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厘清8个杨树无性系/品种木材解剖特征及其径向变异模式,分析无性系和树龄对其解剖特征的影响,为人工林杨树优良速生无性系筛选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南焦作林场选取8个杨树无性系/品种(林龄9~10 a):50号杨、‘中林46杨’‘108杨’、36号杨、N179杨、‘丹红杨’‘桑巨杨’‘南杨’,采用离析和切片的方法制备试样,应用显微成像技术测量不同杨树无性系纤维、导管、组织比量和木射线特征等。【结果】8个杨树无性系/品种年轮宽度、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均值范围分别为7.44~9.64 mm、971.06~1 152.94μm和15.38~19.84μm;导管长度、导管宽度和导管分布频率均值范围分别为409.88~491.71μm、59.30~63.12μm和44.31~51.84个/mm2;双壁厚、胞腔径均值范围分别为3.23~4.36μm、11.22~15.90μm;纤维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和微纤丝角均值范围为56.85~78.91、0.26~0.41、0.72~0.80和16.34°~19.16°;纤维、导管和木射线的比量均值范围为59.45%~67.... 相似文献
2.
黑杨派新无性系木材性状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正>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微纤丝角在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的测验群体中均具有广阔的遗传基础,并且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表明选育一个密度大、纤维长、微纤丝排列紧密的优质材性基因型是可能的。木材性状株内变异模式揭示了树干利用率。基本密度水平变化呈“马鞍型”,是较理想的类型,纤维长度随年轮逐渐增大,平均纤维长度达到国际木材解剖学会规定的中级长度标准;微纤丝角从髓心到树皮是逐渐减小的。三个性状在垂直方向的变异对树干纵向利用率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木材性状株内变异与木材取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试验表明,马尾松木材比重、管胞长度和晚材率的株内变异,由髓心至树皮,由树干基部至树干顶端存在着巨大的变异,这对材性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为选择幼龄材含量较少,材性较均匀的树木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用胸高处任一方位半径的木材样品估算树干材性均值,可达到非破坏性取样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青钱柳胸径生长和木材密度的地理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青钱柳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和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珍贵树种,通过探讨青钱柳胸径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地理变异及径向变异规律,为青钱柳材用优良地理种源筛选提供依据。【方法】以天然分布的不同地理种源青钱柳为研究对象,选择群落中的优势木和亚优势木,用生长锥在树高1.3 m(胸径位置)处同一方位钻取单株木芯,共计钻取木芯197条,测定22个地理种源各单株木芯的胸径部年轮生长量和木材基本密度。【结果】22个青钱柳地理种源的胸径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林龄为20年生时,22个青钱柳地理种源胸径平均生长量为18.6 cm,变幅在16.7~20.9 cm,总体呈现出从西北到东南生长量递增的趋势; 青钱柳的胸径连年生长量在0.69~1.24 cm,随林木年龄递增,其连年生长量在波动中逐渐下降。不同地理种源青钱柳的平均木材基本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22个地理种源青钱柳木材基本密度的平均值为0.470 g/cm3,变幅在0.400~0.510 g/cm3; 不同生长年轮间平均基本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其木材的平均基本密度随生长年轮的递增呈现径向递增的趋势,但前18 a其木材基本密度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青钱柳胸径生长与木材基本密度间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地理种源青钱柳的胸径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为青钱柳材用优良地理种源筛选提供了良好空间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杉木木材材性的遗传和变异研究——Ⅰ.材性性状的株内变异性及取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本文以12年生和28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人工林样木为材料,对材性性状的株内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株内不同部位,木材密度和管胞长度存在着显著的变异性;(2)胸高部位上自髓心向外,木材密度(经苯-乙醇抽提后)和管胞长度迅速增大,至13~18年轮后大致趋向稳定;(3)对28年生和12年生的树木,抽提前后木材密度平均相差14.4%和4.5%,但抽提前后木材密度紧密相关。(4)幼龄(5,10,15年生)木材的密度和管胞长度,与成龄木材(28年生)的相应性状之间具有紧密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涝渍胁迫下杨树内源激素及其它生理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表明,涝渍胁迫时三种美洲黑杨无性系叶片脱落酸(ABA)、蛋白质以及基茎乙烯含量比对照有显著提高,而叶片玉米素核苷(ZR)含量却明显低于对照,无性系之间的各性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综合生长状况认为,ABA、乙烯含量增加易导致叶片衰老、气孔关闭,但不是简单的生长抑制,它们可以促进不定根的形成,从而促使ZR含量提高,这些特性对涝渍缺氧条件下,植物生存和生长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苗木抗涝能力大小与ABA、乙烯、ZR以及蛋白质等性状在涝渍胁迫下的反应敏感度,以及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的能力有一定关系,反应早,恢复快,则苗木抗性强。比较三种杨树无性系生理性状及生长状况认为,I69杨在涝胁迫下表现最好,I351杨在渍胁迫下,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1992年建立的定应航运林场杨树纸浆试验林为基础,探讨了杨树无性系生物量生产的三维模拟模型。结果表明,至6年生时,3个无性系和4种密度间林分的生物量生产存在的显著差异,除NL-80351外,最大的林分生物量生产均出现在在密度为1111株/hm^2的林分中。通过对多种函数比较后得到,单生物量生产可由渐摈Baule-Mitscherlich函数描述;Champman-Richards函数可用于计算B 相似文献
8.
