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说来,新疆细羊毛织物须经过重复湿整工序方能获得所需要的实物质量。实践已经证明,煮呢工序中对织物加入适量的NaHSO_3,可以使织物的手感明显改善,但织物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则有所下降。本文观测了新疆羊毛与对比澳毛的定型特征,新疆毛纱和澳毛纱经过蒸汽、水以及不同浓度的NaHSO_3溶液处理后,测量其长度、强度和动态机械性质。试验结果表示,经过拉紧状态下的处理,新疆毛纱保留较高的伸长率,经过松弛状态处理后,新疆毛纱回缩后的实际长度比澳毛纱为小。NaHSO_3溶液的定型效果较为显著。在较大浓度的NaHSO_3溶液中,新疆羊毛和澳毛的定型效果趋于相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涤纶长丝和涤/棉混纺织物热定型的机理和工艺改进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采用了九种近代和常规的测试仪器和方法,如 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DTA 等测定了定型前后涤纶超分子结构和织物性能如尺寸热稳定性、回复角等的变化。涤纶长丝定型程度可用它在苯酚中的临界溶解时间(CDT)作检验。本实验中还建立了涤/棉混纺织物中涤纶短纤维 CDT 值的测定方法,并获得了关于结晶度(d_c)、晶粒尺寸(s)、CDT 值,织物干热收缩(c)与热定型温度(T)之间的良好关系。在晶粒尺寸和 CDT 值与定型温度的关系曲线中分别在194℃和196℃有一个转折点。CDT 值的对数与结晶度、晶粒尺寸或织物尺寸热稳定性的对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方程表示:1gCDT=10.34×10~(-3)T-13.33×10~(-3)1gCDT=59.08×10~(-3)d_c-1.3401gS=0.4391 1gCDT+0.88031gC=2.5899-1.18851gCDT(定长,经)1gC=3.202-1.882 1gCDT(松弛,经)涤纶超分子结构变化的活化能和碰撞频率为1.806×10~4卡和5.355×10~(?)秒~(-1)。上述事实表明涤纶的 CDT 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涤纶纤维的结晶度、晶粒尺寸和完整性,因此,它是一种判断热定型效果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为了提高含涤纶织物的尺寸热稳定性,定型温度应接近或稍低于织物受热史中的最高温度或比使用温度高20°—30℃,由于涤/棉混纺织物的尺寸热稳定性较好,所以定型温度可稍低于涤纶长丝织物。在定型过程中,除非温度超过220℃,无定形取向度不发生降低。定型后涤纶织物的染色性能与纤维的结晶度和空隙度有关。对定型时的张力和时间对定型效果影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从编织工艺、缩绒工艺、定型工艺三方面研究了影响羊毛衫织物质量的因素,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提出了改善羊毛衫织物质量的合理工艺条件和参数.  相似文献   

4.
亚硫酸氢钠生理效应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文主要报道NaHSO_3对小麦增产的生理效应,提出一定浓度的NaHSO_3(100、200、300ppm)喷施小麦穗期叶片,有降低光呼吸、增加净光合和提高千粒重的作用,并探讨了NaHSO_3抑制光呼吸、提高光合产量与籽粒充实的关系,研究了NaHSO_3对叶绿素含量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第二部分 M751热定型机上进行前定型快速工艺试验棉印染厂对涤/棉混纺织物的热定型加工,大多在 M751卧式热定型机上进行。对染色品种来说,一般采用两次热定型工艺,即在染色前进行一次热定型,称为前定型;同时在加工基本完成之后,还要进行一次热定型,称为后定型或热拉。一般前定型的工艺条件是:定型温度190—200℃,车速40米/分,定型时间30秒。因而热定型便成为提高涤/棉织物产量和劳动生产率的薄弱环节。为此,在提高车速方面进行了一些试验。  相似文献   

6.
