油菜蚜虫的寄生蜂为菜蚜茧蜂、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优势种为菜蚜茧蜂,重寄生蜂为蚜虫金小蜂,雌雄性比分别为1.26:1、1:1、1:1和1.27:1.桃蚜和甘蓝蚜寄生蜂的寄生率在11.5%~18%之间,甘蓝蚜较低,在0.73%~1.44之间.蚜茧蜂在三种蚜虫上的寄生孵化率大约在85%左右,在西宁三个不同地区的寄生孵化率约为75%.  相似文献   

17.
随着滴灌技术在新疆棉田推广,田间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变化,针对滴灌棉田害虫发生规律。本文就北疆滴灌棉田虫害防治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新疆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IHA方法监测仔猪哺乳阶段猪瘟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首先通过对全场母猪和仔猪进行普查,再根据普查及临床观察结果选出相对健康的妊娠母猪,对这些母猪所分娩的仔猪进行跟踪采血检测其猪瘟抗体的消长情况。根据试验结果:仔猪在出生6、14、21、25、28、30d测得的抗体效价平均值为5、10.5,4.75、2.75、1.4、0.8,根据以上试验数据可很好地绘制出猪群的猪瘟抗体消长曲线图,通过试验可知仔猪哺乳阶段的抗体消长符合其规律变化,推断出最佳的初免时间为23-25日龄。  相似文献   

19.
<正>探索超高产棉田棉花的生长规律,是当前棉花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超高产棉花生育规律的研究,了解和掌握超高产棉花生长发育规律,对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推广与运用,开展了该项目的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膜下滴灌新疆棉田土壤盐分的运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通过定时定点取样与室内化验就不同土壤质地和不同滴灌年限两方面对新疆棉田膜下滴灌盐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土壤质地,壤土中的盐分分布较粘土中的呈更规律的变化;不同滴灌年限中滴灌年限越长,棉田中的盐分积累就越多,分析结果显示,定期大水漫灌洗盐、做好春灌水工作以及恢复排碱渠作用是土壤脱盐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