两个杨树无性系中大量元素含量的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两个杨树无性系(I-69杨和I-72杨)各生物组分中大量元素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无性系的大量元素在其各生物组分中的含量相近,变化规律相似;两个杨树无性系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均以叶中元素含量的年变化幅度最为明显,分别为82.6%、82.2%、84.7%、85.7%和88.7%;当年生小枝与2年生小枝积累大量元素的规律相似;各生物组分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存在养分的“稀释效应”;氮、磷、钾的平均含量以叶中最大,钙、镁以当年生木质部最大。研究结果可为杨树人工林的营养管理和地力维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纤维的断裂和折钩在纺纱中会发生,属纤维长度损伤,其准确表达对发现加工失误,提高梳理效果意义重大.现有的长度特征值表达在精度、灵敏和针对性上均较差.本实验和理论分析证明,基于纤维根数加权长度分布的面积差计算,可有效、定量地给出成纱中纤维的显性损伤(断裂)和隐性损伤(折钩).其中,从毛条到粗纱各工序的纤维断裂百分率为1%~7%,全过程总和达27%,若能使各道断裂百分率小于2%,则显性损伤可减少近80%;对隐性损伤的消除能力有限,最好才达7%,若能使折钩率降低一半,则意味着粗短纤维减少10%.这是有效利用纤维、提高成纱质量和制成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对人工林杨树木材Ⅰ-69杨(Populus deltoides cv.Ⅰ-69/55)的材色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Ⅰ-69杨人工林木材材色指标,即CIE表色系统中明度L*、色品指数a*、色品指数b*和孟塞尔表色系统中明度V、色调值H,在各表色系中均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对上述材色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材色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了木材材色参数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冯男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4(1):10-17
本文利用古典模型讨论了原子两个能级跃迁时,谱线的自然宽度、碰撞宽度、多普勒宽度。最后将这三种宽度因子写成了统一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杨树不同杂交组合苗期性状遗传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T120×S3107等8个杂交组合及各组合内无性系间的苗高、胸径、分枝情况等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间和无性系间在各性状上存在着显著的变异,苗高、胸径、侧枝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77.75%,52.64%,56.96%。各杂交组合苗高和胸径平均值均超过对照T120和I 69。I 69×S3244,I 69×I 63组合的苗高和胸径性状表现都较好。因此,从这批材料中选出优良无性系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扦插密度对杨树无性系苗木生长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林 95杨、南林 895杨、NL 1388杨、NL 80 35 1杨不同扦插密度的扦插成活率、叶面积、生物量及生长量指标进行系统观测 ,研究了 1年生苗密度效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随扦插株行距增大 ,4种无性系的单株叶面积 ,茎、叶生物量及地径均相应增加 ,叶面积指数以 4 0cm× 4 0cm的扦插株行距最高 ,单位面积生物量随扦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扦插密度的减小 ,苗木质量明显提高 ,南林 95杨、南林 895杨I级苗出苗量以 4 0cm× 5 0cm株行距最高 ,NL 1388、NL 80 35 1杨I级苗出苗量以 5 0cm× 5 0cm株行距最高。结合苗木产量和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4种无性系的扦插密度以 4 0cm× 5 0cm的株行距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杨树人工用材林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杨树标准地和解析木的调查分析,建立了预测精度较高的杨树生长收获模型。运用动态经济评价方法,利用建立的生长收获模型,确定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各培育目标优化栽培模式。结果表明:(1)在贴现率较低(3%)的情况下,培育中小径材的初植密度应控制在2 500株/hm2左右,主伐年龄为14~15 a,与传统栽培采用的7~8 a主伐比较,净现值提高1 982.41~31 243.33元/hm2,内部收益率提高4.1%~9.3%。(2)只有在16指数级及以上的造林地培育大径材才有一定的收益,造林密度应控制在208~625株/hm2,主伐年龄为14~22 a。(3)在中等贴现率(7%)时,培育杨树中小径材的初植密度为2 500株/hm2左右,主伐年龄为9~12 a,比传统栽培模式净现值提高482.22~12 413.07元/hm2,内部收益率提高5.2%~11.4%,培育大径材的初植密度为208~625株/hm2,主伐年龄为16~22 a。(4)在贴现率较高(12%)情况下,培育中小径材的初植密度应控制在2 500株/hm2左右,主伐年龄为8~9 a,与传统经营方法比较,净现值提高1 171.36~4 025.03元/hm2,内部收益率提高3.1%~8.6%。 相似文献
15.
猪随意型组织瓣成活比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各种随意型组织瓣的长宽比成活情况以指导其应用。将7头猪躯干和四肢,随地、随方向切取随意型筋膜皮瓣、筋膜皮下组织瓣和传统皮瓣,行荧光素钠照相,并实际测量成活长宽比。随意型筋膜皮瓣荧光照相长宽比为:1.92±0.17;实际成活长宽比1.90±0.16;随意型筋膜皮下组织瓣荧光照相长宽比为1.69±0.30;实际测量长宽比为1.67±0.12;传统皮瓣荧光照相长宽比为1.67±0.87;实际测量长宽比为1.33±0.18。三种组织瓣各自荧光染色与实际成活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组织瓣成活长宽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荧光素染色作为皮瓣血供的测定方法,也可以用来测定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血供情况。随意型筋膜组织瓣长宽比小于轴型和链型筋膜组织瓣,大于传统皮瓣。实际应用时不应扩大长宽比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