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此时,佛教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东传日本具有其历史必然,已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交流。同时,佛教经过印度、朝鲜特别是中国长时间的吸收沉淀,融合了各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更是对日本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艳  鲁俊 《科技资讯》2006,(5):227-228
当前,由于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国的城市和建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照搬西方建筑,而失去了其本来的面貌。作者试图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住宅的同异性,强调日本在精神方面采取保护自身民族传统,另一方面尽可能多地吸收外来文化的态度。从而肯定了中国的城市和建筑,应该有中国的美,中国的韵味。  相似文献   

3.
从弥生时代开始一直到江户时代,日本一直处于中国大陆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这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汉字、儒学、佛教的东传以及古籍和艺术的传入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日本文化正是在大量吸收中国古代文化的过程中加以创新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日本佛教是在吸收中国佛教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在日本佛教的本土化进程中,"外来"的佛教不断地吸收日本的传统文化,当与本土的文化精神发生冲突时,也大多呈现出"外来"的佛教向本土的传统文化妥协的倾向。日本对于佛教的接受与发扬,或者说日本佛教的本土化进程,就是一个使外来文化不断向本民族文化妥协,最终融化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的过程,这在其他民族的佛教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是中国图书对外交流的高潮,以中国书籍输入日本为主,为日本吸收汉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语言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从汉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并广泛使用。同时依据汉字发明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并且制造了和制汉语和国字。在日语的词汇中,汉语词汇占到接近一半,汉字已经成为日语文字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语词汇深深地扎根于日语中,促进了日本对文化的吸收,也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江户幕府严禁日本人出国,偷渡出国者死罪,因此形成了清朝商船定期开往日本进行贸易的特殊时期。本文以清朝商船为媒介,通过研究日本人接触中国商人、汉文书籍的受容、僧侣的东渡、日本漂流民,发现日本虽然处于锁国时期,却没锁住日本人了解中国、学习中国的热情,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方面一直显示出积极主动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从特定意义上讲,日本国家发展的过程,就是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日本在其发展历史上曾对隋唐文化、西欧文化、美国文化大量的引进和吸收,相依相伴的就是日本历史上的三大社会变革,即大化革新、明治维新和战后改革,从而实现了国家的长足发展。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引进和移植,并没有使日本走向全盘外来化的道路,而是做到了合理的吸收和再创,国家获得了一次次的飞跃,个中成功经验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9.
从特定意义上讲,日本国家发展的过程,就是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日本在其发展历史上曾对隋唐文化、西欧文化、美国文化大量的引进和吸收,相依相伴的就是日本历史上的三大社会变革,即大化革新、明治维新和战后改革,从而实现了国家的长足发展.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引进和移植,并没有使日本走向全盘外来化的道路,而是做到了合理的吸收和再创,国家获得了一次次的飞跃,个中成功经验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们的流行音乐一直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之中,随着西方乃至亚洲其它地区的现代流行音乐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作为我们自身的本土流行音乐文化如何去学习、借鉴并吸收,成为每一位音乐人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和课题。本文试图通过滨崎步这位歌手及其音乐现象去探究日本流行音乐的社会环境和工业水平。并从中加以反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求职日本     
日本是离中国最近的发达国家,日本古代文化全面承袭中国文化,在近代受西方的文化和经济影响较多。因此去日本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一直是我们出国留学的很重要的渠道。去日本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周恩来总理和鲁迅先生都曾在日本求学过。现在日本学习和工作的中国人大概有40万之多。  相似文献   

12.
李斌 《世界博览》2008,(23):76-80
近代西方的船坚炮利迫使闭关锁国的、在科学上后进的中国和日本都走上了改革的道路。不同的是明治政府全面吸收西方文化,以教育现代化为突破点,成功地实现了日本科学与西方科学的对接。  相似文献   

13.
日本自古就在各个方面,从国外吸收了很多当时先进的文化。因此,有些人会说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化,全部都是对其他国家文化的模仿。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本文以茶道为例,对日本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文化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通过分析得出日本不仅有文化,而且是在吸收别国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和本国相应的文化,是具有本国特征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不仅是汉代以降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构成15世纪以来整个东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儒学有两次大的发展。第一次是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儒学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从鲁国的一种地方性学说逐渐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主流和国家意识形态。第二次是从汉代到宋明时期,儒学又逐渐传播到包括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形成了韩国儒学、日本儒学和越南儒学,成为东亚意识的重要内容。第一次大发展,儒学不断吸收融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其他思想流派;第二,儒学则不断吸收融合了佛教、…  相似文献   

15.
日本茶道是日本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茶和饮茶文化都是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人在品荼时融入了佛教的禅宗思想,茶禅一味形成了具有独具文化特色的日本茶道。日本荼道的精髓在于和静清寂,它可以称之为茶道思想的精辟概括和总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同时日本茶人在荼事时也遵循了相应的文化礼仪,这体现在主人对客人的用心上。文章从日本茶道具有的和敬清寂、茶禅一味、礼仪文化进行分析,从而论述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日本自古以来就善于根据国情选择性吸收、利用外来文化,实现其社会和文化的跨越式发展,该发展模式经过了“和魂汉才”与“和魂洋才”的阶段。以日本儒学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分析其儒学中所体现的“和魂”“汉才”精神以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可知“和魂汉才”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兆忠 《世界知识》2008,(23):64-64
检讨起来,两种东西深刻地制约了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一日“大中华”,一日“大西方”。从文化心态上说,前者表现为华尊夷卑、崇内鄙外的文化自大,后者表现为崇洋媚欧、“月亮也是西方阿”的全盘西化。从思维方式上说,前者一切皆从中国寻找根据,以中国的尺度对日本加以裁剪,按照这种逻辑,日本的一切来自中国,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翻版;后者处处从西方寻找根据,以西方的标准对日本的一切作价值判断。其共同之处,就是都不把日本当作一个独立存在的对象对待。  相似文献   

18.
从汉字传入日本到日本文字"假名"的形成,大约经过六百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日本通过汉字还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迅速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日语语言文字的发展.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日语特点的日本文字-日语.  相似文献   

19.
贺茂真渊在《国意考》中,通过剿斥儒家道统,吸收道家的哲学思想,清理出“万叶空间”来安放自己的国学古道,为建构日本文化之绝对主体奠定了基础。“万叶空间”中的主体缺乏神圣性,于是催生出本居宣长以神道作为日本文化之绝对主体的后续举动。近世以来的日本文化,对自身绝对主体的强烈诉求,是复古国学最终转向复古神道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国体育文化的本源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入手,论述了体育文化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历史源流.指出,中国体育文化的形成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吸收外来文化将会给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促进中国体育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