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娟 《科技信息》2009,(30):124-124
佐哈尔在文学翻译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多元系统论",并把翻译文学纳入特定的译入语文化,探讨其在多元系统中的"中心—边缘"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哀希腊》两个汉译本,探究多元系统论对英诗汉译及翻译策略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翻译批评研究作为翻译研究的重要部分,吸引了译界学者的广泛兴趣,但针对翻译批评的标准问题,学界仍莫衷一是。虽然从最初单一闭合的语文学范式发展到如今动态多元的标准,但标准的统一性和公认度仍较低,这对于翻译批评研究的发展较为不利。笔者在吕俊教授的《翻译批评学引论》一书的基础上,反思翻译批评研究的本体,分析当前翻译批评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价值学评价体系为基础的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翻译批评标准。同时结合《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指出该标准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郑海陵教授所提出的"和谐说"是目前比较科学的翻译标准和审美标准。本文利用"和谐"的翻译标准对比分析《厨房》的两个译本,试图在原作理解与译文表达中,发掘出哪个译本更能与原作达到"和谐"。  相似文献   

4.
话剧的双重性决定了话剧翻译不仅可以为文学系统服务,也更应为话剧表演服务。然而两个系统对话剧翻译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却大相径庭,文学界常常以“对等论”来衡量话剧翻译,而表演界则以“可表演性”来评价其翻译。本文则从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并指出话剧翻译的评价标准应是达到其目的的充分性而非静态“对等论”,从而使话剧翻译评价标准的探讨走出了“二元”之争,为话剧翻译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陈莹 《科技信息》2010,(35):J0313-J0314,J0325
本文尝试建立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包含两个评价标准。一是在奈达翻译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动态互动对等"标准,它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主要基于读者反应。另一个是基于文本的并以"得体"为最高标准并包含诸多参数的实用标准。两个标准构成一个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  相似文献   

6.
“翻译批评”以译本为中心,兼论译者、译事与译法,重在译作的评价和引导,但却忽视了“翻译书评”在翻译批评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及应该享有的地位,没有将之纳入“翻译批评”的研究范围。“翻译书评”通过鉴赏与批判,可以起到介绍最新理论成果,引导翻译理论研究方向的作用,为翻译理论研究的创新贡献力量,并可以预防学术垃圾的泛滥。因此,完整的翻译批评体系离不开“翻译书评”的参与和贡献,其地位应该在学科体制内得到应有的承认。  相似文献   

7.
赵玺媛  张燕 《科技资讯》2022,(11):129-134+149
该文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和LLR算法,对2016—2020年间国内翻译批评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侧重研究了翻译批评理论现状、实践现状,研究热点趋势以及重要学者信息。图谱信息显示近五年国内对翻译批评始终保持较高的关注度;翻译批评理论建构与基于译本的翻译批评仍是两个主要阵地;文学翻译批评仍是主流,乡土文学翻译批评占比升高;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批评发展势头强劲;年轻学者开始崭露头角。通观近五年国内翻译批评发展发现:翻译批评理论体系亟待建立;翻译批评实践角度有待多元化;翻译批评方法尚需与时俱进;翻译批评需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毛毳  邱天河 《科技信息》2007,(34):14-16
中国传统的翻译批评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大多是经验型、内省型的,缺乏客观的依据。将语料库运用到翻译批评中,借助WordSmith工具对同一作品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则是将审美评价和科学判断统一为一体的新的翻译批评方法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9.
张妍 《科技信息》2012,(32):I0109-I0109
本文以《阿Q正传》日译本为例,以语篇语言学理论为依据,采用Beaugrande&Dressler的七条语篇性,即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情景性和互文性来进行中日翻译分析。试图寻找如何获得原文和译文在语篇层面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10.
胡媛媛  刘瑄传 《科技信息》2012,(28):160-160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为语篇分析提供了非常详细而实用的工具,但其在汉语中的应用,则有待提高。与此相比,倒是很多立足于汉语自身的研究却突出了汉语的特点和规律。本文试图将潘文国在汉语研究中提出的"章句学"同系统功能语言学进行结合,并简单探讨了其在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从翻译方法和翻译评价两个主要层面,对王仲年先生所译的欧.亨利短篇小说中译本进行了研究,来探讨幽默的翻译问题。通过对译本中译例分析,本文作者试图找出在幽默的翻译过程中,使译文达到与原文最贴近最自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人类学界的翻译态度和翻译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翻译质量普遍不高。为便于总结历史,开创未来,可称此前为中国人类学的翻译时代,称此后为中国人类学的后翻译时代。中国人类学的后翻译时代要求译者具备基本的翻译道德,要求学术界开展系统的翻译批评。如此或可从根本上解决此前出现的种种问题,提高翻译质量,生产合格译本。  相似文献   

13.
王世主 《科技信息》2010,(24):I0152-I0153
多元系统理论是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它是将翻译文学置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本文对多元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了阐述,试图以其为理论基础对汉诗英译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检验多元系统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翻译的<水浒传>作为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可谓命运多舛:一方面该译本在西方刚一面世便畅销不衰,风光无限;另一方面在国内却被口诛笔伐,历经坎坷.本文通过对<水浒传>赛译本命运沉浮的解读,围绕我国的文学翻译批评事业进行了反省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谢宜辰 《科技信息》2009,(30):164-165
心理空间理论是由Fauconnier提出的,是认知语言学中关于语篇分析的重要理论。语篇情节理论是由帕尔默提出的,是认知的,也是文化的,主要研究文化怎样制约语篇和使其拥有意义的。本文拟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审视两种理论,并通过译本分析,试图探讨两种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是否具有相互融合的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琴 《科技信息》2007,(12):158-159
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英国著名小说《呼啸山庄》的两个中文译本来说明,语篇中的衔接手段不管是在理解原文或是在构建译文的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篇翻译的过程中,对词汇衔接进行识别与重构,不仅能够更好的理解原文,而且能够产生与原文在意义上、功能上对等的译文。  相似文献   

17.
傅东华翻译的美国通俗小说《飘》,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口语化和幽默化的语言几乎贯穿整个译本,从而构成了此译本的独特风格。但译本中过于中国化的归化翻译一直饱受文艺评论界的批评。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要求不同类型的文本需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感染文本《飘》要求译文以归化为主,应主要忠实于目标语读者的反应。此理论无疑为我们赏析傅译《飘》的中国化的口语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提供了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8.
公示语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和投资商,但中国公示语的翻译却令人堪忧。传统的翻译理论注重"等值",采用"二元"评价标准,但这样并不能全面概括由于语言、文化上差异而造成的偏差。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于西方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采用多元翻译标准,为我们解决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本文试图运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霍宏亮 《科技信息》2010,(32):185-186
本文主要叙述了在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以及霍姆斯的描写翻译学理论的影响下,吉迪恩.图里的描写翻译学理论中的核心内容——翻译规范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于译本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来讲究译文的美。依照刘宓庆先生提出的翻译的美学标准,即相对性、时代性、社会性和依附性,审视《双城记》三个流行的译本,主要从耿智和萧立明教授翻译的《双城记》新译本引例,来讨论如何依照翻译的美学标准来实现译文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