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硝基腐植酸、聚磷酸盐与微量元素配合物(NPTE)复合微肥研究 由我校应用化学系承担的省教委课题“硝基腐值酸、聚磷酸盐与微量元素配合(简称NPTE)复合微肥”研究课题已于1992年12月26日通过省教委组织的鉴定。 来自省农科院、省化学所、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认为,该研究符合国内资源开发及农业发展需要,用示踪法进行了不同配体环境下有关元素在小麦植株体内的运转及在小麦籽粒内积累规律的研究,做了一定规模的田间实验并对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等含量进行了分析对比。NPTE复合微肥属微量元素多配体配合物,含有12种元素,可使小麦每亩增产40~50公斤。籽粒中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等含量也有显著曾加。成本低、  相似文献   

2.
在小麦拔节期喷矮壮素显著抑制了植株高度的延长,有利于形成理想株型。齐穗期喷赤霉素或微量元素,增加了麦穗长度,促进了干物质向结实器官转移,提高了收获指数,结果籽粒产量增加4~12%。  相似文献   

3.
以优质小麦临优2069和临Y7287为材料,研究了4个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分积累动态及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一致的基础上,从返青期到开花期,随追氮时期推迟,两个小麦籽粒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拔节期追施氮肥小麦籽粒产量最高.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氮显著提高了小麦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延长了稳定时间,追施氮肥时期过早(至起身期)或过晚(至开花期)均不利于品质的提高.增加后期施氮比例,对清蛋白、球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对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小麦籽粒占生物产量39%,茎秆叶占47%,颖壳占14%,氮、磷在小麦、棉花、玉米籽粒中含量最高,钾的含量普遍以茎秆和壳中最高。棉秆还田450-600kg,每667m~2可供养分N5.98-7.97kg,P_2O_5 1.67-2.23kg,K_2O 11.39-15.51kg。土壤有机质提高1-8g/kg、土壤容重降低0.04-0.08g/cm~3;土壤孔隙度增加0.68-2.38%。  相似文献   

5.
河南小麦籽粒中粗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三年来对河南省578份小麦品种样品的分析结果:河南省小麦籽粒粗蛋白质(干基)含量多数在13.12~16.32%之间,平均为14.72%;赖氨酸(干基)含量多数在0.34~0.46%之间,平均为0.401%,在全国各省市中居中上等水平。发现河南小麦籽粒中粗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在生产实践中对优质育种和科学栽培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叶柄、荚皮和籽粒氨基酸的含量。叶花、叶柄和荚皮含有与籽粒完全相同的各种氨基酸,其含量以籽粒中为最高,叶片和荚皮居中,叶柄为最低。在所测17种氨基酸中以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为最高,以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为最低,叶片和荚皮的氨基酸含量随着种子的成熟而降低而籽粒则不断增加。大豆叶片和荚皮中的氨基酸合成与积累与籽粒中的氨基酸合成与积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前处理方法测得Fe、Mn、Cu和Zn等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为比较分析不同方法对4种元素测定结果及其数据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洛麦22和开麦20两个不同品种小麦籽粒,探究了浓硫酸-双氧水、浓硝酸-双氧水、浓硝酸-高氯酸和维生素C-盐酸浸提4种前处理方法对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Fe、Mn、Cu、Zn提取量的影响,并进行了数据转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4种前处理方法提取量变异系数均较低,且准确度差异明显;浓硫酸-双氧水法对两个品种小麦籽粒铁、锌提取量均显著高于其余3种方法,但锰提取量最低;维生素C-盐酸浸提法的铁锌提取量最低,但铜提取量最高;浓硫酸-双氧水、浓硝酸-高氯酸以及浓硝酸-双氧水法测得Fe、Mn、Cu、Zn含量间可通过相应关系进行数据转换。  相似文献   

8.
深松覆盖对土壤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深松覆盖、一次深翻、免耕覆盖、传统耕作对土壤性状和洛阳9769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覆盖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有效打破耕作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明显高于传统耕作,特别是对上层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和深层土壤的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影响更为明显,并能显著提高灌浆中后期叶面积指数,有效延缓植株衰老,促进植株和籽粒干物质积累。与传统耕作相比,成熟期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提高7.35%,千粒重提高4.37%,产量提高 9.26%。  相似文献   

