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黄宗谷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1988,(1)
白居易是我国中唐著名诗人,他出身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之家,青少年时代曾避乱越中,经历过衣食不充、颠沛流离之苦,对中唐社会有较深的了解,对人民的疾苦充满了同情,从德宗贞元十六年到宪宗元和初,“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初为盩厔县尉,作《长恨歌》名噪一时.在此期间,他对统治者的凶残和百姓疾苦加深了认识,促使他走上了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3.
4.
潘颂德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6,(4)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诗,社团众多,流派纷呈,佳作如林,真称得上花团锦簇。诗人们在辛勤地从事创作的同时,还研究古代诗论词话,介绍外国诗人、名篇、思潮、流派,同时不懈地进行理论建设,探讨新诗美学的零篇散章不计其数,单是出版的专著就有郭沫若、田汉、宗白华的通信集《三叶集》、朱自清的《新诗杂话》、李广田的《诗的艺术》、艾青的《诗论》、黄药眠的《论诗》 相似文献
5.
6.
张智义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25-28
对中英这两派诗论在关于诗歌要旨的确立,诗歌题材的选择,诗歌体例和语言的运用方面的相同之处进行比较,意在揭示人类精神的共通与共鸣,即对真实、自由、民主的向往。同时,比较二在社会意义和发展方向上的不同,并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历史和化原因。 相似文献
7.
古远清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1985,(Z1)
在五十年代,流沙河曾以其清新的诗句和读者交流心声。那时,他出版了《农村夜曲》,《告别星火》两本诗集(还有一本短篇小说集《窗》)。在诗论方面,他还来不及形成系统的文字,但进行过思考——且是独立的思考。如在题材问题上,他反“题材决定论”;在诗艺规律的探讨方面,他强调“个性是诗歌的生命”,反对彼此相似的,“就象每年中秋定期泛滥的尼罗河水一样,涌到编辑部来”的节日诗。他强调诗人不要赶时髦而“要忠实于自己的感受”,不要怕戴“‘标新立异’的帽子”,其结果是政治运动一来,自己被戴上了一顶更吓人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帽子,被强迫化装为 相似文献
8.
9.
肖瑞峰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李杜诗论新探肖瑞峰作家的艺术见解往往与其创作个性相联系,这是为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验证过无数回的真理。唯其如此,当李白、杜甫这两位独具灵光的诗坛巨擘阐发他们的诗学观时,必然从不同的视点着眼、不同的角度人手,从而形成一定的差异,尽管这种差异也许并不构成实... 相似文献
11.
古远清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85,(2)
殷夫,是一位象彗星一般照亮过中国诗坛的革命诗人和无产阶级文艺前驱。建国以来现代文学史工作者对殷夫的生平及其创作一作了不少批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这位诗人创作生涯的短暂,作品不多,再加以殷夫的革命史迹湮没无闻,评论者所知甚少,因而研究工作一直深入不下去。要从这里爬罗剔抉,清理绪端,提要钩玄,即把殷夫的生平及其创作道路理出个头绪来,确非易事。尽管有人在殷夫的资料研究编目上做了很有价值的工作,也有人对殷夫的红色鼓动诗作过有益的探讨,但缺乏对殷夫系统的全面的研究,不能不认为是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12.
13.
罗超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4):68-71,78
孙应时是南宋初期的入蜀文人,他因丘崇制蜀而受招入蜀担任幕僚,虽官卑职微,却仍热心政治,尤其是对吴氏叛蜀的预见,更体现出其高超的政治远见。然而,现存孙应时蜀中诗约76首,这些诗或为纪写蜀地山水景物之作,或为与友人唱和之作,或为送别之作,而绝少涉及政事。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纪颜颜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1):87-90
研究了朱自清诗论整体的理论系统性,认为他的诗学理论涉及到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从诗歌本体论、诗人创作论、读者欣赏论三大板块重新认识了朱自清的诗论。 相似文献
18.
19.
王昌龄的妇女诗主要描写了三种女性:宫女、贵族妇女、民间女子。宫女诗多表现望君幸临和羡艳受宠的情绪;贵族妇女诗概括了女子的现实命运;民间女子诗多表现自由、欢快的感受。场景描写、民歌艺术是王昌龄塑造妇女形象的主要手段。王昌龄大致以宫女诗寄寓个人情怀,以贵族妇女诗传达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以民间女子诗表现诗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王守国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一个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的艺术大师,不可能没有自觉的理论追求——尽管这种追求的表现未必都是自觉的。南宋四大家之一、“诚斋体”的创立者、“性灵派”的开山鼻祖杨诚斋,就是一位有着自觉的理论追求却缺乏自觉的理论表述的诗坛巨匠。这既决定了本文的意义:建构诚斋诗论大厦的物质材料散见于洋洋八十余万言的百余卷诚斋集中,披沙拣金,求本溯源的专论尚不多见。笔者做一番篳路蓝缕的工作,尽可能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对研究诚斋诗、评价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不无帮助;也决定了本文的缺憾:物质材料的零碎,可鉴成果的匮乏,都使得这座大厦的建构特别困难,需要建构者胆、识、才、学的丰厚齐全。显然,笔者距此有相当大且一时很难缩短的差距。惟愿笔者的努力能对精致的七宝楼台的落成起一点“来吾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