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在《易经》中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状态,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无极)之后,而后形成万物(宇宙)的本源。“空间太极计划”正是去探寻引力波,在解开宇宙的起源、形成和演化之谜的路上向前一步。  相似文献   

2.
小易 《科技智囊》2011,(10):75-75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这句话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通常人们所说的"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节取自此。太极也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是悠悠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但什么是太极?太通大,极之大也谓之太极,"太"字便包括了一切。道家的历史称太极有五个名词: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  相似文献   

3.
封面说明     
正封面取自国画"无尽无极",是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为李政道先生所作.它体现了深奥的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宇宙产生于似乎是静态的阴阳两极对峙——似静欲动的太极结构孕育着巨大的能量,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现在它已成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徽标.非常感谢李政道先生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意我们将"无尽无极"用作本刊的封面.  相似文献   

4.
封面说明     
正封面取自国画"无尽无极",是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为李政道先生所作.它体现了深奥的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宇宙产生于似乎是静态的阴阳两极对峙——似静欲动的太极结构孕育着巨大的能量,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现在它已成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徽标.非常感谢李政道先生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意我们将"无尽无极"用作本刊的封面.  相似文献   

5.
封面说明     
正封面取自国画"无尽无极",是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为李政道先生所作.它体现了深奥的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宇宙产生于似乎是静态的阴阳两极对峙——似静欲动的太极结构孕育着巨大的能量,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现在它已成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徽标.非常感谢李政道先生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意我们将"无尽无极"用作本刊的封面.  相似文献   

6.
封面说明     
正封面取自国画"无尽无极",是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为李政道先生所作.它体现了深奥的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宇宙产生于似乎是静态的阴阳两极对峙——似静欲动的太极结构孕育着巨大的能量,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现在它已成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徽标.非常感谢李政道先生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关于儒学"太极"概念,蕅益智旭以出家人特有的方式进行诠释。智旭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本原,这一本原具有阴阳之理,阴阳变化之神妙过程中化生万物;同时,太极和万物之间是一种体用关系,太极为体,万物为用。在无极与太极的关系上,智旭表面上赞同周濂溪,暗中又借鉴朱熹的观点。智旭还提出"太极妙理"说、阴阳善恶观等。智旭是站在佛教世界观的立场上诠释儒学理论范畴,其本义是在介绍佛学,藉儒说佛,会通儒佛。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法一直深受阴阳思想的影响,太极图是阴阳思想和太极思维的直观表现,因而以阴阳鱼太极图为视角对古代礼刑关系进行创新阐释极具合理性。阴阳鱼太极图由黑白两色的鱼形相互缠绕而成,呈现出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并相互斗争的关系。"阴阳二极,一静一动",把礼比作阳极,把刑比作阴极,并结合太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特点,阐释"刑中有礼,礼中有刑"这一关系。以阴阳鱼太极理论阐释影响中国古代法变化的各种因素:在构图上,左边的阳鱼呈上浮趋势,右边的阴鱼呈下沉趋势,根据这一位置特点,阐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一礼刑阴阳关系变化的典型例证。中国古代礼刑关系是中国古代法律最重要的部分,而作为阐释礼刑关系的新视角,太极图具有独特的中国古代法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太极瑜伽",将两大东方古老的养生术——"太极"和"瑜伽"巧妙地融会贯通,以太极拳架入手,再与瑜伽的意识、呼吸、体式相结合,形成动中生静、静中寓动,诠释出阴阳互为其根、虚实转换的理念,成为近年来深受大众欢迎的一项新兴的"Mind-Body"健身项目。但因为两者文化发源的土壤、内涵、哲学思想等层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对其结合也引来一些质疑声。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相关太极瑜伽的文化理念和核心技术特点整理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使人们能够客观、正确、全面地认识太极瑜伽,为其更广泛地传播、发展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易经》六十四卦中,最重要的是乾、坤两卦,因为二者最集中代表了两仪的原生力量。从无极到太极,继太极的初始状态后,这种力量进一步分化和延展,从最初的混元衍生出——阴、阳。说到阴、阳,最充分的体现就是男、女,在他们的身上,乾、坤两者的特性也完美的呈现了出来。因此,男、女之间那种天然的互补性,是从本源中就承载了阴阳之间相辅相成的特性——在和谐统一的过程中既保持相对的独立,又在一定程度上可转  相似文献   

