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伴随着多元价值观的生成,社会大众对民族英雄、爱国主义精神的探讨方兴未艾,但一股反传统的“翻案”思潮也正日益蔓延进高校校园,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不良影响。这股思潮之所以盛行,是因为未能分清爱国主义的内涵界定,这种忽视历史语境的简单做法是犯了主观唯心的错误。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视角对当前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与外延作辨析与观照,以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正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应成为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大学生党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代表着一定的先进性,在学生中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高校应首先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培养大学生党员具有扎实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应成为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大学生党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代表着一定的先进性,在学生中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高校应首先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培养大学生党员具有扎实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素质修养的群体,是未来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国防教育课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就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对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难题和挑战。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充斥着校园内外,面对复杂的形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要积极与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国内外重大事件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大学生理性的爱国。  相似文献   

6.
"网络民族主义"是"网络+民族主义"的有机结合,是民族主义思潮在网络时代的最新表现。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民族主义的主要参与者、传播者和受众。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自由民主平等精神方面,但也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混乱,助长大学生的浮躁心理,导致非理性的政治参与。因此,要不断寻求"扩大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力,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民族主义负面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陈成志 《科技信息》2012,(20):108-109
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其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能否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成才,而且也关系到广西未来的发展和祖国边疆的长治久安。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就广西民族地区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大学生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主流,但也发现部分大学生受到"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和毒害,在其身上存在某些有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不良现象,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培养,历来是高校对于学生德育教育比较关心的问题,高校通过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旨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了目前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我国社会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浅议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重视提高全民精神素质的必然 ,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创新 ,是推动高校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做好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必须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发扬高校校训、校风相结合 ,弘扬民族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培养大学生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模范。  相似文献   

10.
叶锐 《科技信息》2011,(25):119-119
高校国防教育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主要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国防教育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所以抓好国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大学生居安思危的优患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读书思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书思潮一直是大学校园不衰的兴奋点。作为一种群体价值倾向的反映,大学生读书思潮的兴盛衰变,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它犹如一滴水珠折射着校园文化嬗变以及社会变革的历程。我们应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读书思潮与读书选择心理动因,建立相应的对策以改善大学生的读书思潮。  相似文献   

12.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中,有爱国主义的因素,并且成为这种思潮的本质和主流;同时又有非理性、情绪化的民粹化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展为极端民族主义。网络民族主义是信息时代的新现象,是互联网与民族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当前应充分发挥民族主义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更好的地宣传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根据网络思潮的鲜明特点和特有功能,进一步把握网络思潮民族主义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从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发挥主流网站论坛和青年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网络"愤青"们的思想言论,在网络阵地上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观,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
市场资本的推动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具有多元性、隐蔽性、浅薄性特征的网络泛娱乐化思潮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不断蔓延,使部分大学生迷失了自我价值、动摇了理想信念、弱化了责任担当、降低了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感,对其精神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高校要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开展第二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娱乐休闲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思潮在网络热点事件中传播具有潜隐性、碎片性、交互性、流变性等特点,其对大学生网民群体的影响主要是利用网络热点事件,用热词、爆点和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吸引大学生网民,掌握网络事件引导的话语权;用杂糅化、情绪化和生活化的形态传播内容,影响大学生网民的认知观点;用信息茧房屏蔽大学生网民真实信息选取,固化大学生网民的接受内容,最终达到传播网络社会思潮、主导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目的,对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产生强力冲击,发起了巨大挑战。高校学生工作者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要破解圈层化传播,避免形成群体极化现象;强化正面引导,增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以抵御防范网络热点事件中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袭扰。  相似文献   

15.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分析了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涵,讨论了中华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的塑造作用问题。认为可以用中华武术文化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吃苦精神和仁信友爱精神,使全社会逐渐形成明礼诚信、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良好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本文分析了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群体政治参与意识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并从加强社会思潮引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政治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群体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安源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蕴含着重要的时代价值。通过调查分析地方高校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利用安源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从健全协调联动机制、设计主题景观空间、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利用安源红色文化资源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收官之战",是参与社会体育的"开局之战",是"终身体育"的"桥梁之战"。这一阶段也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庆的高等院校建设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发源地,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资源,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有机地贯穿到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再结合体育精神加以凝聚、挖掘、丰富,并赋予时代的新内涵,使大学生身临其境的接受和体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同时,还可以在强身健体、磨练意志的过程中,培养健康心态、健全的人格、勇敢面对成功和失败、强化公平竞争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更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学校德育教育的最佳辅助途径,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大学精神理念的诠释,分析了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外延,继而应用自治组织理论对高校体育社团进行理论分析:认为高校体育社团有助于促进和发展大学生的多种社会属性;高校体育社团的功能契合人的本质内涵.最后分析了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精神构建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社团可以传承与创新大学文化;高校体育社团使学生充分体验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激扬青春的大学文化;高校体育社团是培养大学生精英精神与领导能力的体育文化;高校体育社团既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体育,更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体育;高校体育社团可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不仅使大学生当下受益,也使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20.
推崇个人利益至上、私有制有效论以及自由市场万能论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之一,其影响从学术界蔓延至我国各个领域,乃至高校,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冲击极大。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交汇地,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主流群体,受自身阅历的限制更易受到新自由主义不良思想的侵害。因此,要构建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教育服务体制,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高校有效防范和抵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