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148团4个棉花主栽品种在苗期两次化调中使用不同DPC用量,控制子叶节高度,降低第一果枝高度,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促根壮苗,使棉花第一果枝着生高度达到适宜机采的最佳高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适时适量的化学调控,塑造理想的株型,使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协调最大化,达到个体稳发稳长,群体结构合理的目的,通过缩节胺的田间试验,以探寻不同生长情况、不同土壤类型棉花的化控技术要求。结果表明,化调次数三次比化调两次的始果节高度以及株高偏低,产量较高,同时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采取不同的化调措施和缩节胺用量,沙土地前期发苗快,相同长势的棉花缩节胺使用量比板结地稍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因苗、因地以及水肥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棉花高密度栽培化学调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棉花化学调控技术是协调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是塑造棉花理想株型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化调不是万能的,必须在水肥合理运筹下才能体现化控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棉花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我县多次零星发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发动群众,及时控制了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几年来我们重点是抓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枯萎病消灭在始发阶段,具体抓了以下几项措施:(1)认真贯彻“四自一辅”的种子工作方针。枯萎病的传播,主要是调种时带入病种之故。为此,在棉种选留繁育中,以社队自力更生为主,避免大调大运。确实需要引种、调种的,必须经公社同意,由县农业部门审查批准。并恢复了棉花良种基地,建立了72个种子队,为自力更生繁育棉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水滴施缩节安和多效唑对棉花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1.59-92.67g/hm^2用量内随水施用97%缩节安,对棉花幼苗侧根的发生、根系活力、幼茎的伸长等没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对棉花幼苗的生长调控作用不明显。随水滴施多效唑对于调控棉苗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效果,其适宜施用纯量为11.25-22.5g/hm^2,施用量超过45.0g/hm^2以上时,则明显影响了棉种的发芽率、出苗率和根系发育,使棉种出苗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6.
杂交棉-标杂A1的氮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杂交棉标杂A1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杂交棉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快速增长期推迟,但最大积累速率增加,标杂A1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快速增长期在初花-盛铃期,持续时间40d左右;棉花总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显著影响棉花的铃数、单铃重及籽棉产量;棉花单铃重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单株铃数和籽棉产量均表现为施N300kg/hm2处理的最高,其次是施N 300和150kg/hm2处理,不施N处理最低。本研究条件下杂交棉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为41%~55%,氮肥适宜用量为310~340kg/hm2。  相似文献   

7.
通过矮壮素(CCC)、缩节胺(DPC)不同比例拌种可降低棉苗子叶高和果枝始节高度,增加果枝数,提高成铃率,促进棉花提早成熟。其中CCC以0.5%、DPC0.2%的比例为最好,其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  相似文献   

8.
棉花采用小三膜十二行配置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通过选用株型紧凑、结铃性强、抗逆较好的棉花早熟品种,充分利用棉花群体间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加单位面积的种植密度.运用合理的水肥,达到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种密度对株型紧凑的矮秆蓖麻(CSR6.181、06矮蓖1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籽粒产量减小,群体籽粒产量则是先增加后减少.不同密度处理间群体籽粒产量呈显著性差异,两品种均在39798株/hm2的密度处理下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40.05 kg/hm2和2278.83kg/hm2,主穗和一级分枝穗对群体籽粒产量的贡献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正>棉花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棉花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棉花生长发育与环境因素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栽培措施对二者能起调节和控制作用。棉花高产优质栽培主要是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关系,深入认识和调节这两对矛盾,力争多结优质铃是夺取棉花高产优质的关键. 当前各棉区棉田密度加大后,部分棉田出现棉株生长偏高、空果枝比例较大、三类苗偏多的问题,这是制约产量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为了建立棉田的、“小个体、大群体”的合理群体结构,我所在科技服务中,对当前棉田的两种播种留苗方式的田间棉株分布均匀度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膜下滴灌条件下水磷效应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实验设计磷(P)和水(W)两个因素,研究膜下滴灌棉花不同水磷处理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磷用量处理间棉花产量差异显著,棉花籽棉产量随着灌水量和施磷量的增加都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棉花水分利用效率的最大值出现在P2W2(P2O5120 kg/hm2;灌水量4800 m3/hm2)处理,干物质和籽棉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1.46和13.95 kg/(hm2.mm),这表明合理的水、磷配比有利于棉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棉花膜下滴灌高密度栽培试验,得出棉花在21~24万株/hm^ 2密度范围内保留10台果枝,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当密度达到30万株/hm^ 2时,产量反而降低.棉花高密度栽培优势在于合理增加密度,来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以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矮、密、平、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作为团场经济支柱的棉花来说是达到了较大的增产作用.“矮、密、早、膜”再加上其它技术管理措施,是使棉花获得高产的系统工程.在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不顾主客观条件,片面强调某项指标和措施,就可能影响单位面积产量,达不到高效益的目的.比如近年来,随着保苗株数的提高,有些生产单位不是根据土壤肥力、密度的多少、播期早晚、长势的强弱来进行调控,片面强调矮化、结果吃了亏.经多年观察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在密度相近的情况下,不同的棉株高度,对产量的影响十分明显.根据大面积调查统计,自然高度以70—80公分较为适宜.9月  相似文献   

