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耀光 《科学》2006,58(1):50-52
海洋资源的开发,既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也为海洋产业的形成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中国是个海洋大国,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匮乏、空间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实现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人海关系和谐,把海洋开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整合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全面发展;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持续发展必然的趋势;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开发海洋资源力度,加速发展海洋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海洋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2.
<正>海孕育了生命,也汇通着世界,更是一片蕴藏"宝藏"的深蓝。在这颗21世纪的蓝色星球上,人类正不遗余力地探索、开发以及争夺着海洋资源。而当前中国的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我们对这片深蓝有着无比的渴求。2012年12月,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我们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而在这一战略提出的前一年,我们启动了"南海深部计划"。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大约四分之三的面积是海洋,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利用、开发海洋资源,将是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展目标.水下铁路,是陆地通向海洋的道路,它是未来的新型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陆地资源的减少,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洋斗争历来十分复杂,并且日趋激烈,主要包括岛屿(要地)归属形成的领土争端、海区划界、海洋资源争夺、海洋优势地位的争夺等几大海洋问题。但是,在诸多问题中,战略要点与岛屿争夺往往是最为紧迫、最容易引发局部冲突的问题。因为这些战略要点不仅对控制海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海区划界问题中,从根本上要通过确认岛屿归属才能彻底解决。因此,世界海洋热点大多都与岛屿(要地)的归属有直接关系。下面,将对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海洋热点和潜在热点问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加以分析与说明。读者由此可清楚地了解世界海洋问题的地理位置与环境,并可从简明扼要的解说中,了解到它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1998年是联合国“国际海洋年”.随着21世纪的到来,加快开发利用并注重保护海洋资源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论述了21世纪的海洋资源及其分类.海洋可为人类提供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资源、空间资源和能源.自然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本文分析出27种时间理论模式.人类将以1-2-2时间模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21世纪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海洋利用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海洋资源及其分类新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8年联合国“国际海洋年”,随着21世纪的到来,加快开发利用并注重保护海洋资源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论述了21世纪的海洋资源及其分类、海洋可为人类提供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资源,空间资源和能源,自然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本语文分析出27种时间理论模式,人类将以1-2-2时间模式开发利用海洋资料,21世纪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利用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正>刚发表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的特别报告(SROCC)详述了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巨大压力,并描绘了因此可能导致的大部分海洋生命和依赖于海洋资源的数十亿人类灾难性的未来。要改变和逆转这一切,除非人为温室气体(GHG)  相似文献   

9.
我国面临辽阔的海洋,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从渤海到南海,地跨温带和热带,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海洋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一直致力于开发利用沿海的海洋资源,解放以后,国家对海洋更为重视,对近海海洋资源进行了比较系  相似文献   

10.
理想海底地形的南海海洋经向翻转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一个z坐标刚盖近似海洋环流模式, 分别在吕宋-台湾以东的闭边界和开边界两种情况下, 模拟了理想海底地形(1000 m平底)南海冬季和夏季上层环流的经向翻转(meridional overturning), 目的是为了分析黑潮入侵南海的可能影响范围及其对南海上层环流经向翻转的改变, 并比较这种影响的季节性差异. 模式采用气候平均的海面风场驱动, 热盐强迫采用基于向Levitus气候海面温度和盐度张弛的边界条件. 从模拟结果来看, 黑潮影响南海上层经向翻转的范围可达到10°N左右, 从而驱动南海上层海洋形成一个不闭合的经向翻转. 在冬季(1月份), 海水从大约400 ~ 500 m深处自北向南输送, 并且逐步上升, 在表层返回北部; 在夏季(6月份), 也有类似的情形, 海水从大约150 ~ 200 m深处自北向南输送, 并且逐步上升, 在表层返回北部. 该经向翻转描述了南海中、上层水的运动路径, 为研究南海风生-热盐环流动力学提供了理想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沈孝宙 《科学通报》1988,33(16):1267-1267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简称MT)是广泛分布在动植物界的一组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能特异结合重金属,如镉、锌、汞和铜等。在生物体内,重金属离子可诱导MT基因的表达。1982年美国Palmiter等人首次成功地获得高效表达外源生长激素的“基因移植”  相似文献   

12.
华北平原第四纪沉积物的种类很多,有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风积物及海积物。由于黄河及其他河流的泛滥和改道,第四纪河流沉积物的分布更趋复杂。洪积物及洪积冲积物多分布于山麓阶地或冲积扇。河流冲积物可粗分为砂质沉积物、壤质沉积物、  相似文献   

