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几个典型范例,介绍了中学数学中顺推法、逆推法和反证法几种思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湖北谷城县观音坪地区推覆构造为武当山巨型推覆构造的一部分。该区推覆构造结构复杂,顺层滑脱及韧性逆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多重滑脱-推覆构造。该区地壳经历了多期次、多体制、多层次的复杂变形,但无认是外来岩块还是原地岩系,其构造格局和样式均以同推覆期构造为主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在生物学试题中关于正推法与逆推法解题的详细步骤及注意事项,重点对正推法与逆推法在遗传学试题中的应用进行解析。在高考复习时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小朋友,你一定做过像四年级下册教材第9页上的这类填运算符号的题目。你又是怎样填的呢?解这类题往往需要试填,如果盲目试填,是比较费劲的,有时还不一定能找到答案呢。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填上运算符号呢?下面介绍三种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预定思路法、逆向推算法和逐步调整法。例1.在里填上"+、-、×、÷"及括号,使等式成立。5 5 5 5 5=10【分析与解】方法一预定思路法,也就是先预定一个思路,再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物理计算题中,有一部分题自可直接运用有关的定律公式一步解出,还有一部分综合性题目,解题所需的量不能从已知条件中直接“发掘”,这类题综合性强,运用的物理知识多,难度较大.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因综合分析能力差,不善于删繁就简,遇到这类题,似乎高深莫测,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就近年来的中考试题看,这类题常以核查能力的题型出现,且占分较大.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技巧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用“逆推法”解此类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罗尔定理用逆推法来构造辅助函数的方法,它是从结论出发,逆推而上,构造出辅助函数.  相似文献   

7.
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作者提出“武当地块”是外来岩系组成的褶皱-逆冲推覆体,它是秦岭大型深层滑脱构造的一部分。武当山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分四个构造带:主滑脱面—青峰断裂带、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褶皱-推度带和后缘挤压-拉张带。在印支期,秦岭再生地槽-褶皱系的岩层和推覆体向南推覆到扬子地台之上,推覆距离约150km。它的发现和研究,为寻找与它有关的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周期条纹投影技术和位相逆推法的物体表面形状测量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干涉条纹的位相分布来测得物体的表面形状。相对于单波长干涉仪、条纹投影法等其他测量方法而言,多周期条纹投影法不仅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大的测量范围,而且还可以用来测量非连续表面形状。此外,在多周期条纹投影法的基础上,还介绍了一种新的空间位相分析方法:位相逆推法。运用这种方法测量物体表面形状可以极大提高测量的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数值仿真及实验表明,由位相过零点所得到的测量值精度高于由振幅最大值所得到的测量值精度;当测量范围为毫米级时,基于多周期条纹投影法的位相逆推法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微米级。  相似文献   

9.
蒋元跃 《科技资讯》2009,(10):238-238,240
在这几年的高考题目中,遗传学的内容是一个重点,占有较高的分数。本文就以这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几道分值很高遗传学的题目为例,简要向大家介绍一种高考中常用到的并且很实用的遗传学解题方法——正推法和逆推法。  相似文献   

10.
青苔山推覆构造是滁河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覆体主要为震旦系、寒武系的灰岩,由NW→SE推覆掩盖在志留系页岩之上,主滑脱面倾角较小(10°~20°)。推覆体中有多期断层存在:高角度逆冲断层倾角60°至直立,并伴随有较大的碎裂岩带,东强西弱;有2组走滑断层发育:一组是NE向的左行走滑断层,与郯庐断裂带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另一组为NW向走滑断层,形成时代较晚,破坏早期逆冲断层和NE向走滑断层。推覆体中最晚一期的低角度逆掩断层以主滑脱面为代表,倾角较小,数量较少。青苔山推覆构造形成于早、中侏罗世,是山前盆地冲断变形的产物。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在中国东部大地构造背景下,表现为左行平移;晚白垩世—早第三纪伸展为主,其西侧发育有K2—E红色沉积物;晚第三纪以来再一次逆冲挤压,沿早期逆冲断层再次活动,最终形成现在的推覆构造,推覆距离大于2km  相似文献   

