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宣热隆构造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张宣地区中生代的热演化历史、变形构造与裂变径迹研究联系起来分析,取得以下认识:该区140Ma经历了以幔源岩浆侵位为标志的底侵作用,130—110Ma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岩浆喷发和侵位,80—10Ma期间,与相邻的太行山、燕山一起同步经历了隆升过程,并且伴随隆起形成一系列向张宣隆起四周下滑的构造。张宣热隆结合华北盆地保定坳陷存在的晚中生代的大型拆离滑脱构造,证实此时华北存在一个更大范围的伸展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
渭河裂谷(或渭河地堑)是鄂尔多斯地块南侧的新生代断陷带。本文通过对该区中生代以来区域构造应力-应变场的分析并结合力学分析,认为渭河地区在中生代时,是在由南向北的侧向挤压力作用下形成的一个大型隆起带,且因岩石圈的向上拱起带动了软流圈物质的上涌,从而为新生代裂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且对其北侧邻区中生代聚煤作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西部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前中生代基底上的中生代盆地,其内部被两个隆起带分隔为六个拗陷,并沉积了侏罗-白垩系两套生油层系,与有关储集岩、盖层相组合,具有形成多种类型油气藏的可能性.如能加快该盆地油气勘探步伐,则有可能获得一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沉陷特征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应用回剥分析方法(Backstripping analysis)选取有代表性的四条剖面地层,计算了库车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其中构造沉降在早三叠世、早白垩世、上新世分别达到32.45m/Ma、37.35m/Ma和59.82m/Ma的高峰,沉积速率曲线也清楚的揭示了库车盆地在演化过程中沉降速率起伏变化的特点。结合地震剖面上的构造证据以及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化石证据,分析了库车盆地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认为库车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经历了挤压,应力松弛,构造伸展,挤压,应力松弛,再挤压等六个构造活动阶段,说明了盆地演化过程中构造活动的阶段性。由盆地的沉降特点、构造的活动性质,分析认为库车盆地是由三叠纪早期的前陆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应力松弛、盆地伸展以及晚白垩世的挤压隆升和剥蚀,经过早第三世的海侵,在新生代再次复活,是再生的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5.
粤东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形成了遍及全区的火山-侵入杂岩。作者根据区域火山-侵入杂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结合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西太平洋板块构造格局的研究成果,认为粤东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大地构造背景不同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具有大陆板内向活动大陆边缘过渡的特征,构造变动和相应的岩浆活动是在中生代全球构造运动背景之下.亚洲大陆板块与南半球洋中脊体系和库拉-太平洋板块三者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依据龙门山中段中生代盆地的基底性质、沉积构造组合和构造变形,论证了川西拗陷是在印支期发育于扬子板块活动大陆边缘的弧背(前陆)盆地,前陆盆地的构造变形是经印支期构造变动和喜马拉雅期叠加改造形成的推覆构造;并讨论了龙门山中段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7.
李伟  杨成斌 《工程与建设》2009,23(4):524-526
随着皖南山区公路和城市的迅速发展,地质灾害愈来愈频繁.文章选择黄山地区中生代碎屑岩分布区地质灾害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地层岩性的研究人手以及对其他地质灾害控制因素的分析,得出了人类的工程活动是黄山地区中生代碎屑岩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8):1010-1010
本书从壳幔作用角度剖析了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总结了三类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伸展构造的关系.从玄武质角砾岩筒中的辉长质麻粒岩包体,获取了玄武岩浆底侵作用的直接证据.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东南沿海晚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模式.论述了内陆S型花岗岩形成与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坪-思茅盆地位于澜沧江缝合线与金沙江缝合线之间,它是在澜沧江洋和金沙江洋消亡后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陆内盆地。在中生代,该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受特提斯构造带的控制。对盆地地层格架和区内碎屑岩的骨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量元素以及火山岩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是由两个不同类型的盆地叠置而成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其早期为一后造山裂谷盆地,晚期为坳陷盆地。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可反馈滇西特提斯构造演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位于胶北地体与胶莱盆地之间。区内地壳经历了陆核形成,元古代地壳沉降,褶皱回返;古生代-中生代中期地壳固化稳定及中生代后期地壳破裂,胶北地体隆起风化剥蚀,胶南地体沉降接受沉积,在其盆地底部陆相湖泊还原相中形成富金的含炭岩系。燕山晚期为区内主要金成矿期,分别在以胶东群为基体产生的重熔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及下白垩统莱阳群中形成金矿。  相似文献   

