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新型甲醛吸收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了两种丙烯酸酰联氨高分子化合物,并选择了酰胺类、酰肼类、有机胺类、无机铵盐类的水溶液及其混合物与制备的丙烯酸酰联氨高分子化合物混合作为甲醛吸收剂,涂布于木板和聚氯乙稀胶片(以白乳胶为基质),进行甲醛的吸收与消除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作的甲醛吸收剂能起到较好的甲醛吸收与消除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NOx气体的资源化处理考虑,研究了水和不同浓度的稀硝酸对NO2的吸收性能,考察了吸收剂用量、稀硝酸的浓度(3%~30%)以及气相压力对NO2吸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吸收剂用量、硝酸浓度和气相压力均能提高NO2的吸收效率,其中稀硝酸用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特别显著。水吸收NO2是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并存的复杂过程,气液两相中存在溶质(NO2、N2O4等)和生成物(HNO2、HNO3等)的物理扩散和化学反应。该文分析了各种吸收条件下吸收液中亚硝酸和硝酸的浓度组成关系,讨论了吸收前后气相中NO2、N2O4的组成变化,证明了NO2在水中的吸收是以N2O4与水的化学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3.
采用吸收法以模拟气体为对象研究冶金功能耐火材料制品高温烧结时恶臭气体的处理,比较了4种吸收剂对该废气的吸收效果,并研究了选定吸收剂下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吸收剂A吸收效果最好,在低温时吸收效率可达99%以上,最佳吸收液质量分数为5%,气液体积比为200~300,可彻底消除恶臭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蒸馏水作为吸收介质吸收空气中的甲醛,在常温下进行吹扫捕集,并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同时对甲醛的稳定剂甲醇的用量、吹扫捕集的吹扫气流速和吹扫时间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某新装修房间的甲醛含量.该方法对甲醛的检出浓度可达到0.04mg/m3,且除了使用极微量的甲醇以外,几乎没用到有机溶剂,因此该方法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快速、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燃煤电厂烟气捕捉CO2的效率低、再生能耗大以及设备体积庞大等缺点,本文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捕捉CO2的旋转吸收技术,采用醇胺(MDEA)水溶液中加入烯胺(TETA)组成的混胺为吸收剂,在旋转填料塔中强化吸收烟气中的CO2。在确定吸收剂温度和气液流量的试验条件下,进行了旋转吸收塔吸收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填料塔相比,旋转吸收塔可以显著提高CO2的吸收效率,增强传质效果,且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旋转吸收塔CO2的吸收效率达71.3%。  相似文献   

6.
以海绵作为化学试剂吸附载体对甲醛进行消除处理,甲醛的消除率达62.8%,试剂的类型、甲醛的汽化时间、鼓泡时间、吸收剂体积都对甲醛的吸收有一定影响,加热30 min,鼓泡360 min,吸收液体50 mL为最佳吸收条件,平均吸收率73.6%.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钼钒磷杂多酸作催化剂,以H2O2和O2为氧化剂,催化氧化甲醛的消除实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旋转填充床技术用于烟气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水、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镁悬浮液为吸收剂,在旋转填充床内进行了烟气脱硫实验.着重研究了吸收液流量、吸收剂浓度、进气SO2浓度和旋转床转速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分析了各因素对SO2传质速率产生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碱性悬浮液吸收SO2的传质速率是纯水的3—4倍,增大吸收液流量和旋转床转速可使SO2的传质速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王汝祖 《甘肃科技》2007,23(8):45-48,84
介绍了我国工业甲醛生产工艺方法,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甲醇消耗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造成甲醇消耗高的主要因素如氧化脱氢反应转化不完全、副反应生成、甲醛吸收塔吸收效率低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使用性能优良的催化剂、优化反应工艺条件、提高甲醛气体冷却、吸收效率等降低甲醇消耗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酚醛树脂的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热塑性苯酚甲醛树脂,对甲基苯酚甲醛树脂和叔丁基苯酚甲醛树脂进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研究,选择在620条件下进行热裂解,其裂解产物通过OV-1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和质谱鉴定,获得了有关这三种酚醛树脂各自结构的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10.
多进口中空纤维膜吸收器的流动特性与传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壳程进口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器测定了在吸收剂分布式进料操作条件下,中空纤维膜器壳程流体停留时间分布,据此分析了吸收剂壳程分布式进料时的壳程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在中空纤维膜器壳程存在返混等非理想流动。同时,针对酸性气体膜吸收传质实验,分析了吸收剂分布式进料操作时中空纤维膜酸性气体吸收过程的传质特性,并与单一进口进料操作时的传质特性作了比较,证明了壳程非理想流动会造成传质效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离子液体AHNR3与AOHNR3的SO2吸收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研究了AOHNR3与AHNR32种离子液体的SO2吸收解吸行为,探讨了羟基对吸收的影响.在298.2 K下,含羟基的吸收剂AOHNR3吸收SO2的摩尔分数x (SO2)为55.2%,吸收剂AHNR3吸收x(SO2)为72.9%;在373.2 K条件下SO2解吸率高于96.0%,且循环性能稳定.与吸收剂AHNR3相比,AOHNR3能更快速地达到吸收平衡;2种离子液体吸收SO2具有高容量和快速的特点,可以在相对低的温度下吸收SO2,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能有效地解吸,吸收和解吸过程可以循环操作并且吸收剂可以回收;因此,吸收剂AHNR3和AOHNR3可以作为SO2液态吸收剂,应用于含有SO2的气体纯化.  相似文献   