11.
一个哲学的逻辑结构,是指其哲学体系内在的哲学范畴的逻辑发展及诸范畴间的内在联系,是其哲学在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思维结构情境下所构筑的逻辑体系或理论形态。李柏宇宙本体论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是无极,而在无级之下是太虚、元气、太极、阴阳诸范畴,从他对这些范畴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周敦颐、张载对这一问题的论述都有所吸收和消化,同时他也受到邵雍象数学宇宙论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科技智囊》2006,(4):74-75
《易经》六十四卦中,最重要的是乾、坤两卦,因为二者最集中代表了两仪的原生力量。从无极到太极,继太极的初始状态后,这种力量进一步分化和延展,从最初的混元衍生出——阴、阳。说到阴、阳,最充分的体现就是男、女,在他们的身上,乾、坤两者的特性也完美的呈现了出来。因此,男、女之间那种天然的互补性,是从本源中就承载了阴阳之间相辅相成的特性——在和谐统一的过程中既保持相对的独立,又在一定程度上可转化、可融合。道家对此有形象的阐述:男性一身都是阴性,就是有一点纯阳;女性一身都是阳性,就是有一点纯阴。“阴阳和合”在一起不就是一幅完整的太极图吗?!所以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男女之间都有逆转的现象:男人也有女人的敏感和脆弱,  相似文献   

13.
《河图》八卦关系论--兼与北京大学易学课题组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大学易学课题组研定的《河图》中八卦数位,存在四卦有误,主要表现在《离》、《震》、《巽》、《坎》卦性之阴阳与《河图》中的白圈、黑点及其数的奇、偶不能相应、阴阳两仪中阴卦卦数之和与阳卦卦数之和不能相等四大方面,而根据太极生两仪至生成六十四卦的“生生”规律,可以得出并认定八卦在《河图》中数、位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阅读古史籍或古诗文时,经常会接触到"四象"这个词。那么,中国传统的四象到底是指什么?根据《辞海》,四象一谓指春、夏、秋、冬四时;或谓指分布于四方的水、火、木、金;或谓指四时变化。古人认为白天、黑夜,四时变化皆由阴阳两种势力产生,曰:"两仪生四象"。《易经》中,乾对天,主阳;坤对地,主阴。两仪即阴阳或天地,四象即: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周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  相似文献   

15.
李扉 《科技信息》2012,(12):116-116
本文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本身特点,从教学与数学文化相结合、分层次教学、"静"与"动"结合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四个方面,对《线性代数》考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3,24(1):91-94
太极未判,天地人三才函于其中,谓之混沌,言天地人浑然而未分也。太极既判,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兼清带浊者为人。轻清者气也,重浊者形也,形气合者人也。故凡气之发见于天者,皆太极中自然之理。运而为日月,分而为五星,列而为二十八舍,会而为斗  相似文献   

17.
冯玉娟 《科技信息》2010,(35):J0246-J0246,J0292
0前言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要求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太极拳法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动作形态要求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同时太极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抵抗过度的亢奋情绪对人体的伤害,例如愤怒、伤心等有害情绪。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主水、藏精,精生髓而填脑。肾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后天的水谷精微物质有赖于肾的化生。骨、髓、脑的生长及齿、发的生长脱落与肾密切相关。肾分阴阳,肾阳重命门之大,为水大之脏;肾阴以阴水为基础,阳大为功能。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人体生理机能方面的动态平衡。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富元阳,只宜固藏,不宜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存在的拒动、误动以及触电电流信号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沌信号时域波形包络特征的触电电流混沌检测方法.利用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敏感和对噪声免疫的特性,根据混沌理论,采用矢量分析方法,提出待测信号相位的检测方法;依据混沌系统不同状态时输出x时域波形包络线的差异性,提出将x时域波形极值点序列标准差作为衡量波形包络线波动特征的指标,自动判别混沌系统的临界状态;在此基础上,采用矢量分析方法,提出一种触电电流幅值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混沌判据可准确判断系统周期状态和混沌状态,能够从总剩余电流中检测出触电电流信号,平均检测误差仅为4.64%.  相似文献   

20.
河南焦作博爱《李氏家谱》的发现,揭示了太极拳与太极养生功、无极养生功之间的渊源关系。首先对《无极养生功》、《李氏家谱.太极养生功》和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拳谱进行了分析,然后比较了几个流派的太极拳架,指出太极拳根源于无极养生功,即太极拳是由无极拳演化而来。期间,太极拳经历了李岩、李仲、陈王廷共创阶段,陈长兴、陈清平、李鹤林发扬完善阶段,王宗岳、杨露禅、武禹襄传播阶段。创拳地点在博爱唐村千载寺,唐村千载寺为太极拳的渊源圣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