起球是影响织物服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YG502型园轨迹织物起毛起球仪,对50/50兔羊毛机织物进行磨球,并通过投影显微镜观察磨球次数与球体结构形态、球体密度和数量的关系,同时,就起球的影响因素,包括茸毛高度、定型程度、以及化学树脂整理剂及柔软剂进行研究。显微镜观察发现,50/50兔羊毛机织物球体中2/3以上纤维是兔毛纤维,而球芯则以较粗的羊毛纤维为多。为综合考虑球体大小、数量和纤维纠缠密度对感官的影响,提出了起球程度评价指标——等价面积值,其较传统五级分类法更为客观,准确。 对织物起球过程的研究表明,由茸毛转为球体的临界磨球次数为10~20次;磨球20~200次是球体大量形成时期;之后球体形成减少;磨球1000次以后落球开始。此规律可由起球曲线反映。试样经优化处理后,其起球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不变,但绝对值与相对变化率均较原样对应值为小。 本研究显示定形与起球关系不明显;降低绒毛高度、添加一定浓度的树脂对减少起球效果明显,柔软剂的添加则可增加起球机会。此实验结果对生产上正确应用剪毛工艺、树脂和柔软剂添加与保持优良织物外观和手感的关系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KES-FB手感测试仪上测量差别化聚酯微细旦变形纱织物的手感和服用性能,定量地研究了印染后整理工艺(主要是碱减量和定型温度)对差别化微细旦织物表面性能、压缩性能、弯曲性能及其它服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染整加工过程中各主要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碱浓度等)对含氨纶弹力织物的各项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染整加工与其弹性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含氨纶弹力织物在高温碱性条件下,弹性损伤较为严重;双氧水漂白后织物的强力和弹性损伤较次氯酸钠漂白小;丝光烧碱浓度以不大于240 g/L为宜,此时,织物弹性损伤较小,织物的弹性回复率保持在85%左右.热定型可使含氨纶弹力织物获得较好的定形效果,但当定形温度上升到180℃时,对织物弹性回复率和强力损伤很大,且随定型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织物有明显的泛黄现象,热定型以温度不大于180℃,时间30~90 s为宜.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聚吡咯导电织物,并在加压状态下测试其电阻,分析了化学制备过程中影响导电率的因素,结合回弹性测试总结了作为压力感应导电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最后用导电织物、施压装置、测试电路和数据采集卡搭建了压力感应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进一步追索了 NaHSO_3对气孔和光合作用影响的动态变化,通过与 Na_2SO_4等同步实验,间接证明 NaHSO_3可能在体内形成σ-羟基磺酸(σ-HPMS),它既是乙醇酸氧化酶的抑制剂,又可使气孔关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讨论1∶3起绒衬垫针织物的线圈几何性能及尺寸稳定性。作者先介绍了起绒织物的工艺流程以及各个染整工序的加工条件,然后分析比较经起绒、扩幅定型和纵向强迫预缩后织物的洗涤松驰状态,从而得出起绒织物的松弛状态是唯一的、它独立于后整理方法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在文中还分析讨论了起绒整理所引起的织物的尺寸变形大小,并提出扩幅定型加纵向强迫压缩,以得到纵横向缩水率小于5%的起绒织物的后整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Anozol活性染料对蛋白质改性粘胶纤维——含丝素蛋白粘胶纤维的染整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Na2CO3和H2O2对其前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经除氧酶处理后前处理织物染色性能的变化以及元明粉、Na2CO3对织物上染率、K/S值和色牢度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得出一套适宜于该粘胶织物的染整工艺.  相似文献   

13.