14.
去年,川沙县良种场和川沙县金桥公社金巷七队改变了常年的棉种粒选方法,用硫酸脱绒水选棉种,据一亩多田直播和河泥方格育苗试验,这种方法既可节省劳力,提高棉种质量,又能增加棉花产量,增产显著好处多。 1.壮苗早发,现蕾、结铃、吐絮早,产量高经过脱绒水选的棉种,千粒重提高了,棉籽壳表层的蜡质又被硫酸破坏,所以,透气性好,易吸水,出苗快,生长整齐,棉苗粗壮。据川沙县良种场试验,脱绒水选的棉种出苗比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试验目的我团的主要经济作物棉花,由于种植时间过长,不能及时轮换倒茬近几年棉花黄萎病发生日益严重.今年我团从石河子科委引进“治萎灵”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探索“治萎灵”的不同用法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二、试验设计及处理试验设五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共计十五个小区,行长5米5膜10行区.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时期(播种前,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后)施用矮壮素都引起小麦籽粒产量的增加,但效果最好的是浸种与花后喷洒结合应用,花后应用矮壮素显芳地促进了籽粒的灌浆过程:利用部分除穗和剪叶的方法证明,矮壮素处理扩大了籽粒的贮存容量,这可能是矮壮素增大小走粒重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对于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试验于1973年进行。采用品种:早造用“珍珠矮”,晚造用“广华”。1.在水稻幼穗第一苞原基分化期(广华)和第一枝梗原基分化期(珍珠矮)施用氮素肥料,能增加有效穗数、第二枝梗数和谷粒数,但千粒重稍有下降。2.晚造“广华”在幼穗第一苞原基分化期喷施赤霉素(5ppm.),并不增加有效穗,但可显著增加第二枝梗;喷施NAA(250ppm.),虽可增加有效穗,但第二枝梗和谷粒数下降,因此,这两种激素单独使用时增产并不显著,只有配合使用氮肥,才有显著的增产效应。早造“珍珠矮”在始穗期喷施赤霉素(10ppm.)或赤霉素加矮壮素(0.5%)增产效应明显。3.增产灵30ppm.在幼穗分化期和始穗期施用有增产作用,而以20ppm.在幼穗分化始期使用,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为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缩节胺拌种,对棉花发芽及出苗情况的影响,以及杀菌剂敌克松与生物活性菌肥生物钾肥能否混合使用拌种,我们于1994年冬进行了小区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北疆大田条件下 ,研究种植密度、灌溉、覆膜等栽培措施对棉花根系与地上部生长影响的结果表明 ,棉花根系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群体根量在生育前期与密度呈正相关 ,生育后期密度间差异不显著 ;此外根系开始发生调节的时间早于地上部。生育期间干旱胁迫后 ,根量减轻、地上部衰老加快 ,根系生产力下降 ,籽棉产量降低。覆膜的棉花根系建成提前。棉花根量同地上部生物量及籽棉产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叶片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烯效唑(S3307)对板栗苗枝条生长动态及叶片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可溶性糖(SS)和淀粉(ST)]含量的影响,为板栗化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备选砧木3年生板栗‘燕山早丰’(Castanea mollissima‘Yanshanzaofeng’)苗为试验材料,选择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矮壮素水剂、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配置溶液,在花芽分化期选择天气晴朗无风的早晨分别喷施多效唑(50、100、150 mg/L)、矮壮素(100、150、200 mg/L)和烯效唑(30、60、90 mg/L),以喷清水为对照(CK),各处理进行整株喷施,直至叶面布满水珠而不滴水为止。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单株为1个小区,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测定分析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下板栗苗木营养枝、标准枝的生长动态及叶片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结果】①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均能显著降低板栗苗木枝条长度,增加枝条直径,对于标准枝喷施30 mg/L烯效唑效果最好,处理后90 d使得标准枝长度较对照减少24.13%,直径增加26.45%;②延缓剂促进苗木枝条粗壮、长度缩短,延缓板栗砧木生长,提高嫁接成活率并有利于嫁接后生长,100 mg/L多效唑对营养枝促壮效果最好,较对照增加36.63%,长度减少17.10%。③延缓剂处理后,板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其中150 mg/L矮壮素处理板栗苗木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始终处于最高水平,且显著高于对照,在处理后90 d达到最高(61.95 mg/g)。④不同延缓剂处理对叶片淀粉含量有不同的影响,处理后30 d,100 mg/L矮壮素处理叶片内淀粉含量始终处于最高水平,且显著高于对照,在处理后60 d和90 d,淀粉含量分别高达1.54、1.51 mg/g;⑤3种延缓剂均能提高板栗苗木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200 mg/L矮壮素处理对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增加效果最好,该浓度处理后的板栗苗木,其叶片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始终处于最高水平,最高达62.60 mg/g,且显著高于对照。【结论】植物生长延缓剂使得板栗苗木枝条粗壮、长度缩短,抑制砧木生长,从而提高板栗嫁接成活率并有利于嫁接后生长,其中60 mg/L烯效唑对标准枝的处理效果最好,100 mg/L多效唑对营养枝促壮效果最好;对板栗苗木喷施延缓剂有利于其叶片的碳供应,200 mg/L矮壮素处理效果最好;在植物生长延缓剂实际应用于板栗苗木培育中,应根据生产目的合理选择不同种类延缓剂及适宜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