11.
在广西凭祥-板丰一带发现一种新的逆冲推覆构造组合类型,在平面上它是由两个向相反方向逆冲的叠瓦扇和位于其间的大型走滑断层组合而成的,将其命名为反向逆冲推覆构造,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特征分析,它具有统一的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贺兰山中卫探区内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方法 以ZWl地震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踏勘、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中卫探区内地下是否存在逆冲推覆构造.结果 中卫探区Zw1地震剖面上发育大型的逆冲推覆构造,该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时期.在逆冲断裂的下盘,是一套正常沉积层序的地层,分别为侏罗系、三叠系、石炭-二叠系、寒武-奥陶系等地层.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的埋藏深度可达3 800 m以上,有机质热演化已达到成熟阶段,可作为较好的气源岩.结论 对中卫探区ZW1测线构造特征的研究,证实了探区地下发育大型的逆冲推覆构造.中卫探区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逆推法对电液力伺服系统实现二次型最优跟踪控制进行了CAD研究,其特点是采用了状态反馈的极点配置法来确定反馈增益阵Kc,并可直接对应工程中的动态指标对设计结果实施仿真修正。它与顺推法设计相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复习,就是让学生能够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去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通过对一道题进行变式,形成一题多解有利于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广阔性.教师引导学生对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思考,可以让学生得到许多感悟,这样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得到有效发展;其次,一题多解能够让学生在思维的本质方面得到有效培养.所谓思维的本质,可以这样去理解,学生在审题时能很快发现,能够抓住问题的基本特征,找到题中所隐含的信息,从而迅速找到解题的思路;第三,一题多解也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新课程下的数学试题是千变万化的,情景的设置也是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苏南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某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南部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广泛发育。这些逆冲推覆构造的产出具多层次性,其形成与该区不同时代地层内的多套由软弱岩层组成的滑动系统有关。关于逆冲推覆构造存在的证据,许多学者已撰文列述了大量地质事实,此外,在地球物理场上亦有明显反映。逆冲推覆构造上覆系统与原地系统间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上有明显差异。逆冲断层带断层岩由浅至深有由脆性—韧脆性—脆韧性—韧性变形的变化规律,在脆性剪切带内的局部地方存在韧性变形。这些变形特征可通过偏光显微镜下变形矿物的一系列光学现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石英晶体的位错现象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为了简化逆推设计,拓宽其适用对象,证明了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并将这类系统作为控制器设计的目标,提出了逆推和直接构造2种设计方法。其中逆推法适用于一般的下三角对象,较之于已有的逆推设计方法,可引入更多的设计参数;不需要构造Lyapunov函数,或只需对部分子系统构造Lyapunov函数,从而简化了设计。对一些特殊的下三角对象,采用直接构造法,可使设计过程和控制器结构进一步简化;直接构造法还可应用于某些逆推法不适用的对象。算例证实了该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下扬子区前陆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扬子地区广泛发育哟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与该区不同深度层次的多套滑动系统是密切相关的。推覆构造的分布在地球物理场上有明显的反映,外来系统与原地系统间节理裂隙的发育有明显差异。逆冲断裂带由浅到深其变形特征为由脆性—脆轫性—轫性变形。推覆构造的成因类型主要有挤压推覆型、重力滑动型和复合迭覆型。该区推覆构造的形成和演化是与中国东部不同时期板块运动密切相关的。逆冲推覆构造改遗了该区中、古生界沉积盆地的形态,因此,对推覆构造的研究是在该区进行中,古生界油气藏评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动态规划最优化路径搜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动态规划最优化逆推与顺推设计要点,给出路径搜索问题动态规则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动态规划最优化路径搜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动态规划最优化逆推与顺推设计要点,给出路径搜索问题动态规则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灵丘南山逆冲推覆构造位于燕山造山带的西南端、唐河断裂带北段,空间展布与太古宙恒山陆缘火山弧岩基带南部边界大致吻合。逆冲推覆构造具有薄皮构造和厚皮构造共存的构造属性,主要由一系列近平行相间排列的褶皱和逆冲断层组成,沿其走向具有三种不同的组合型式,主要表现为前后陡、中间缓的叠瓦状构造,上盘运动方向总体指向SE,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变形发生在130.5~129.63 Ma。太白维山逆冲推覆构造运移距离不少于7 km,古路河逆冲断层仅500 m左右。逆冲后首次伸展构造变形破坏了逆冲推覆构造的连续展布,并造成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及其伴生矿床的成生,新生代伸展构造变形以发育于逆冲推覆构造后侧为主,并利用其先存逆冲推覆构造薄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