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d^8(D4h)全组态混合统一晶场理论对Ni(mpz)4X2型化合物光谱,零场分袭参量、顺磁磁化率进行了统一的理论计算理论结果与实验观测值吻合值较好。因此对该化合物的光、磁性质作出了完全统一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2.
探求了一类相关Legendre多项式及其导数的正交多项式的一般表示形式及其递推公式,得到了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给出了分别取自总体和的两个相互独立的样本的子样均值与子样方差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指出K(X,X′)拓扑与K(X,X′)拓扑之间,u(X,X′)拓扑与K(X,X′)之间以及u(X,X′)拓扑与F(μ)(或F(μ*))之间均无固定强弱关系,是不可比较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偶氮胂Ⅲ作萃取剂,探讨了在聚乙二醇-硫酸铵-偶氮胂Ⅲ体系中Cu(Ⅱ),Zn(Ⅱ),Ni(Ⅱ),Fe(Ⅲ),Al(Ⅲ)的非有机溶剂萃取分离 行为。在一定条件下,Fe(Ⅲ),Al(Ⅲ)几乎可被PEG相完全萃取、而Cu(Ⅱ),Zn(Ⅱ),Ni(Ⅱ)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Fe(Ⅱ)-Cu(Ⅱ),Fe(Ⅲ)-Ni(Ⅱ),Fe(Ⅲ)-Zn(Ⅱ),Al(Ⅲ)-zN(Ⅱ)及Fe(Ⅲ)-Cu(Ⅱ),Zn(Ⅱ)_  相似文献   

7.
8.
9.
给出一类算子拓扑代数的m-凸性、可度量化、可赋范化的刻划  相似文献   

10.
曹保鹏 《黄淮学刊》1995,11(1):57-60
本文报道了新化合物AEuI3及AEu2I5(A=K,Rb,Cs)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指标化及强度计算结果与晶体结构,并对结构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合成了银(I)、铊(I),汞(I)、锶(II)和钡(II)的8-羟基喹啉合十钒酸盐,并通过元素分析,IR、X射线衍射及热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配合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扩大了B2函数类的范围,使其仍保持可嵌入H^α,α/(QT)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复杂晶体化学键理论对Ce3(SiO4)2X(X=Cl,Br,I)系列晶体中的化学键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显示随着配位原子按着Cl,Br,I顺序的依次改变,处于同一结构类型的Ce3(SiS4)2Cl,Ce3(SiS4)2Br和Ce3(SiS4)2I晶体中相应的化学键的共价性成依次递减的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与Cl,Br,I非金属性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函数空间Cp(Y│X)的基数函数,主要结果有:1,ψ(Cp(Y│X)=Δ(Cp(Y│X)=d(Y) 2,t(Cp(Y│X))=ωL(Y) 3,hd(Cp(Y│X))=hL(Y^ω)  相似文献   

16.
以聚丙烯酰胺(PAM)化学修饰AgX(X=I、SCN、Br、Cl)及Ag2CrO4沉淀的结构,减小AgX结X的吸附与促进Ag2CrO4的转化,用莫乐法既可测定0.01mol/L)X,特别是I、SC,又可直接滴定Ag,终点敏锐,相对误差〈2(‰)从而完善了Mohr法。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三种吡唑啉酮双席夫碱双核稀土配合物。确定其组成为Ln2」(PMαFP)2en「3,其中(HPMαFP)2en为N’N‘-双「(1-苯基-3-甲基-5-氧-4-吡唑啉基)α-呋喃次甲基」乙二亚胺,Ln为La,Ce,Sm。通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核磁共振谱,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分析对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矩阵方程(A^TXA,B^TXB)=(C,D)的对称半正定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矩阵方程(A^TXA,B^TXB)=(C,D)的对称半正定解,利用广义奇异值分解导出了该矩阵方程有对称半正定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给出了一般对称半正定解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将芳香性概念扩展到双金属团簇XY2+(X,Y=Cu, Ag, Au).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 从头算方法(HF, MP2),对双金属团簇XY2+(X,Y=Cu, Ag, Au)的稳定结构与电子总能量(考虑了零点能ZPE)作了理论计算. 计算的结果显示,双金属团簇XY2+的C2v平面结构是最稳定的.并根据芳香性的平面、电子结构、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各向异性磁化率(Λ)以及它们的分子轨道几个标准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指出,2个离域化的σ电子遵循4n+2电子计算规则,并且呈现出纯σ芳香性.  相似文献   

20.
郑孝权 《扬州师院学报》1995,15(1):23-25,41
研究了Banach空间闭集上的D(a,b,c,d,e)型算子,在a+b+c+d+e〈1及a+b+c+d+e=1(e〉1)两种情况下存在不动点的条件,并证明了a+d+e〈1时不动点存在时必然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