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可降解地膜覆盖抗旱造林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抗旱造林,几年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推出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抗旱集水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相对节约造林投资。  相似文献   

2.
两行一带造林技术是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利用人工或机械整地.人工造林种草、带状混交、窄林带的造林摸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造林成话率和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抵御旱害,提高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新植幼苗幼树生长量,进一步提高对干旱等不良环境的抵抗性,创新了在造林栽植穴土壤中增添灌草隔离层来抵御旱害的造林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地区荒山植苗造林,在栽植穴土壤中增添野生灌草隔离层,对提高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全N、P2O5、K2O的含量及促进新植幼苗幼树生长量的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浅谈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红 《科技信息》2011,(13):780-781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要改善其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造林成活率,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平喜  周卫东 《甘肃科技》2016,(13):141-143
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生态治理难度大的土石山区,从设计的原则、整地方式、造林密度、造林时间及方法、树种选择及质量要求入手,严把整地、苗木、栽植、浇水、覆膜关;综合应用针叶树带土球提早或延迟栽植,落叶树深栽深埋、截干造林,客土栽植及抗旱造林综合配套新技术(生根液、保水剂、地膜覆盖、控水袋的应用),使项目区一次性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保存率达到了92%,对项目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今后同类地区抗旱造林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王春芳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6):59-59,169
水分亏缺一直影响着干旱半干旱浅山地区的人工造林.近年来对造林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提高整地质量,通过降低造林密度和拉大行距汇集地表径流,采用壮苗是该地区造林成活、速生的三项基本技术措施.严格实施这三项基本技术措施,是取得人工造林成功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7.
陕北地区文冠果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陕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通过对文冠果造林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以造林地选择、整地方式、造林季节、苗木规格、造林方法、栽植密度、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8个方面为核心的文冠果造林技术。这一技术对于文冠果这个优良生物质能源树种在陕北地区及其自然地理条件相似地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康发慧 《甘肃科技》2008,24(7):166-168
通过对侧柏苗浇水覆膜、浇水未覆膜、未浇水未覆膜三种方式造林对比实验,成活率分别为92.83%、36.2%、7.83%,浇水覆膜造林成活率最高,在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山造林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冯小英 《甘肃科技》2013,29(14):150-151
在详细介绍了刺槐的各种特性以后,结合干旱区造林的立地条件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刺槐造林技术要点,其中包括育苗、造林、注意事项以及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并全面介绍了刺槐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浅谈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换梅 《太原科技》2010,(2):78-79,86
从抗旱树种的选择,土壤集水、蓄水和保墒抗旱技术以及保水剂和化学抗旱剂抗在旱造林技术中的运用等方面,阐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有严重季节性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龙江县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对加快和创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齐齐哈尔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植苗造林是建设好生态市、园林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齐齐哈尔市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实际,切实做好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是搞好本地区植树造林工作的根本要求和关键所在。本文作者通过研究认为干旱是影响本地区造林"三率"的主要灾害性因子,给出了"三大一深"、容器苗雨季造林等六大抗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李宏伟  王惠萍 《甘肃科技》2008,24(3):131-134
通过对干旱荒漠区深栽造林地内浅层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规律的观测研究,总结出在适宜深栽造林地段深栽造林后,不会改变林地内浅层地下水的动态平衡,对于开发利用我国西北广大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从而发展林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贺爱琴 《科技信息》2012,(15):471-471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这里十年九旱,平均年降雨量260—390mm之间,而且多集中在七至九月份,春季干旱少雨,时有大风,沙尘暴侵袭,夏季干热、冬季干冷,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样的气候环境,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做好以下这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干旱是我市大多数地区造林的限制因素之一,尤其是后山地区,春雨极少.形成年年春旱。有时甚至四季干旱。一般年份,从3月开始.气温逐渐回升,土壤开始解冻,风力日益强劲,土壤中积累的水分急剧蒸发,使土壤处于干燥状态。这种情况持续到6月以后.有时需到7月上旬。7月中下旬集中降雨后,才能消除造林地的土壤干旱状态。新造的幼林成活、生长。完全依靠前一年土壤中积累的有限的可利用的水分。因此,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能否成活取决于前一年造林地土壤对天然降水的接纳、积蓄。  相似文献   

16.
抗旱耐盐碱准常绿饲料树种四翅滨藜的引种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志翯 《甘肃科技》2004,20(4):145-146
通过对四翅滨黎的引种栽培试验,成功地总结了适于干旱、半干旱黄土地区的育苗、造林技术措施,具有很强的使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令爱军 《甘肃科技》2013,(19):168-169
侧柏和刺槐是甘肃武山县的主要乡土树种。主要介绍了两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浅山半干旱地区侧柏刺槐裸根苗混交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拉丁方设计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根幅银中杨大苗造林成活率及当年高,径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根幅35cm和25cm的较15cm的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28和21个百分点;根幅35cm和25cm的较15cm的当年高生长量分别提高246%和65%,当年径生长量分别提高83%和37%;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采用二根一干或二根二干的银中扬大苗造林,根幅以35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9.
王俊斗研究的在干旱地区利用长效覆膜植树技术成果,利用环形土包和薄膜培土,具有防寒、防风、长效性等特点,有利于秋冬两季造林。采用膜下渗水保墒技术,保持水分持久,利于树苗成长,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尤其适合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春秋两季植树造林。该项技术能够降低植树成本,缩短树木成材年限,提高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推广价值高。项目在赤峰市12个旗县区进行了试点工作并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连续3年的对比试验示范,测试出覆膜造林育苗越是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越显优势,成活率由普通造林的26%提高到95%,  相似文献   

20.
干旱半干旱地区银中杨育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中杨的选育成功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寒冷地区提供了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为发挥银中杨的这一优良特性,本文对银中杨的苗木繁育技术、丰产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