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尔斯的正义论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制度正义、社会公正的建设有重大启发意义。现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社会正义的缺失,正义论的思想无疑会给我们重建社会正义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休谟的正义观:一是正义的环境观念,二是正义的相互性概念,三是正义的作用观念。研究罗尔斯对休谟正义观的继承与发展,为把握西方正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刚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98-100
正义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功利主义者常常因其对待正义或公正这一问题的态度而受到指责,现代正义巨擘罗尔斯从三个方面对功利主义的原则作了系统的批评,面对罗尔斯的批评,准则功利主义者布兰特作了有力的反驳,并对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合理性问题提出了置疑,同时提出了自己关于正义问题的合理主张。 相似文献
4.
沈晓阳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52-56
柏拉图把正义理解为各个等级各守其位、各司其职,这是一种基于责任的正义。另一方面,责任本身的确定也应该是正义的,这种责任可以称之为基于正义的责任。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特别是其中第二原则的两个方面,为我们理解这种基于正义的责任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诺齐克的道德乌托邦体系不仅建立在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批判上,而且建立在对马克思劳动观的价值消解上.在劳动性质、劳动价值、劳动成果的道德分析中,诺齐克试图以自愿的交换、主观的需要、应然的权利分别颠覆马克思被迫的奴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正义的利润等.这些批判反而更彰显了马克思劳动理论的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伍志燕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9-34
文章选取新自由主义现代派和保守派中两个典型代表人物罗尔斯和诺齐克,对他们的新自由主义思想进行比较。二者区别在于:一是在理论基础上,前者立意于新契约论,后者则主张反契约论;二是在正义问题上,前者主张正义意味着平等,后者则认为正义在于权利;三是在自由和平等的关系问题上,前者秉承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自由和平等是一致的,后者则认为自由和平等不能兼有,二者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二者的共性在于:它们都是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从根本上说,乃是同一主题和同一本质的两种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7.
哈耶克崇尚个人自由,把财产、市场、法治等视为自由的重要保障,认为社会正义会破坏自由的基础@与个人自由相冲突,只有消除社会正义的幻象,才能解决这-冲突.作者认为过去的社会正义要求确有不少虚幻的成分@但并不能否定所有社会正义要求的意义.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的冲突不仅会持续下去,并且也很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曲波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4):44-46
分析了桑德尔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判,认为主体规定性的不一致使罗尔斯正义理论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这一批评并没有切中要害,要害在于主体和正义理论都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的限制。用马克思的观点看,现实的正义理论固然是有意义的,但同国家、阶级、私有制一样,终究是需要被超越和消灭的。 相似文献
9.
白翠红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30(5):38-41
休谟认为,仁爱是最主要的自然之德,正义是最主要的人为之德,在诸种德性中,比较重要的是仁爱与正义。仁爱与正义都起源于人的情感,但两者的情感来源不同、价值依据不同、促进社会利益的方式不同。仁爱与正义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在以正义为中心的现代社会,也不能忽视仁爱,仍然应该提倡建立在公正原则上的仁爱精神。 相似文献
10.
范逢春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2,(Z1)
罗尔斯的“新契约论”的精神实质是康德主义的义务论 ,为了克服康德学说的抽象性 ,罗尔斯系统地发展了关于“合理的”和“理性的”相区分的思想。罗尔斯在康德的义务论的基础上实现的四个新的超越———对康德式的“人”的概念的消解、放弃了他曾经尝试的为其正义理论提供一种康德式的哲学基础的努力、直言不讳的承认他致力于发现的并不是普遍的正义原则、以开放形式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正义观正面临着多元化思潮的冲击。因此,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正义观,不仅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同样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多元社会思潮的具体阐述,说明加强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代际正义的探讨不应仅仅局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上,还应把前代人与当代人、后代人的代际关系包括进来。后者涉及一些前人的实践错误对现在和未来的不利影响,而处理好前人的这些非正义行为与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的代际正义紧密相关。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分配是代际正义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它的争论涉及对前人非正义的处理,而目前的处理方式分别诉诸于现状权利、补偿正义和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0月16日,据新加坡高校的最新统计数据,25至29岁年龄组的大学生在性别比例上不平均现象比较突出,目前新加坡高校学生中57%是女性,而只有43%是男性.这个问题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教育公平与公正问题一系列思考,最近,新加坡教育部对于教育公平与公正问题上的新政策主要涉及到学前教育收费过高问题、帮助贫困生的“互助项目”问题、是否应当取消小六会考的争议问题、学校对于各种政治党派之争是否应当保持中立和公正态度的问题等等,新加坡教育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乃至民间学术团体、政府官员的一些解决措施和争论法理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为了论证其正义理论体系的合理性,批判了功利主义理论的不足,主张用两个正义原则来取代功利原则;金里卡区分了功利主义的两种形态,提倡一种平等的功利主义,反驳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不管是反对还是赞成功利主义,两人都较好地阐释了一种平等理论.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通过批判地继承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正义概念的内涵及其种类,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实现正义的问题。在他看来,正义是人的一种守法且讲究平等的完满德性,其实现需要两个途径:一是个体的德性涵育,即个体应该做公正之事,培养公正、大度、友爱德性,过城邦生活;二是社会的政治建构,即社会应该建构一个体现公共利益的优良政体,实行法治,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否隐含某种社会正义的诉求?当代英美学者有着否定和肯定两种不同的主张。前者的观点一是认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作价值中立的描述;二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产品极度丰富的条件下,意识形态的正义已不需要。后者的观点一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超越了正义,而不是不需要它;二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不同阶段,马克思有着正义的诉求,正义意味着平等。以上观点都存在着不足之处,因为共产主义社会表达了马克思系统性的社会正义诉求。 相似文献
17.
沈晓阳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3):17-21,91
正义是通向德福统一的基本路径,因为正义的基本含义就是"应尽"(道德义务)和"应得"(现实幸福)的统一.然而实现德福统一的两种传统的正义思路,即赏善罚恶的神的正义和环环相报的习俗正义,在现代社会已经基本失效.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起以伦理正义与法理正义为核心内容和基本形式的现代理性正义,作为通向德福统一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认为,整个社会的有机统一,应该借助团结媒介,按照严格的话语原则,建设生活世界这种合理的生活模式,抵制金钱、权力僭越各自掌控的经济、行政领域两大子系统所带来的“殖民化”。团结与正义同源共生,要趋向美好的精神家园,关键在于如何让全社会实现正义。在他看来,正义统领道德、法律、政治三大领域,是对社会整合力量之间平衡状态的重要性的说明,也是保持这种平衡的一种意识和标准。其中,道德正义处于最高位置却又离不开法律正义和政治正义这两种形式的补充。哈贝马斯著作中对正义与社会整合力量的论述,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介绍两种无限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无限观对立统一的观点,并用事例表明:正是两种无限观同时存在,对立统一,才使得生活、数学如此完美。 相似文献
20.
李德政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3-16
西方有两种主要的法的本质观。其一认为 ,正义是一种客观存在 ,法的本质即正义 ,法是一种理性行为。其二认为 ,上帝是法的终极基础 ,法的本质即上帝的命令 ,法是上帝的意志行为。前一种观念来源于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 ,后一种观念来源于犹太——基督教的唯意志主义。这两种反差巨大的法的本质观成为了西方法律思想的双重历史起源 ,明白了这一点 ,我们将理解西方法律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