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统筹背景下科学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条件适合的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加强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主导、引导与控制;拓展融资渠道,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树立鲜明的乡村意泉以吸引目标市场;注重乡村旅游产品层次的提高和营销;实施城乡旅游一体化战略,构建大区域旅游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旅游资源众多;同时作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的乡村旅游也独树一帜。但是,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和共同发展,尚需作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力图通过国家城乡统筹建设的政策作用,对成都市旅游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作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重庆正尝试以促进土地流转为契机的一系列土地改革。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而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促进重庆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分析了中国目前城乡用地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二调数据,深入分析了该研究区城乡用地的历史变化情况、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的办法和建议,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区的城乡用地优化配置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陕西省安康市旅游业发展及城乡统筹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基于旅游环境优化的安康城乡统筹发展模式:①以自然村庄为基准的构建休闲农业观光园的"村镇化"统筹模式;②以旅游景区为平台的构建服务体系的"小城化"统筹模式.  相似文献   

6.
城乡统筹视阈下中国全域旅游发展范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俊芳 《河南科学》2014,(1):139-142
以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为出发点,在研究城乡统筹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综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全域旅游发展构想.城乡旅游联动发展是统筹的关键切入点,途径在于资源整合、创新,任务在于产业融合、优化;城乡统筹的难题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全域旅游发展是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美丽中国之旅"建设是两者的结合点.基于城乡统筹视阈提出全域全产业链的"大城小镇嵌景区"旅游发展模式,并明确了其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构建巨鹿城乡产业梯度和谐出发,从县城、城镇和农业区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各自在城乡一体化试点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发展加工业、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合作组织的一系列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治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以刘易斯经济增长的通道说为视角,分析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城乡统筹和土地整治分属于两者关系的需求导向面和供给调整面,发挥土地整治对城乡统筹的支撑,必须搭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整治"有形"和"无形"通道,而与"通道"相契合的关键环节和落脚点,是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载体和具体抓手.重庆土地整治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取得了实效,其经验证实,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是利用"有形"与"无形"通道,抓住关键环节和落脚点实施"人地分离"的农地集中连片整治和"地随人走"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以便对土地及其附属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9.
孙炜 《科技信息》2013,(3):430-430,446
近年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二元结构,已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县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城乡统筹开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动、旅游扩容,可以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城乡发展的着力点与突破口。山东省诸城市针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采取优势资源核心带动、区位轴心聚集辐射、兼顾城乡联动发展的整合开发思路,规划建设了恐龙文化旅游区,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羽 《甘肃科技》2014,30(16):12-13
征地制度的本质问题是利益的调整,而利益的调整基本是在政府、集体、农民、企业之间的利益调整。政府的土地公权力应该重在管控而非收益。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制定中,应该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征地工作更好、更快、更稳妥的推进。  相似文献   

11.
陈学英 《科技资讯》2012,(13):240-240
本文对目前比较受人瞩目的城乡统筹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绍兴为例,探索了其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希望本文能为其他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成波 《科技信息》2011,(11):I0134-I0134,I0147
文章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依据重庆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深入分析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城乡统筹乡结合的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俭 《科技资讯》2009,(3):245-246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首先从宏观上分析探讨了城乡基础设施存在问题和进行城乡统筹的意义,分析了问题的原因,而后笔者从微观着手,基于笔者的项目经验,从六个方面具体给出了进行城乡统筹下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具体操作方法,全文从宏观到微观,既有理论基础,也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雷倩 《科技信息》2006,(7):28-29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各种权益也越来越有保障。但从总体上看,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生活质量提高不多、合法权益保障不力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从根本上说,这既是城乡差别发展战略及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也是市场机制按效率原则配置资源而同时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造成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赋予农民公平的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建立城乡平等的经济社会新体制,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所有农民共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带来的利益。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根本途径,以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来促进所有社会成员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村发展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城乡经济的有机结合;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步消除,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而乡村旅游因为具有良好的经济带动作用和社会效益,使其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可见,二者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以此为出发点,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重庆试验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科技资讯》2008,(32):180-180
重庆被确定为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后,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这为重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起到了助推剂的作用。但作为三农问题核心的农村土地问题,重庆农村土地流转仍面临诸多问题,必须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法律体系,健全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做好农民权益的保护,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不同的发展历程,发现两套制度的发展具有趋同的特点,表现为在财政支持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渐衔接,并在制度模式上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接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实践蕴含公民权利城乡平等、城乡均衡发展等理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两套制度有望合二为一,成为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基于城市化与增长极理论,重镇区规划,轻镇域规划,忽视城乡融合。"五个统筹"中的统筹城乡发展,基于城市化新理念,倡导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将这一思想应用到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则体现为:镇区与镇域规划并举、统筹发展产业空间、统筹管治地域空间、统筹协调城乡交通。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针对城乡发展失衡的现实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面对这一契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优秀的人才队伍、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强大的科技研发成果等特有优势,并通过采取明确服务对象,拓展服务领域,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以及结合当地城乡统筹发展需求,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等策略,积极为城乡统筹发展服务,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成都市区域内各区(市县)体育主管部门、体育协会、街道(镇)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针对目前我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在管理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以及形成原因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同时,结合成都市统筹城乡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旨在优化成都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资源配置、完善服务机构职能、科学健身方法、健康生活理念、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建议,为政府决策或同行学者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