12.
液液两相吸收剂具有大幅度降低CO2捕集能耗的潜力。该文在前期实验筛选的基础上,选择了两种具有液液两相特征的吸收剂,DMBA(N,N-二甲基丁胺)和TEA(三乙基胺),分析了其分层后的CO2负载量;在自建的快速筛选实验台上,将两相吸收剂的吸收、解吸性能与传统的单乙醇胺(MEA)吸收剂进行了对比;并研究了不同吸收剂摩尔浓度变化对吸收剂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MEA,所选用的两相吸收剂具有更高的循环负载量、循环吸收容量和循环效率,但其吸收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液相化学包覆法成功合成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和甘氨酸(GLY)改性的两种氨基改性硅藻土(DE)复合材料(即:APTS/DE和GLY/DE),并对气相甲醛进行了高效吸附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两种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系列甲醛吸附实验,对两种氨基改性硅藻土复合材料的甲醛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和朗缪尔等温吸附模型能准确地描述吸附过程;在20℃时,最佳条件下制备的APTS/DE和GLY/DE复合材料对气相甲醛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83 mg·g?1和1.14 mg·g?1。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且放热的;在硅藻土表面接枝的丰富氨基及其引发的席夫碱反应对复合材料高效吸附甲醛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态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地表水中的甲醛和苯系物各组分同时测定,并对分析条件进行优化,详细讨论了各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本方法能将甲醛与苯系物各组分分离,并可以使难分离同分异构体二甲苯分开,且不影响其他组分。本实验条件下,各组分校准曲线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加标回收率在9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5%。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同时适用于地表水水中甲醛和苯系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依据光催化净化原理,设计一种管状光催化空气净化器,以甲醛为实验污染物,与以往的平板式反应器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管状光催化反应器较传统的平板式反应器净化效果更好,降解效率提高14%。进行正交实验,得出对净化效率影响显著的因素排序为:环境温度>甲醛初始浓度>催化剂负载量;最佳催化条件:环境温度25℃,P25TiO2负载量1.0 mg/cm2,甲醛初始浓度0.7 mg/m3;在最佳催化条件下实验,甲醛的降解效率在2 h内可达到89%,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FCVD)系统中沉积a-Si:H和原位等离子体逐层氧化的方法制备a-Si:H/SO2多层膜.用快速热退火对a-Si:H/SiO2多层膜进行处理,制备nc—Si/SiO2多层膜,研究了这种方法对a-Si:H/SiO2多层膜发光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对a-Si:H/SiO2多层膜作快速热退火处理,可获得位于绿光和红光两个波段的发光峰.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下发光峰的变化.通过对样品的TEM、Raman散射谱和红外吸收谱的分析,探讨了a-Si:H/SiO2多层膜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光致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7.
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盐酸溶液中乙炔、氯乙烯的测定,在色谱柱前端安装氯化氢吸收管,由碳酸钠作吸收剂,从而对于色谱柱填料起保护作用,而乙炔和氯乙烯不与吸收剂作用并在色谱柱中分离测定,吸收剂 的使用寿命为每次进样1μl时,进样500次,色谱柱为2m×ф3mm内填GDX—202不锈钢柱,柱温为140℃,汽化室温度为60℃。试验结果乙炔的变异系数为3.2%,在0.10~0.15g/L范围内,回收率为97.8%~ 101%,氯化氢的变异系数为4.7%,在0.20~1.0g/l 范围内,回收率为98.7%~100%。  相似文献   

18.
接触法制硫酸是高中必修教材’“中唯一的用工业方法制取的物质,与实验室制法,差别很大,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有很多疑问,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将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作如下讨论,供参考。一、为什么用98.3%的浓H。SO。做吸收剂?当H。SO吸收SO;时,有下列两个过程同时进行:1气相中的SO。被H。SO。水溶液吸收后与溶液中的水分结合,而生成硫酸。2SO在气相中与硫酸液面上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蒸气,使酸液面上的硫酸蒸气分压增大而超过平衡分压,气相中的硫酸分子便不断进入酸之中。当吸收酸的浓度低于98.3%时,吸收液面上气…  相似文献   

19.
尿素/铵根溶液湿法同时脱硫脱硝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氨/尿素溶液湿法同时脱硫脱硝工艺在工业应用中存在脱硝效率不高的问题,在鼓泡吸收反应器中采用不同的吸收剂和添加剂,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湿法同时脱硫脱硝特性,并对吸收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pH值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在尿素/铵根溶液脱硫脱硝过程中,溶于液相中的氧对NO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而NO气相氧化是脱硝的主要作用机制;O2的存在是添加剂起催化作用的必要条件,SO2的存在对NO的吸收起到了协同促效作用.实验研究还发现,不同的添加剂对脱硫脱硝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不同,醇胺类添加剂具有缓冲和催化作用,且混合醇胺的效果更好,而高锰酸钾作添加剂时,脱硫和脱硝过程是相互竞争的.实验中尿素溶液的脱硝效率最高,而单一氨水溶液的脱硝效率最低;尿素能抑制亚硝酸分解生成NO,碳酸氢铵的加入使得吸收液的pH值下降明显,不利于氮氧化物的脱除.  相似文献   

20.
ACF酶催化空气净化材料的合成及甲醛降解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采用高分子材料与ACF(活性炭纤维)复合并负载模拟酶催化剂、纳米银杀菌剂,合成生态型空气净化复合材料;检测合成样品对甲醛的催化净化能力;进行样品抗茵测试。检测结果表明:试样对甲醛具有长期高效催化净化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茵率为100%;探讨了模拟酶催化分解甲醛的机理和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