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资源共享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 《科技资讯》2014,(5):194-195
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已形成线网规模化运营的城市车辆维修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资源共享的新思路,并对其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车辆检修的资源共享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占地规模较大的问题,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辆段规模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重要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法对国内与国外先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检修体制、库内存车、车辆段资源共享与政策、人为因素等方面的诸多经验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最后得到了改进检修体制、利用既有设施将车辆存放分散化、积极进行资源共享特别是与社会专业部门的资源共享以及控制和约束不合理的占地行为等关于控制车辆段规模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与网络化运营的需求,车辆基地的资源共享研究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与重视.该文旨在从线网车辆运用及维修角度对整个线网车辆基地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相关各专业各种资源的共享、合理取舍和确定各车辆基地的规模.  相似文献   

4.
刘兵  张彭  朱广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4):5777-5782
随着运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会呈现不同的运营风险。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历史运营事故的致因分析,从人员、设备、管理和环境4个方面构建站点运营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灰色理论和熵权模型,提出一类站点运营风险的动态评价方法。对指标进行经典域划分后,利用灰色熵权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评价指标时间激励因子,进而获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运营风险的综合评价值,并确定站点运营的风险等级。算例分析的结果表明,基于灰色熵权模型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运营风险动态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王兴慧 《甘肃科技》2022,(9):86-88+95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安全舒适、准点、节约能源等一系列优点,但是其在建造时施工成本高,运营成本也较高。国内目前大多数城市地铁都是亏损运营,票款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收益之一,其直接关系到轨道运营公司的生存及长远的发展。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票价以获取更多的收益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从实际出发,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几种票制、票价类型及特点,研究了影响地铁票价的主要因素,并从地铁运营过程中三个特殊时段分别分析了地铁的定价目标及策略,并对现有的地铁票价制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从而提出了几点关于地铁票价制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合理票价确定问题,在全面分析票价变动对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客流量、票价收入、运输成本、外部效益等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运营效能的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的合理票价计算模型,并以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票价提高虽然能够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收入,但是单位乘客的运输成本和运营成本均随票价的逐步提高而逐渐增加,同时运营效能将逐渐降低;反之,票价降低虽然减少了票价收入,但是单位乘客的运输成本和运营成本均随票价的逐步降低而逐渐下降,同时运营效能逐步提升.为此,建议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能最大化作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合理票价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区间消防疏散提出了严格要求.该文依据区间火灾疏散原则,选取典型火灾工况,对区间智能疏散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提出了智能疏散系统与综合监控、FAS等系统间的接口及实施方案,分析了该系统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设计、运营等方面,给出了区间疏散的合理化建议,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维护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创佳 《甘肃科技》2011,27(12):125-128
从功能、要求、特点、运营等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环线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设置环线的客流条件和工程条件,分析了环线的设置形式和规模,并针对广州的实际情况,对广州城市轨道交通推荐规划线网环线设置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翠军 《科技信息》2013,(25):356-356,387
城市轨道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种快捷、舒适、环保的交通方式。通过对城市轨道特点和作用介绍,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上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研究,为了达到前期建设和运营的经济效益,从政府和轨道交通部门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从而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健康良好建设和运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表征城市轨道系统线网性能的关键指标,给出合理的评价模型,准确获取系统运营安全状况,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研究了其线网性能的综合评价问题。通过对城市轨道系统历史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了面向车站、线路、线网三个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糊数改进的TOPSIS的评价方法,基于指标集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实际数据,针对评价结果对城轨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立面向运营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评价方法,将定性问题定量化,不仅有效反应当前的安全运营水平,而且减少了因为人的主观因素对决策结果产生的影响,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的科学可靠程度和可信程度,为有关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郑州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郑州也开始了轨道交通的建设.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引导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本文从郑州市城市空间结构现状、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空间形态、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形态、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轴、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等五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轨道交通对郑州市空间形态的引导作用,推断出轨道交通将形成郑州市空间结构的新骨架,它会引导郑州市向"两轴多中心"城市空间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影响范围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开发的受益对象,并通过案例分析了各受益主体的受益情况.在此基础上,以札幌市轨道交通线路以及上海地铁1号线莘庄站和莲花路站为对象,调查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房地产价格与车站距离的关系.同时,从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可达性的角度,探讨了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影响范围理论计算模型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是有一定范围的;沿线房地产价格与车站的距离成反比关系;且车站离开市中心越远,对周边房价的直接影响范围就越大.  相似文献   

13.
肖丽群  张东祥 《江西科学》2009,27(4):625-628,63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轨道交通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和改变城市空间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城市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互动发展构筑了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上,根据南昌城市空间布局现状及未来规划,剖析以地铁建设为依托,构建南昌新城市空间布局,并提出了相关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既具有范数有界不确定扰动又含有脉冲扰动的一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给出该系统鲁棒稳定定义的基础上,应用李亚普诺夫函数法导出这类不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鲁棒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数值示例验证所得充分条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单、双因素分析分别研究城市GDP与中心区人口密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里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并进行政策影响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城市GDP的初始要求为5000亿元左右,中心区人口密度的初始要求约为4000人/km2;轨道交通发展不同阶段受城市GDP和中心区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不同;轨道交通投资比越高,政策影响系数越高,且轨道交通投资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中国多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受到政策的促进作用(如武汉),但是沈阳等少数城市也存在受到政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柳雪丽  修春  杨立晨 《山东科学》2022,35(1):107-114
精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发展的影响机理,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与政策制定。定性分析了5类主客观多维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影响,利用问卷调查法探究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利用SPSS软件分析7个主客观影响指标与轨道网络规模间的相关性,并基于结构方程建立城市轨道网络规模影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结构与变量间影响关系具有有效性;选取的主客观影响变量均显著影响城市轨道网络规模,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客观条件因素较主观心理因素对城市轨道线网规模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其中第三产业值和日均客运量具有最大的影响效应值0.495,而乘客满意度影响效应值最低为0.451。研究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建设的规划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城市轨道交通从单线运营进入到网络化运营的新形势,本文研究成网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车底运用问题的优化方法,提出基于网络流模型的单车场与多车场车底运用模型。采用ILOG CPLEX 12.5结合算例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与启发式算法进行比较,得出了求解方法的高效性。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为成网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底运用问题提供好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其周边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揭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沿线土地利用规划脱节.针对问题产生原因提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应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作为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上限的基本依据及以保证轨道交通项目财务平衡(在给定政府补贴额度的前提下)所需最小客流量作为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下限的基本依据,为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规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失效会导致网络性能下降,使得系统表现出较高的脆弱性,换乘站点失效下网络脆弱性分析对于保障系统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外部公共交通网络的耦合关系,分析换乘站点失效后的乘客广义出行费用,对乘客出行选择行为进行建模;从运营服务网络性能下降的视角,提出了网络脆弱性定量评估指标;对路网拓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