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凯特.肖班以《觉醒》而闻名,大量象征与意象成分的运用构成了该小说最显著的特点。分别从岛屿、大海、鸟儿和房屋等几个象征成分入手,研究《觉醒》中的象征手法,进而再现女性追求婚姻自由、性解放以及自我觉醒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2.
西方的许多风情世态、习俗禁忌都源于<圣经>或与其有关.<圣经>中有几个数字使用频率颇高.他们因为有了<圣经>带来的背景,所以承载着象征义.象征吉或凶.或象征神圣.文章从这一点出发,通过对一些特定数字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的追溯,进一步论证了<圣经>与西方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乔治·爱略特<弗罗斯河上的磨坊>中的麦琪和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埃德娜在她们看似迥异的人生中都经历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失落,在面对来自父权社会的种种压力时,她们只能以生命为代价来反抗压力并维护自己觉醒的意识.麦琪和埃德娜的比较研究揭示了觉醒女性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女性追求自我意识的角度解读肖班的<觉醒>.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探讨小说女主人公爱德娜的分裂形象,阐述她受压迫、觉醒、反抗并失败的过程.最后把她失败的真正原因归结到父权制下女性自身定义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刘锡诚兼跨民间文学与当代作家文学评论两个研究领域,都有优秀成果.文章分析了刘锡诚的"阶段性成果"--<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追寻生命遗韵,我眼中的文化史迹>、<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国文联晚霞文库·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等四书,充分肯定了刘锡诚为中国民间文学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霍桑的成名小说<红字>描绘了17世纪新英格兰的社会风貌,暴露了在清教主义统治下的社会黑暗.这部小说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象征主义的小说.作者在此书中为我们提供了透视美国历史和文学的一面镜子,象征手法在此书中体现地淋漓尽致.本文从红字的多种象征意义、主要人物以及背景的寓意等方面入手探讨<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蝴蝶文化"的内涵从来都是美丽与美好的象征.蝴蝶对对比翼双飞,被人们用来赞美甜蜜的爱情与美满的姻缘.<梁祝>中的<化蝶>,感染甚至震撼了几代人.  相似文献   

8.
V.S.奈保尔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英语作家之一,象征手法的出色运用是其小说<河湾>的一大艺术特色.从河湾、水葫芦、蚂蚁、面具、大人物、黑暗等几个意象对小说中的象征手法作了探讨,指出象征手法的运用营造了作品的气氛,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盛开的樱花林下>作为战后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坂口安吾的名篇,其象征意义是极为深刻的.小说中既美丽又阴森的盛开的樱花林是日本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是日本国家体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主人公山贼是战败后面临抉择的日本国民的象征,美丽女人则是需要重新审视的日本传统道德、传统价值观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主要从<圣经>象征的角度来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让读者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除了传统的宿命论观点外,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部文学作品,从而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