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52页)而在《资本论》第三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则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第722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重含义为人们所重视,是因为它对我们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生产,必须自觉地在生产之前就把社会对某种物品的需要与生产它的  相似文献   

2.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又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决定于劳动生产力。影响劳动生产力并进而影响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将之可归为劳动、科学技术、组织管理、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这些要素参与了价值决定过程 ,以自身的优劣和数量影响了价值量大小 ,这必须在价值分配的过程有所反映。本文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作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3.
论精神产品的价值决定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生产作为精神产品创造的生产劳动形式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重要内容;技术、知识和信息等精神产品作为精神生产的成果是重要的社会财富;精神产品生产的原创性和唯一性等特点决定了精神生产创造非物质、直接的价值.精神产品不存在代表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以及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且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时间都是复杂劳动时间.精神产品价值的实现也不是在部门和行业的竞争中最后决定的,而是取决于精神产品本身的原创性和垄断性,所以,生产精神产品所花费的个人劳动时间直接决定精神产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怎样确定价值规律的内容? 目前,国内发行的大多数政治经济学教材都把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述为这样两方面:一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二是商品按照价值量实行等价交换。这个结论的得出,依据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所分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理论界通称的“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忽略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的社会需要一个部门生产某一种类商品总量应使用的必要劳动时间,即理论界通称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是不完全、或者说是不确切的。分析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是以单个商品为对象,在总供需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而现实生活中总供需平衡的现象并不常见。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考察资本  相似文献   

5.
对于《资本论》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必须结合商品交换的演化历史考察。第一种含义是基于物物交换之简单商品经济的历史,在完全竞争之假设前提下进行抽象分析所得之结论。第二种含义是基于货币经济之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在供求不等成为常态下进行抽象分析所得之结论。短期供求不等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价值量,长期则在完全竞争作用下供求趋于均衡。在结构失衡总量不变,土地具有长期垄断条件下,单位土地商品的价值量小于劣等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大于优等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他商品的社会价值量则小于实际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垄断对单位商品价值量偏离实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有永久性影响,而货币需求的变化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1)如何理解按劳分配的“劳”?有人认为,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这个“劳”应该是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时间”。因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也说过,劳动证书是“证明”“每一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似是实非的。只要我们把马克思这两句话的前后的话连起来读,就会看出,他在这两处提到的“劳动时间”,都是物化为“联合体的总产品”、“社会产品”的“劳动时间”,或“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由此可见,马克思所说的按照各个生产者提供的劳动时间进行分配,实质上就是按照各个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即按照他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探讨的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谈论“劳动生产率”与“劳动生产力”的含义及异同点问题。它所要研究的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并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与“劳动生产力”是否有质的区别,并就科技发展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问题略陈管见。(一)由于对“劳动生产率”与“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8.
市场价值两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指两种不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者不可缺少也不能相互替代;供求平衡条件下的三种价值决定模式不能在同一时间出现,与第二层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个确定的量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时发挥作用,发挥作用的范围不受供求状况的影响。如果这些认识是正确的,则学术界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争论就可以终结。  相似文献   

9.
最大引文年限与科学交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最大引文年限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通过广泛的统计数据证明了用它测度科学交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合理性及重要意义,从而建立了科学劳动与物质生产劳动的可比性测度.  相似文献   

10.
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理解。《经济研究》载胡寄窗同志文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存在两种含义》认为,“对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来说,究竟存在不存在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的概念,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非弄清不可。”本文因此也试图就此谈点个人意见。一、可不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来理解社会必要劳动胡文认为:“商品价值的形成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化,都是在一个经济过程中实现的,不能把二者中任何一种分为不同层次去理解,如在个别生产过程中是怎样,而在总经  相似文献   

