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禅宗标榜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维方式渗入到我国古代诗歌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是使我国古典诗歌越来越强调"意",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诗歌理论、创作与欣赏方面都体现出一种"重意轻言"的艺术态势。  相似文献   

2.
社会之进步和科技之发展,给人类提供了极为丰沛之物质财富,然而,人类亦渐失自己之精神家园与灵魂。欲找回丢失之精神家园与灵魂,欲诗意地栖居尘世这个"唯一的天堂",人类之生活就须诗意化艺术化。林语堂提倡"生活的艺术",于他而言,生活即艺术。"生活的艺术"乃人生之一种积极之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和哲思情怀;"生活的艺术"是人生之一种生命存在之艺术体验,一种静观超然之精神境界;"生活的艺术"亦是一种高智、随性、细致、从容应对尘世之方式。故其热爱自然,于自然中感悟生活之真谛和生命之真如,于闲适中抽烟、钓鱼、听音乐、与古今中外之先贤达人心灵相契,细品生活之乐慢味人生之美,从而将平凡简单之生活升华至哲学与艺术之高度。  相似文献   

3.
"乌台诗案"后,仕途上一帆风顺的苏轼被贬黄州。精神的困顿,生活的贫穷,心灵的抑郁,使他转向了宗教,渴求在禅宗里安顿心灵,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苏轼接受禅宗的"明心见性","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五蕴皆空","心无所住","人生如梦"等义理,并将它们与儒道两家融合一体,"浩然不见其涯也"。在黄州,在赤壁,苏轼用他的如椽之笔写下三篇赤壁词赋,深刻体现了他对禅宗的认知和体悟。  相似文献   

4.
看山哲学     
任重 《科技资讯》2010,(3):181-182
文章以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为切入点,以"看山"为例,通过对东西方语言的自我界定的历程分析,归纳出"本意识联想"的概念。然后把"本意识联想"运用到"看山"的方法中去,从这种东西方分别特有的语言遗传差异中找到规律,形成"看山哲学",进而来解析东西方两大社会样态中的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差异性和关系链意义。  相似文献   

5.
其木格 《科技资讯》2012,(14):242-243
所谓的"二度创作"就是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对一首声乐作品而言,词曲作家仅仅完成了铺面的艺术表现,要把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用声音和情感准确,传神表现出来,则要依靠表演者的"二度创作"。音乐欣赏者对作品及词曲作家创作意图的理解,正是通过表演者的创造性表演来完成的。因此表演者"二度创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做好"二度创作",首先要了解作品,把握内容;其次,要把握作品的风格;最后,提高修养,增长所需知识,实事求是,一切从演唱者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6.
冯新平 《科技信息》2012,(8):183-184
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学强调行动、自由和责任,这三者构成了其责任伦理学的基本维度。萨特认为"行动"是人的唯一希望,是人生中唯一真实的。而他的"自由"则是一种被限制在"人道主义"之中的"相对自由",与"相对自由"紧密相连的则是他提出的"绝对责任",人自身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世纪所负的完全责任。  相似文献   

