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姜雅风 《大自然》2015,(2):54-57
人们往往将白鹭与优雅、娴静等词汇联系起来,然而,若细心观察,你的美好印象也许会被它们捕食的场面颠覆哟。它们如何捕获小鱼小虾?争抢之态如何凶猛?养儿育女又是如何尽职尽责?也许大自然最本真的一面更令人感慨。很多人听说过白鹭,但对白鹭所指却不甚明了。通常,人们将羽毛均为白色的大白鹭、中白鹭和小白鹭都称为白鹭,而在动物分类学上,白鹭特指小白鹭(Egretta garzetta)。它体长约60厘米,体形纤瘦;虽体羽为白色,但脸的裸露部分却是黄绿色,嘴为黑色,胫与脚部也是黑色,  相似文献   

2.
人鹭情     
蹬了几年三轮车的刘绍国怎么也不会想到,一次偶然的机遇,他与白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竟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2年4月8日,在四川省简阳市农贸市场,一名少年正在叫卖一只幼小的白鹭。小白鹭凄惨的叫声令刘绍国动了恻隐之心。他当即决定买下小白鹭。此  相似文献   

3.
稻田生态系统中杂草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吸虫器法采样,对稻田生态系统中杂草地捕食性节肢动物天敌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构动态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杂草地生境中采集到73种捕食性节肢动物,其中55种为捕食性蜘蛛,18种为捕食性昆虫。在冬春闲期,杂草地生境的捕食性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和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较高。水稻移栽后,杂草地中的捕食性节肢动物种群迁进稻田,为稻田提供天敌移居者,杂草地生境中的捕食性天敌物种数减少,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降低;水稻成熟后、夏闲期始及冬闲期始,杂草地接纳从稻田中迁出的天敌种群,捕食性天敌物种数和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杂草地为保护稻田捕食性天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庇难所。  相似文献   

4.
对一类四维捕食-被捕食复杂系统进行了研究,运用Liapunov函数方法,研究了非线性系统的周期解及其稳定性,得到了四维捕食-被捕食非线性系统存在唯一渐近稳定的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图的聚类方法,对Tanganyika湖的生物群落作了一动态聚类分析。在考虑捕食及被捕食强度基础上,作出如下假设:若某些种群捕食食饵的强度和被天敌捕食的强度相同,则这些种群可视为同一种群,从而对原始种群作一初步分类。基于捕食关系,在定义了相似系数及相似矩阵的基础上研究了种群的最大树关系图及动态聚类。  相似文献   

6.
龟纹瓢虫对菊小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龟纹瓢虫对菊小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恒温25℃,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龟纹瓢虫成虫捕食菊小长管蚜末龄若虫或成虫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反应,其捕食反应的功能方程为:1/Na=0.9609x(1/N) 0.00855,在一昼夜里,一头瓢虫的最大捕食量为117.0头,捕食一头蚜虫需0.00855d。  相似文献   

7.
石龙子的猎物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自然条件下的春季食性,实验研究石龙子的猎物选择及其捕食量摄入率。结果表明,石龙子在晚春的主要猎物组成为腹足纲螺类及鞘翅目昆虫,大小在11-20mm的猎物出现频次最高。石龙子在6种实验猎物中更偏爱捕食鞘鞘翅目成虫及鳞翅目成虫,对猎物种类存在选择性;而且,石龙子在同一种类不同大小的猎物间更多地捕食体长在11-20mm的个体,对猎物的大小同样存在选择性,通过进一步测量石龙子捕食不同猎物种类及不同大小猎物的摄食时间来分析捕食能量摄入率,获知石龙子有选择地捕食猎物种类及猎物大小有利于提高捕食能量摄入率,符合最佳摄食理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依赖比率的捕食与被捕食模型已引起了生态学者和生物数学研究者的密切注意,这是因为它们比传统的模型更加接近实际情形.本文研究了依赖比率的捕食与被捕食系统的全局定性性态,这里捕食与被捕食者均为密度制约的.  相似文献   

9.
八斑鞘腹蛛对棉铃虫的幼虫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控制作用的大小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随着捕食和猎物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作用增强,捕食作用率下降。其捕食量与温度呈抛物线关系,以30℃恒温条件下的捕食量为最大。  相似文献   

10.
日本松干蚧捕食天敌数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松干蚧显露若虫、雌成虫和卵囊发生期,树枝上捕食天敌是数量是树干上捕食天敌 1.18倍。在1龄若虫发生期,树干上天敌的数量是树上的1.10倍。树上同时有日本松干蚧和松大蚜发生时,蚧虫天敌增加了2.98倍,主要是捕食蚧虫的贤惠义增多了。异色标虫是两种昆虫的主要捕食者,但较多造反蚜虫刻瓢虫、蒙古光瓢虫、华鹿瓢虫主要捕食蚧虫,崦隐斑瓢虫主要捕食蚜主。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黄蜻(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对婚飞红火蚁的捕食作用。蜻蜓聚集在婚飞红火蚁的蚁巢上方捕食婚飞红火蚁,平均17只/巢.次,最多40只蜻蜓同时出现于一个婚飞的蚁巢上方。距离地面5m以下,蜻蜓对婚飞红火蚁的捕食率平均为85.66%,捕食行为主要发生在距离地面3m以下。捕到婚飞蚁后,蜻蜓立即取食其腹部,丢弃其余部分。蜻蜒这种捕食行为与红火蚁的婚飞同时出现在降雨天气之后的1~2d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小白鹭亲子游"产品营销的案例分析,探讨旅行社如何从产品的创意组合、营销推介、引导消费等方面着力,形成特色,创立品牌,有效应对国内与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捕食种带有常数投放率的一类捕食-被捕食系统,分析了平衡点的分布与局部性态,得到了解的有界性与全局渐近稳定性的条件,以及极限环的存在性条件。最后用李雅普略夫方法讨论了Hopf分支现象,同时,对结论给于生态解释。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非密度制约的捕食与被捕食系统中捕食种群具有常数收获率的第Ⅲ类功能性反应模型,证明该系统极限环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5.
黑背小瓢虫是蚜虫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在湖北一年发生5-6代,第一代主要在槐,榆,桃树等植物上捕食,第2-4代主要在棉田捕食,有世代重叠现象,从卵发育到成虫羽化约需16天,成虫寿命一般为18天,幼虫和成虫都扔食,每头日平均捕食量为27头左右,在棉田的虫口密度一般为12-14头/百株,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虫口数量达到高峰,1990年在实验室内,对黑背小瓢虫进行了捕食功能反应试验,建立了参数方程和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16.
梭毒隐翅虫成虫捕食行为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是农田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本文观察了梭毒隐翅虫雌、雄成虫捕食成蚜、幼蚜的行为,发现其捕食行为包括6个部分,即搜寻、捕捉、嚼食、梳理、静止和排泄。棱毒隐翅虫成虫在捕食成蚜、幼蚜的过程中,其嚼食时间有显著差异,幼蚜嚼食耗时较少,成蚜嚼食耗时较多,而梳理时间、静止时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考查了一类带Holling type-IV功能反应的捕食与被捕食系统的分支,包括鞍结点分枝,Hopf分支,同宿分支,以及尖点型的余维2分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与稳定性理论,讨论了一类相互干扰的捕食与被捕食模型的极限环。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分析技巧,在比较合理的假设下,得到一类具有无限时滞的捕食-被捕食系统的一致持久性的一个充分条件,改进了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具有随机扰动的捕食被捕食系统,运用比较原理,构造Lyapunov函数得到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唯一正解,且当白噪声较小时,系统具有随机持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