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尚增  王锐 《科技信息》2007,(11):177-178
自从1999年Napster出现以后,P2P技术发展异常迅猛,P2P应用流量在2004年底已经占据互联网60%的流量。如果有效检测和控制P2P流量成为新的课题。本文研究了P2P流量的特征和主要的检测控制方法,并实现了一种高效的检测控制方法。实验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P2P流量。  相似文献   

2.
将DTNB、OneR和BP神经网络算法集成用于P2P流量识别,构建了基于该集成学习算法的P2P流量识别模型。利用网络流量特征和机器学习中生成规则的集成分类算法将网络流量分为P2P流量和非P2P流量。所建立的P2P流量识别模型分为网络流量特征的获取、P2P流量特征选取以及建立流量分类模型三个步骤。采用十折交叉验证与测试集相结合的方法CTFCVWTS(combining T-fold cross validation with testing set)评估模型的合理性和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得出流量分类准确率平均为97.27%。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P2P流量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P2P技术飞速发展,应用形式不断多元化,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信息共享和直接交流的需要;但是同时也对其他网络应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高效可靠的P2P流量识别技术的研究刻不容缓.分析常见P2P流量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跨层特征的P2P流量识别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简述P2P的发展,分析P2P流量对主干网络的带宽占用问题及其危害,提出了两种采用Iptables扩展包基于特征字符串匹配限制P2P流量(特剐是Bt、eDonkey流量)的有效方法,并比较、分析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P2P应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P2P应用在推动Internet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占用可用带宽和网络安全等问题.由于P2P采用了动态端口等技术,使得传统的端口映射的方法对P2P流量的识别不再有效.如何有效地监测和控制P2P流量是网络测量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与C/S(客户/服务器)网络结构不同,在P2P网络系统中,每个节点扮演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双重角色:既向别的节点主动发起连接,又提供监听端口让别的节点连接;既从其它节点下载数据,又向它们提供着上传.基于上述事实,从五元组的流信息中提取出联入连接和联出连接,上行流量和下行流量两个特征.根据这两个特征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实时的P2P流量检测方案.在方案的设计中,解决了主动连接和被动连接判定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特征字符串匹配在P2P流量控制中的应用的说明,阐述了如何用主要数据包来识别P2P数据流及提高P2P流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P2P流量识别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用户之间信息的共享和直接交流的需要,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技术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P2P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丰富了网络中的应用形式,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问题。P2P应用大量占用网络带宽,极大地影响了网络性能。因此实现分类、标识和控制P2P流量越来越成为企业、网络运营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P2P技术的应用现状、P2P流量的特性以及当前国内外对P2P流量识别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几种典型的P2P流量识别技术,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了常见的P2P流量识别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大网络直径、主机既充当客户端又充当服务器这两个P2P协议基础特征来识别P2P流量的新方法;设计并实现了用来进行P2P流量识别的识别器。  相似文献   

9.
通过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来进行P2P的流量识别.首先给出P2P流量的特征,接着定义聚类特征树,然后通过扫描从网络中截得的数据得到相应的初始聚类树,最后计算初始聚类的贝叶斯信息准则值得到最终聚类结果.该方法能有效利用存储空间,避免了存储所有数据对象.同时还能够根据数据特征自动得到聚类数目,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与K均值算法相比较优.  相似文献   

10.
基于Panabit的P2P流量监控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P2P技术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类基于P2P技术的程序占用了大量的流量,如何有效地对P2P程序进行流量监控,是目前局域网络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部署低成本的Panabit流控软件,有效地控制了局域网中P2P程序的流量和所占用的带宽,提高了局域网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复合特征的P2P业务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了P2P流量统计特征,根据不同应用的流量模式和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流统计特征的P2P识别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对数据报文载荷信息进行检查,因此不受数据是否加密的限制,扩大了P2P识别的范围.论文将基于流统计特征的识别方法与端口法、有效载荷特征串识别法等结合起来,构成复合的P2P流量识别系统.实验数据证明,该系统不仅能识别出更多的P2P应用,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低的误报率和漏报率,应用到实际网络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前,P2P已发展成为Internet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P2P自身对网络资源的过度占用和安全性等问题,也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对P2P流量管理和控制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P2P流量预测与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多种针对P2P应用的管理策略的基础上,对校园网中的P2P流量不易监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对出口P2P流量进行控制的必要性,通过部署ALLot系统,有效监控了校园网中P2P应用数据流.  相似文献   

14.
张志琼  陈莉萍 《科技信息》2012,(24):65+68-65,68
P2P技术采用"无集中服务器"工作模式,能充分利用客户端资源而优化文件传输的能力,但同时也导致网络带宽资源的极大消耗。本文将在分析各类流量控制方法利弊的基础上,以某高校为例,讨论在校园网中进行P2P流量控制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5.
对P2P的网络流量进行识别是P2P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难题,为了实现对其管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P2P流量分类管理模型.首先获取P2P网络流量数据,然后将获取的样本数据输入SVM并对SVM进行训练,最后将测试样本数据输入SVM进行P2P流量分类管理.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漏报率.  相似文献   

16.
P4P技术的提出,主要是因为传统的P2P技术网络传输压力大且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运营商在P2P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P4P技术,目的是优化互联网流量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刘明利 《科技信息》2011,(26):215-215
P2P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迅速发展,其应用不断增长,势必导致非主要网络应用引起带宽挤占和延迟的增大,在不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的条件下,将严重影响正常的网上办公教学。文章分析在校园网内进行流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流量的P2P动态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目前的P2P应用开始采用随机端口、隧道和加密等技术,传统检测方法的识别率逐渐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流量的P2P动态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对不同检测方法的误报率和漏报率的影响,采用流量阈值机制动态地选择检测方法,并通过将负载均衡的思想运用于流量阈值的调整,实现了一种变步长的自适应算法,提高了...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互联网P2P流量大量占用带宽,ISP难以参与管理,P2P系统缺乏自优化策略的难题,提出了基于ISP-join的动态P2P流量优化模型.该模型主要依照时序从自治域划分管理、网络测量和拓扑感知、动态带宽流量反馈3个方面阐述了新的P2P流量动态优化方法,并且实现了以DDP域发现协议为核心的原型系统.从而可以调整和维护自治域自身和域间的信息,优先域内连接,保持覆盖网的拓扑一致性.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表明,该模型在ISP的参与下能实现P2P流量的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20.
张文  侯立东 《科技咨询导报》2007,(6):118-118,120
P2P(peer-to-peer)应用程序的使用愈来愈广泛,这些应用产生的网络流量可以占到网络总流量的50%以上,从而对其他的网络应用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FTP、HTTP和BitTorrent数据流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标志位进行P2P流量识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