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余  王梅英  董和银 《甘肃科技》2012,28(14):145-146,117
了解白银地区临床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特征.收集白银市两院2011年1月至12月临床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传统手工检验方法及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K-B法).下呼吸道痰标本检出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0.2%,前6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革兰阴性杆菌对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耐药菌株主要以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是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耐药性主要为产ESBLs+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  相似文献   

2.
了解武威市凉州区近五年血培养标本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应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2014年-2018年武威市凉州医院、凉州三院住院患者中463份血培养阳性检测结果。分离革兰阴性菌268株(57.88%),革兰阳性菌195株(42.12%),居前3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86株,40.17%),表皮葡萄球菌(99株,21.38%),肺炎克雷伯菌(37株,7.9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26.88%、肺炎克雷伯菌8.11%,未发现对美罗培南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3.0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5.71%,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阳性球菌,非发酵菌(16株,3.46%),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一株。武威市凉州区血流感染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次为阳性球菌,非发酵菌分离较少,临床医生应慎重对待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重视耐药趋势变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研究淮南矿区煤工尘肺结核患者肺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对从煤工尘肺结核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的132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ESBLs检测,并对产ESBLs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共计检出产ESBLs细菌31株,占全部测试菌株的23.48%,其中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15株,大肠埃希菌13株.产ESBLs细菌对氨苄西林均高度耐药;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定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也高度耐药;而头孢西丁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抗菌效果,但产ESBLs铜绿假单孢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却高达100%;除铜绿假单胞菌外的产ESBLs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极高;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及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产ESBLs细菌抗菌作用较弱.淮南矿区煤工尘肺结核患者肺部产ESBLs细菌感染以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肺部感染为主要要致病菌,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产ESBLs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除外)的首选药物,临床应采取措施以预防产ESBLs细菌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大理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至2012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菌株分离及培养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采用VITET-2 Compact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收集标本18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46株:口痰92株(63%)、分泌物17株(11.6%)、尿液16株(10.9%),脓液9株(6.1%),其他12株(8.2%);肺炎克雷伯杆菌37株:口痰27株(73%)、分泌物5株(13.5%)、脓液3株(8%)其他2株(5.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3%、6.2%、2.7%和10.8%、13.5%、2.7%。结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两年痰液中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氨曲南,头孢他啶等耐药率超过50%,特别是头孢他啶的耐药率相对于2008年显著升高,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耐药性较低,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医院儿科送检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患儿下呼吸道感染中细菌种类,细菌分布以及不同菌株的耐药特点和耐药趋势。收集某医院儿科2014年12月到2015年3月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培养阳性标本,共分离出细菌121株。引起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居于前五位的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27.3%)、大肠埃希菌(22.3%)、肺炎链球菌(19.8%)、肺炎克雷伯菌(7.4%)以及副流感嗜血杆菌(6.6%)。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嗜血杆菌属细菌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及美罗培南表现出较好的敏感性;而肠杆菌科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碳青霉烯类药物有极好的敏感性。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菌的检测与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对2012~2014年间某综合医院心脏中心感染性病原菌的构成及细菌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以痰液和尿液为主要标本来源,分离出177株病原菌,其中140株革兰氏阴性菌(79.1%),37株革兰氏阳性菌(20.9%).主要革兰氏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16.9%)、铜绿假单胞菌(15.3%)、肺炎克雷伯菌(14.1%)和鲍曼不动杆菌(12.4%).主要革兰氏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4%).MRSA检出率为72.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美洛培南的敏感性高;不动杆菌属对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在内的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3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2012~2014年我院心脏中心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病原菌主要来自呼吸道细菌耐药性仍然形势严峻,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7.
49例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方法:对1995年5月至2005年4月住院的49例血培养阳性败血症患儿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惊厥、拒乳和发热等。49例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5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1株(62%),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革兰阴性杆菌19株(38%),包括单孢菌属6株,肠杆菌属6株,其它杆菌7株。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及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在70%以上,对万古霉素、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的总耐药率超过90%,对第三代头孢、氨基糖甙类药物或亚胺培南部分敏感。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可疑败血症患儿应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病原菌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地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3D血培养仪、VITEK-2 Compact鉴定系统及K-B法进行血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4758份血培养标本分离出病原菌391株(8.22%),检出革兰阴性杆菌19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31株)、肺炎克雷伯菌(21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0株)检出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检出182株,以表皮葡萄球菌(53株)、人葡萄球菌(3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为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高达94.92%、81.36%、63.49%;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耐药率高达95.65%、75.51%。结论:血培养病原菌菌种多样化,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我院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采用英国Ari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阳性标本703份,检出率为35.42%,以革兰阴性杆菌检出较高.革兰阴性杆菌498株,占70.84%,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205株,占29.16%,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除对亚胺培南敏感外,对其他常用抗生素药物不同程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在45.00%~50.00%范围内;耐药率最低的是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耐药性分别为18.42%、21.79%、21.79%、23.1%、25.79%;阴沟肠杆菌除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外,对青霉素类、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等多药高度耐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为68.37%,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85.06%.结论:细菌耐药性较严重,临床医师应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该院细菌性肺炎患者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痰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94.85%)、氨苄西林(10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92.65%)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1.45%,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都较为敏感。结论该院细菌性肺炎中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根据药敏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2.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纤维乙酰化对提高硬质纤维板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研讨乙酰化可否显著提高硬质纤维板的性能。试验时所用纤维浆料为25%(体积比)醋酐的二甲苯溶液,在125℃下进行乙酰化。结果如下:(1)纤维乙酰化导致硬质纤维板厚度显著增加。尺寸稳定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增积的结果。(2)乙酰化纤维板在调湿后,含水率增加很小。纤维素羟基变换成憎水性乙酰基减少了纤维吸水量。(3)浸水厚度膨胀显著减小。乙酰化使硬质纤维板具较大的尺寸稳定性。(4)乙酰化对干弯曲强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结球生菜基因转化组织培养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球生菜马莱克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经愈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生根、移植入土三个步骤的离体培养,获得正常的再生植株,建立了结球生菜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为下一步的基因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培养基为MS+B0.1-4.0mg/L+IAA(或NAA或2,4-D)0.005-2.0mg/L;分根培养基为1/2MS,还测定了外植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类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0.
藻类富集金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蓝藻、绿藻、隐藻三大门类的某些种的富集金模拟实验,确证了藻类富集金的普遍性.将藻类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及一些细胞质膜从细胞中分离、提取出来,并测定了壁(膜)中金的含量;通过与整个细胞的金含量之间的对比,提出了在藻体中主要富集部位为细胞壁(膜)及一些质膜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