9.
麦田追施氮肥后移技术就是将追肥时间由早春移到拔节期追施。该技术可有效促进小麦分孽成穗和增加穗粒数,也可有效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含量,达到产量和质量双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灌浆期淹水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的影响,以烟农19和偃展4110为材料,于籽粒灌浆期进行淹水处理,分析其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淹水显著降低小麦籽粒粒重、淀粉含量与积累量.与对照相比,灌浆期淹水显著降低小麦籽粒B型(10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增加A型(10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进一步分析,淹水显著降低B型淀粉粒中5-10μm淀粉粒组与A型淀粉粒中22μm淀粉粒组体积百分比,可见灌浆期淹水不利于B、A型淀粉粒个体体积的增大.灌浆期淹水对籽粒B、A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B型淀粉粒中0.52μm淀粉粒数目百分比.可见淹水不利于小淀粉粒的产生以及淀粉粒个体体积的增大与数目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选择了硝基腐值酸与聚磷酸钾两种配体与植物所需微量元素合成配位化合物。该配合物是一种新型微肥,施用它可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研究了以龙口褐煤为原料制备硝基腐植酸、聚磷酸盐与微量元素配合物的原理,反应条件及配合物的化学键性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三年对两个春小麦品种试验研究,说明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强度以拔节至灌浆盛期最大.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全株、主茎、穗、茎和分蘖是S型曲线,叶片、叶鞘和全叶干物质积累呈抛物线.全叶干物质积累与叶面积系数、主茎叶面积,单株叶面积消长动态一致.开花后伴随籽粒干物质积累增加,其他非经济器官干物质积累呈有规律的向籽粒转移.叶、鞘、茎三者转移量,叶片>叶鞘>茎,它们转移总量占籽粒重3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探明降解阿特拉津的产脲节杆菌Dn L1-1对小麦籽粒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降解菌Dn L1-1的功能,更好地应用该菌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利用产脲节杆菌Dn L1-1拌种小麦种子并播种在夏玉米田中,使小麦籽粒附着不同浓度的活菌数目(1×105CFU/粒、1×106CFU/粒),从而测定其对收获小麦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收获期,两种浓度的处理均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上涨幅度为3. 51%和7. 14%,并且小麦籽粒含有的18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提高13. 94%和19. 33%,蛋白质含量提高10. 56%和22. 26%。由此可见,降解阿特拉津的产脲节杆菌Dn L1-1拌种小麦种子,有利于小麦籽粒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小麦和黄瓜的种子进行磁场处理研究,并对处理后的种子作生理参数测试和田间种植试验证明,磁场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活性及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5.
Contents of 15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in the seeds of 60 breeds of wheat have been analyzed by the 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ntents of REEs in wheat seeds has been observ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in soils. Comparison with literature data has also been m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ckground of REEs in wheat seeds is 10-11-10-8 g.g-1, 3-4 levels lower than in soil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light REEs higher in contents and slight Eu-anomaly, similar to that in soils. The data obtained in this study can accurately represent the background content of REEs in wheat seeds.  相似文献   

16.
从云南宣威土中分离到一株YA8703固氮菌,经鉴定为褐球固氮菌云南变种(Azotobacter chroococcum var.yunnansis nov.var.)。用该菌制成的固氮菌肥作田间试验,在玉米和水稻上比同等肥力的对照增产10%~20%以上,投入产出比1∶30~1∶60。  相似文献   

17.
应用螯合态多元复合微肥(块根鳞茎型)对不同海拔、不同气候特征的三七开展试验,结果显示:施用该肥后能够提高三七的存苗率,并能够明显提高三七一、二级种苗的比例,600倍液时一、二级种苗比例比对照相应种苗比例提高8.65%,在同一浓度条件下随着海拔的增加,施用效果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施药的鲜三七产量都比对照高,最高的浪桥点的600倍液处理比对照增产了1.025 kg,同一试验点内小区的产量随着使用浓度增加而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宁夏平罗春小麦氮、磷、钾肥肥效及适宜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414”实验方案研究宁夏平罗县春小麦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效果和最佳用量.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春小麦籽粒产量;氮、磷、钾肥对春小麦的增产率,氮肥显著高于磷、钾肥,而磷肥又高于钾肥.根据肥料效应方程,确定春小麦最高产量(5231.5kg/hm。)时的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分别是258kg/hm^2(N),173kg/hm^2(P2O3),22kg/hm^2(K2O);经济最佳产量(5220.7kg/hm。)时的施肥量是257·9kg/hm^2(N),173.0kg/hm^2(P205),21.6kg/hm^2(K20),氮、磷、钾肥的施肥质量比为1:0.67:0.08.对于指导该地区农业的合理施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抗坏血酸对小麦种子老化及幼苗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人工老化处理小麦种子 ,并从脂质过氧化方面探讨了抗坏血酸的防护作用 .结果表明 ,小麦种子经抗坏血酸处理后 ,对于老化产生的伤害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抗坏血酸可稳定细胞膜结构 ,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 ,增强小麦种子的活力 .且在同一老化处理时间下 ,抗坏血酸浓度高者 ,其效应更显著 .  相似文献   

20.
宜宾油樟对小麦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宜宾油樟根、茎、叶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油樟对小麦的化感作用和供体的不同器官、浸提液浓度以及受体的不同发育阶段有密切关系.油樟浸提液主要延迟小麦种子的萌发.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小麦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发芽速率、幼苗叶绿素含量呈"降-升-降"的趋势变化,而幼苗高度、根长呈"升-降"的趋势变化.化感强度综合效应是叶>根>茎,提示人们在小麦生产区要注意油樟种植的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