11.
盆地构造演化沉积环境及非煤能源矿产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阜新盆地是中生代陆相断陷型盆地,由太古界、中元古界组成盆地基底。其上接受了晚中生代地层沉积,包括沙海组、阜新组两套含煤岩系,盆地的沉积充填组合反映了盆地构造演化的阶段性,而同沉积构造的演化又控制了沉积环境。通过研究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论述了煤层气、砂体气、石油、地热等相关非煤矿产能源的形成条件及开发远景,并提出进一步勘探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志兴 《科技信息》2011,(29):38-38,111
鄂尔多斯盆地是发育在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生代内陆河湖相沉积盆地。在中生代时期的区域构造背景上,其主要受到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两次大规模造山运动作用的影响。印支运动奠定了中生代盆地的形态和构造格局,而燕山运动基本继承和发展了印支运动时期盆地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下扬子地区五个火山盆地(庐枞、宁芜、溧水、溧阳和天目山)中生代火山岩的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区火山岩的 REE含量较高,配分曲线以 LREE相对富集,并且具Eu负异常为特征。在17种元素的标准化曲线图上,具Rb、K的峰和 Ta、Ti的谷,表明了火山岩中大离子半径元素的相对富集和高场强元素的贫化。这些特点相似于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岩。在 Hf/3-Th-Ta和 Th/Yb-Ta/Yb判别图解上,本区火山岩的成分点都落在破坏性板块边缘及岛弧的区域内。这些分析结果有力地证实了下扬子地区的火山活动是中生代时期库拉-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东北部中生代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阳坳陷东北部中、新生界可划分为上、中、下三个构造层,下、中侏罗统坊子组属下构造层;上侏罗系至白垩系为中构造层,又可细分为三卜构造亚层;新生界下第三系为上构造层.中生代的盆地演化划分为早、中侏罗世大型坳陷和褶陷成盆期和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断陷成盆期两个阶段,晚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为强烈断陷期.中生代的构造样式以宽缓的褶曲和张性正断层为主,其中下构造层以北东向大型褶曲和北西向较平直的正断层为主;中构造层以宽缓的北西向褶曲和北东向铲形正断层为主,燕山Ⅱ幕、Ⅳ幕和Ⅴ幕在本区有重要影响.中生代的火山活动始于晚侏罗世,于早白垩世晚期停止活动,喷发物呈钙碱性,有两个喷发旋回,每一旋回由爆发开始,喷溢结末,早期偏中性,晚期偏基性,中生代盆地与构造的形成主要受郯庐断裂带活动方式控制.  相似文献   

15.
日照市太阳山矿泉水产于中生代安山岩与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接触的深大断裂中,经测试,其中Sr、H_2SiO_3、Br及 ̄(222)Rn等多项达到饮用及医疗的国家矿泉水标准,笔者对其水文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西秦岭地区晚中生代OIB型玄武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秦岭地区发现一套晚中生代玄武岩,其地球化学成分类似O IB的特征,暗示该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源区来源于软流圈,其起源可能与岩石圈拆沉作用、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减薄有关,这为全面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石圈演化提供了有利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7.
胶东金矿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胶东金矿成矿具有“多源、多期叠加,时-空集中,规模巨大”的显著特征.该项研究通过对胶东金矿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研究沿革及进展的系统述评,总结了其叠加成矿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胶东矿集区中生代复合成矿系统的若干判据及待深入研究的主要问题.尽管胶东金矿的矿床类型、分布区域、地质环境和成矿物源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但其成矿物质聚集、就位的时-空集中、规模巨大,主成矿期成矿时代的高峰值明显具有向中生代集中的趋势.金矿成矿年龄数据及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胶东矿集区至少存在130—110Ma左右的金矿化和90—80Ma左右的金-银-多金属矿化两期金矿化,胶东矿集区是多期矿化作用时-空叠接的产物,其中生代复合成矿系统的形成及演化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兴蒙造山带和华北板块是内蒙古地区两个具有不同演化历史和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本文通过对两个地构造单元从太古宙至中生代晚期连续形成的18组花岗岩样品的同位素的分析情况,初步探索了两个构造单元的地质演化历史,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复杂的地质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比渤海中、新生代盆地的控盆断裂和地层分布,中生代盆地与新生代盆地的叠合类型主要有继承型和相干型。又对渤海辽东湾、渤西、渤中和莱州湾四大区36条地震剖面的分析,得出结论:渤海中、新生代主要有三期断层活动高峰期:中生代、沙河街组二、三段沉积期和东营期,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是活动最强烈时期,而沙河街组四段孔店和沙河街组一段这两个时期以及馆陶期以来为活动较弱时期。  相似文献   

20.
王俊峰 《甘肃科技》2010,26(16):51-53
鉴于北山区1:20万区调的全面完成,根据所获中生代岩体时代资料整理,其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44个,适合于燕山期的年龄值6个(100~189M a),适合于印支期的有17个(197~239M a)。适合于中生代的年龄数据占所获数据的52.5%,由此推测中生代岩体在北山区是较为发育的。截止目前地质时代资料中仅划分出两个中生代岩体,即燕山早期的红枊大泉斜长花岗岩体和印支期的珊瑚井花岗岩体。根据平川幅1∶20万区调所搜集的资料对北山区的中生代岩体进行了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