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价值观念与文化是密切相融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会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作为中美不同文化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文章对这两种价值观念的差异进行了剖析,并从哲学、宗教、地理、历史等方面来探讨了其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念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会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作为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但在现今社会,这两者间的差异性或对比性出现相融合的部分。本文通过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一些观点以便于人们更好的认识中西方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卢海燕 《科技信息》2007,(17):150-151
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人主义文化的差异造成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主语人称代词使用的差异。集体主义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学生多用复数主语人称代词;而个人主义文化影响下的本族语学习者多用单数主语人称代词。文章最后讨论了基于本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研究跨文化旅游背景下.中美两国旅游者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中美旅游者在旅游观念、动机和行为上的差异,指出其差异的根源在于旅游者思想中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并从历史和经济层面分析了中美旅游者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吴淑珍 《科技信息》2012,(16):169-169
当代中国社会上存在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体现了不同文化模式的价值取向,并且呈现出垂直集体主义和水平个人主义的并存模式。本文拟描述当代中国以垂直集体主义和水平个人主义为主流的二元文化现象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6.
李新  柴志敏 《科技信息》2012,(13):171-171
谚语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大自然、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因此,人们的认知对谚语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不同的文化认知。本文从跨文化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共同体现出的集体主义观,有利于读者打破固有的认为中国是集体主义、西方是个人主义的传统中西方文化观念,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了解认知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王瑜 《科技信息》2008,(11):225-226
文化取向也称为价值观,指的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一个国家的主导文化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的使用,从而造成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用差异。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两种价值观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个人主义和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国家为代表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差异使语用差异在心理距离,个人安全感的获得和权利距离等方面显现出来。因此学习语言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问题还要涉及到文化背景的了解,只有了解尊重彼此的价值观,跨文化交流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美之间的一些经济摩擦有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平台。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国际战略,意识形态,传统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之政治因素仍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具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隐私观是影响人际社会交往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隐私观差异较大。以集体主义为主流价值观的东方与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在隐私观的范围、人际交往、生活空间、隐私处理和相关法律等层面上显示的种种不同说明,在当代留学青年中所体现出的发展趋向以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动画片这一视角分析中美文化内涵的差异,是一个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话题。中美两国动画片在主题选择、人物塑造、动作安排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其中折射着中美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美之间的一些经济摩擦有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平台。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国际战略,意识形态,传统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之政治因素仍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具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基于霍夫史特德的四个文化维度,即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刚毅性和柔弱性,以希尔顿国际饭店集团和锦江饭店集团为例,比较了两者之间的跨文化差异和管理,从内部和外部环境总结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企业发展和进行跨文化管理的影响,提出了实行跨文化理解、跨文化融合及跨文化培训的跨文化管理方针。  相似文献   

13.
以实证的方法从中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了中美大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作者身份”影响。认为受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美国大学生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频繁使用“我”以表明个人的立场和观点;而受传统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则频繁使用“我们”,极少使用“我”,给人以“集体化声音”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王艳蕾 《科技信息》2013,(1):272-272,280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最初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已不能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以Yule George的会话风格理论与Tannen Deborah的会话风格理论为基础,结合Hofstede Geert文化价值观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探讨中美情景喜剧中的会话风格,以寻得影响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个人主义最早起源于西方,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法文版《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创造了"个人主义"一词,并界定了个人主义的涵义。美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美国人特有的个人主义情结,个人主义极大地影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个人主义不同的文化内涵,发挥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以动态的眼光看待美国个人主义,以辩证的态度对待美国个人主义是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化的内涵及其与语言的关系,说明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交融性,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接着阐述了英汉两种文化主要特点,帮助读者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产生、发展的不同文化背景。最后,本文主要从语用功能、语言结构,语义结构三方面分析了汉英语言差异和其蕴涵的根本文化差异,以及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对人语言行为的导向作用。西方主导价值观念—个人主义和富有逻辑的理性思维,分别在语言运用和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得以体现;中国人思维的整体性、内敛性,也突出地表现在汉语的谴词造句中。  相似文献   

17.
公益广告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从荷兰跨文化管理学家霍夫斯泰德五维文化维度对部分典型中美公益广告进行跨文化分析来看,中美公众在权力距离、集体主义—个体主义、阴柔气质—阳刚气质、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短期导向等文化方面上存在显著差异,从而使其对同质性公益问题呈现出不同见解。本文旨在探究文化背景差异对公益广告的影响,并为国内公益广告的创作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郑小艳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8):105-106,109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如果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注意这种差别,就很容易造成语用失误。本文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权力距离这两个纬度对比并阐释英汉语中由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导致的语用差异。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本族语和文化中找到参照的坐标,还有助于我们对英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西宗教中的真善美——中西价值观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凝聚了历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又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同时它又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透过对中国的儒、释、道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真、善、美等观念的比较可以透视出中国和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与西方宗教中,认知价值方面“存而不论”与“追根溯源”的不同取向;“入世”与“出世”的不同人生理想;“优美”与“壮美”的不同审美情趣等都表现了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这些特点,对于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质,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昱 《科技资讯》2008,(35):195-195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不断加深,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思维和行为方面的差异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笔者有幸作为带队参加了一个中美学生夏令营,面对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使我感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