7.
吕氏"活法"说渊源自苏轼、黄庭坚的诗论,其内涵和表现更加丰富和有针对性。吕本中的"活法"论在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影响深远。从黄庭坚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到江西后学拘泥于此而不知变通,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其是杨万里和陆游的自出机杼,宋诗重新获得生命和活力,中间如果没有吕本中的提倡"活法",其过程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宋文玲 《科技信息》2010,(6):157-157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不同经历和学识的人,从不同社会角度审视其象,剖判其意,均可自成命题,因心而得,因此其象征意义颇丰。《天路历程》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寓言故事,作者班扬生动地描写了路途中的重重艰险,基督徒先从"绝望的泥潭"中挣扎脱身,路经"名利场",爬过"困难山",越过"安逸"平原,来到流着黑水的"死亡河"畔,"天国的城市"就在河的彼岸,这一切意象都充满了象征意义。通过对两部作品进行意象比较,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张昕 《科技信息》2010,(10):I0165-I0165
詹姆斯·乔依斯的短篇小说《死者》是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小说从现实和象征两个层面描述了"对死者的追忆"。通过对写实层面"死者"的追忆,也在象征意义上寓示着一切过去也是"逝者",从而突出《都柏林人》的主题:"精神瘫痪"。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小学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一直困扰着家长、学校和社会。新课改理念下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真正意义上提出了教育能否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进生转化是其工作重点之一。对此应从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来开始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禅宗讲究"不立文字,不落言筌",所以在弘法过程中,就出现了众多教育法,著名的有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越到后来,方法越多,又有捂嘴、拧耳、拳打、脚踏、割指等等。古典名著《西游记》表现了许多禅宗教育法,这些教育法与作品中的其它禅宗内容一道,使《西游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禅宗思想体系,大大深化了《西游记》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对经常出行的人来说,位置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车载导航仪到GPS手机,"导航"的身影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无处不在。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地图"的帮助。作为整个导航产业的"源头",导航电子地图厂商所扮演的"内容提供商"的角色,也将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比较分析表明,"逍遥"与道体在庄子哲学中有同有异。其同表现在:从境界看,"逍遥"与道体是同一形上超越境界,即都呈现着空虚寂静、主客合一、独立自在、无边无际、无为无名、无害无苦等境状特征;从途径看,"逍遥"与道体都是道家大德通过气功修炼达到的至高境界。其异表现在:庄子一方面从本体论角度将气功极境在义理、价值上判认为宇宙本源、本体即"道",另方面从人生论角度将气功极境在义理、价值上视为无害无苦、自在自适的人生最高理想境界即"逍遥"。  相似文献   

14.
皮艳华 《科技信息》2010,(12):I0166-I0167
自然界中存在着"生物链",同样作文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生物链",即作文正常的逻辑顺序: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这个前提下,笔者认为作文就是习惯,本文就将从作文教学"生物链"的角度来分析教师和学生构建作文教学"生物链"的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是一位主动探取西方思想资源的现代新儒家,其现代观是在中西思想激荡中形成的。冯友兰注重社会"新性",其所论说的"新性",不仅是从逻辑原点上说,更是从实践层面的一国、一民族及社会改革层面上说的;他依据社会"新性"来论述其开来、继往的现代观,其精彩之处,就在用开来与继往的辩证过程来表征"革命"这一范畴,他认为若忽视了革命亦是继往,则对于社会上的变革,必将产生误解。冯友兰对"制度"演进有深刻的认识,他以现代制度演进的实例,来支撑其社会"新性"的原理,这其实是冯氏的深刻之处。将辛亥革命视为中国现代化的步骤,则显示了冯友兰的理论卓见。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有位资深VC说过,创业者和VC就像是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每一匹千里马都在寻觅着能"慧眼识马"的伯乐。而世有千里马,伯乐却不常有。尽管风险投资有着神奇的"魔力",能把科学家抽屉里的技术成果变成"印钞机",但追求回报和收益是一切资本的"本能",风险投资也不例外。对于企业而言,能否融得资金关键是要向投资人证明自己的发展实力,说服力越大,其获得机会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7.
作为18世纪独树一帜的"反启蒙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一直以来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而其成名作的《论科学与艺术》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文明",被成为争论的焦点。但他所提出的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反思,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禅宗尤其是南宗禅在安史之乱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方方面面,对于这一时期文人的影响更是巨大。关于大历诗人与禅的关系,近年来学者们无论是专著还是单篇都有论述。不过这些论述多是从一个较宏观的层面来进行探讨。从微观上讲,禅宗兴盛后对大历时期诗歌在诗境、诗情、诗句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9.
摹仿与诗艺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对世界文艺理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诗学》中关于"摹仿说"的阐释,认为诗歌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手段,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富有想象力的摹仿,其中语言是衡量诗歌艺术的标准。亚里士多德首次系统地从理论上对诗作了分类,进一步区分了诗与其它艺术,实现了对诗的艺术本质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施江斌 《科技资讯》2010,(3):176-176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十分重视人格理想的教育,其教育的宗旨是通过礼乐教化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在孔子看来,艺术的本质是美善合一的,而这种尽善尽美的艺术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快乐,能够把人生带入一种自由的境域,从而塑造完美的人格,所以,儒家对于艺术有一种高度的自觉,"诗教"和"乐教"也自然成为儒家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