探索新型的锦纶化学镀镍织物前处理工艺并利用正交实验寻求最佳壳聚糖整理工艺.运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壳聚糖与钯配位的作用,采用配位自组装原理,在锦纶织物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钯金属活化膜,从而取代传统的化学镀前处理工艺.实验得出壳聚糖整理的最佳工艺:整理液浓度10g/L,温度60℃,交联剂浓度10mL/L;最佳的等离子体处理参数:压强30Pa,功率200W,时间3min.新型前处理工艺减化了织物化学镀的前处理工序,尤其是有效地减少了贵金属钯的用量,使其用量从0.18g/L减至0.04g/L,减少量近78%,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常规分散染料不耐碱,造成其无法和活性染料在同浆碱性条件下印制涤棉织物的问题,采用高耐碱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进行涤棉织物同浆印花。分析了色浆中NaHCO3、六偏磷酸钠、防染盐S、尿素的用量,以及焙烘、汽蒸的温度和时间对印花织物得色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同浆印花工艺条件:NaHCO3质量分数为2%、六偏磷酸钠质量分数为1%、防染盐S质量分数为1%、尿素质量分数为3%;105℃下汽蒸8 min, 180℃下焙烘2 min。研究表明,耐碱分散染料/活性染料同浆碱性印花并采用汽蒸-焙烘固色工艺流程,具有工艺步骤少、流程短、节省能耗的特点,所得织物可达到传统两相法印花织物K/S值,且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毛织物经罐蒸定型后的毛纤维内部损伤和表面鳞片损伤情况,织物内纤维、纱线间正压力和变形时内摩擦力的变化以及定型后织物结构的变化。获得了毛织物定型后所引起的拉伸、剪切、弯曲、压缩和表面性能(由 KES-F 风格仪测定)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掌握毛织物后整理的效果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预氧化工艺对预氧化织物的力学性能以及对活性炭纤维收率的影响,采用聚丙烯腈斜纹织物制备活性炭纤维布,通过XRD分析预氧化织物结构的变化并测定其环化度.通过正交实验对预氧化织物的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预氧化温度对预氧化织物的力学性能及环化度起主导作用,其次是预氧化时间和织物的收缩率;同时,得出制备预氧化织物的最佳工艺:预氧化温度250℃,预氧化时间30 min,织物的收缩率为15%.  相似文献   

17.
砂洗以细沙磨洗织物而得名.它由意大利首创,经香港传入内地,迄今已逾5年.它是在棉织物水洗石磨加工的启发下开发的.其主要特点是:将印染或白坯真丝绸、粘胶、毛、麻、化纤及它们的混纺织物或成衣在专用砂洗设备中,于特定条件下,通过机械及化学药剂的作用,使上述织物或成衣表面起绒,特征发生变化,原有风格和服用性能得到改善.近年来,对厚实织物特别是对绦纶等化纤织物又发展了砂磨与砂洗相结合的工艺,从而使砂洗加工的含义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8.
分别对羊毛织物在低温等离子体、壳聚糖和等离子体/壳聚糖条件下进行处理.分析了等离子体预处理的时间、功率和压强及壳聚糖工艺对羊毛织物性能的影响.通过等离子体/壳聚糖对羊毛联合整理,羊毛织物的防缩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分子量20万,质量浓度1.0g/L,等离子体功率150W,压强25Pa,时间3min.此条件下羊毛织物的毡缩率为7.3%,白度54.2,断裂强力:经向673.2N,纬向272.7N.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了一种自制的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固色剂,对活性染料染色后织物进行固色整理.通过对固色剂的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和轧余率的探讨,确定了色织物的最佳固色整理工艺为:活性染料染色织物→二浸二轧(固色剂50/L,轧余率75%)→烘干(70℃×3min)→焙烘(150℃×3min).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固色剂对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有良好的固色效果,可使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和水洗牢度有所提高.其固色效果与4种市售固色剂基本相当,固色后织物色光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水溶性反应型聚氨酯的试制过程。着重讨论了溶剂、配比、促进剂、PH值、封闭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对封闭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实验室范围内的最适宜条件为:以异丙醇(异丙醇/水为3/2,含少量溶剂S)作溶剂,Na_2SO_3(Na_2SO_3/NCO=0.2摩尔比)为促进剂,NaHSO_3为封闭剂(NaHSO_3/NCO=1.1摩尔比),在10-25℃,反应15min,可制得水溶性反应型聚氨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