11.
决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含具有两重性,由内含两重性引出其约束条件、社会功能、经济机制及国民经济运行结果等四个双重性,充分证明内含双重性是并存互补,缺一不可的。从又一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论逻辑演绎出,在社会劳动生产力为既定条件下,商品价值量变动可以同供求关系的变动挂钩。这一理论会使马克思基本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中重焕青春,也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效率与宏观浪费相伴行的固有弊病。这一理论又同庸俗经济学供求价值划开了界限。认真思考,正确理解《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第235页的论述,承认价值体系三层次论:价值——市场价值——日常市场价格,是理解全部问题的关键。价值体系的两层次论:价值——日常市场价格必然误导今天的资源配置。敢于从这一过时的理论陷讲中跳出来,才能使停滞的理论前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12.
商品差价的改革,是改革价格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考察,商品从生产领域生产出来以后,必须经过流通领域,才能进入消费领域。流通过程是生产过程的继续和补充,又是生产的前提和条件。从使用价值上看,流通过程使各种使用价值通过交换,变成现实的使用价值;从价值上看,流通过程使商品价值得以实现。要完成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运动,需要耗费一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种劳动耗费,是整个社会必要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得到等价补偿。这种劳动  相似文献   

13.
贯彻落实十六大关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要利用价值规律,把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彻底贯穿于按劳分配之中,即实行彻底按劳分配原则.同时,又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即按要素分配的原则.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个别或局部劳动,较之社会必要劳动存在着或相等或低于或高于的状况,彻底按劳分配必然导致相等状况下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低于状况下的“少劳多得“;高于状况下的“多劳少得“.实行彻底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原则,真正体现十六大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提高的主要标志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标准是,加入商品的劳动总量的减少。在机器或资本替代劳动的条件下,所减少的活劳动要大于所增加的过去劳动或物化劳动。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进行生产都一样,都必须无条件地按这个标准来衡量。按照这一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马克思把它概括为“劳动生产力提高的规律”。在技术不断进步条件下,如何运用好劳动生产力提高规律,对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太石 《科技资讯》2009,(35):128-129
利润是企业生产的直接目的,企业利润的有无和高低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形成,即商品的价值属于社会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定价。相同的商品,相同的价格,生产成本越低,商品售出后企业获得的利润就越高;反之,生产成本越高,商品售出后企业获得的利润就越低。而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无疑是强化成本管理,降低产品中的活劳动、物化劳动的含量。有鉴于此,采用"原材料发放、产品、废料回收双向流动管理模式""产品精品化""一等品计酬工资制",管理上的"精兵简政"无疑是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优质优价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用劳动耗费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用使用价值来解释这种现象又有陷入效用价值论的危险。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必定是有一定质量标准的使用价值,如果把这一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使用价值确定为社会标准使用价值,而同一生产过程生产的不同质量的商品都必须按社会标准使用价值来换算其价值量。那么,不仅对优质优价现象可以运用劳动价值论得到科学解释,而且也能使恩格斯关于"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论述,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到完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四还须回到马思那里去,请看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代之而起的应该是这样的生产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一方面,任何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个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中所应参加的部分推到别人身上;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19)。“通过社会牛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0)。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什么?答: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  相似文献   

18.
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土地是包括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一切自然条件,都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马克思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又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象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尤其是在农林牧业生产中,土地具有特别突出的作用。这是因为:农林牧业是直接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  相似文献   

19.
于虹 《枣庄师专学报》1994,(3):99-100,28
社会的一切生产与文化活动的发展与延伸都离不开前人劳动智慧成果的结晶——图书,马克思说过:科学劳动是社会的一般劳动,“这种劳动部分地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由此可见,离开前人和今人的经验和成果,对于今天各个领域里的人们来说都将是不可想象的事,因此,图书馆在对大量的文献资料与科技成果的积累收藏与有效利用方面,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准确理解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前提是“生产一般——剩余劳动”。“跨谷”在哲学意义上就是历史活动主体的人基于既定的低级生产力水平选择“劳动占有”的公有制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奴隶——封建主义的区别是“性质”区别,即“劳动占有”,而不是“形式”区别,即“生产一般——剩余劳动”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致的(商品经济或自然经济)。俄国农村公社作为“劳动占有”的社会主义若在自然经济阶段上替代“非劳动占有”的奴隶、封建社会,进而也就顺理成章地替代了“非劳动占有”的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准确理解马克思“跨谷”思想(社会主义即劳动占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于捍卫十月革命为代表的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于澄清当前理论界三个突出的似是而非的“新论”与“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