13.
今天,油、气在人类燃料热能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根据各方面估计,今后几十年内情况仍将继续如此。但在这几十年内,人类差不多要消耗完这些有用矿物的已知储量。为此,可以开发星球上尚未开发的区域(全世界海洋、格陵兰和南极洲)里的油气田,也可利用碳氢化合物新能源(气水化合物),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然气固态化合物。不久前(1960  相似文献   

14.
海洋漂浮生物(neuston)是海洋浮游生物的一个特殊生态类群,主要栖息于海洋的最表层(包括栖息于表面膜和海、气界面层的生物).由于这个最表层具有特殊理化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群落,而且是很多经济鱼类的鱼卵和仔鱼的集中场所,故研究这类漂浮生物,不论在理论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或实践上(水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有一定指导意义.可是,这个群落的生态研究,过去被忽略了,直到六十年代才逐渐引起海洋生物学工作者的重视,并陆续  相似文献   

15.
深海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杰 《科学》2013,65(1):31-35,4
正21世纪是开发海洋的世纪,目前海洋权益纷争不断的根源之一就是因为辽阔的海洋、深邃的海底蕴藏着丰富而巨量的资源。2012年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越来越突出,在东海、南海海域都面临着与邻国海洋权益的争议问题,其中南海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焦点与热点。海洋权益纷争不断,根源之一就是因为辽阔的海洋、深邃的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海洋资源及其环境的认  相似文献   

16.
加工挤压模零件,中部稍微凸起的模块对挤压更有好处。其中一种模块宽近23/4in(70毫米),长近41/4in(108毫米),中部比边缘凸起高度为0.01in(0.25毫米),则要求在其面上形成的圆弧半径为2251/4in(5721毫米)。这是在立铣上加工出来的,如图一所示.工件夹持在机器虎钳上,飞刀切削装置安在机  相似文献   

17.
正受钝口拟狮子鱼启发,中国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机器鱼"。这种"机器鱼"能承受海洋深处的巨大压强:即使在马里亚纳海沟1万多米的深处(压强大约是海平面大气压强的1000倍,相当于一头大象落在拇指上时所产生的压强),它依然能够扑鳍前行。钝口拟狮子鱼是一种半透明的鱼,生活在马里亚纳海沟8000米深处。它们的骨骼细碎地分布在凝胶状的柔软身体中,从而降低了身体在高压环境下所承受的压强。  相似文献   

18.
马义 《科学之友》2001,(11):5-6
近年来,在日本等国掀起了开发深层海水的热潮。什么是深层海水呢?一般是指离海面200米以下的海水,它们大量存在于距陆地5千米以内的海域。在这样的海洋深处,难以见到阳光,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大大高于合成速度。在有机物迅速、大量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丰富的含氮和磷的营养物。深层海水还具有温度低(一般在1℃~9℃)、清洁少菌的特点。而抽取深层海水,对现代科技来  相似文献   

19.
有时候,野生生物的顽强超出我们的想象,如在油污中挣扎生存的生物。随着海洋原油开发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海洋上石油泄漏事件越来越多,海面上的油污也越来越多,越积越厚。油污极大地破坏了海洋生态,海洋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了油污的威胁,连  相似文献   

20.
大气海洋物质交换中的铁硫耦合反馈机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海洋表层水中的铁已被证明为某些大洋海区表层水生产力的限制因素. 1992年我们报道了在远洋气溶胶中检测到二价铁Fe(Ⅱ), 提出了大气海洋物质交换中的铁硫耦合反馈机制的假设. 最近在中国的沙尘暴样品中检测到了相当数量的Fe(Ⅱ), 其浓度高达1.8~4.3 mg·m-3, 占总铁的1.4%~2.6%. 气溶胶中硫和铁在沙尘暴期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 Fe, Fe(Ⅱ)和S无论在沙尘暴和非沙尘暴期间其浓度高峰均在粒径为1~3 mm的分级样品中. 在自然光照和紫外光照条件下, 加入三价铁后四价硫的氧化速度要比不加入分别快6.5和14倍. 气溶胶的Fe(Ⅲ)部分转化成Fe(Ⅱ)并产生OH·自由基把S(Ⅳ)氧化成硫酸盐这一过程, 可贡献北太平洋中部Midway岛地区所产生的非海盐硫酸盐气溶胶的约3%~20%. 上述结果进一步支持了铁硫耦合反馈机制的假设. 气溶胶中的Fe(Ⅲ)还原生成可为海洋表层生物吸收的Fe(Ⅱ). 海洋表层的浮游生物随二价铁的增加而增加, 导致其排放物二甲基硫(DMS)的增加. DMS的增加又导致海洋大气中S(Ⅳ)及硫酸盐气溶胶的增加, 从而又导致生物必需的二价铁的增加. 如此反复循环不已. 大气和海洋中的这一铁硫循环耦合反馈机制可能直接影响了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