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的组织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小菜蛾幼虫感染颗粒体病毒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感染颗粒体病毒后16小时,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核开始膨大,细胞亦随之增大。26小时后,气管基质细胞和肌膜细胞的核开始膨大,而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染色质扩散,有的充满了整个细胞。56小时后,在染色质中出现蒴状体。104小时后,所有敏感组织的细胞内都充满了蒴状体,部分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开始溶解,向血腔释放出蒴状体。在整个病变过程尚未观察到中肠、马氏管、血细胞和神经索发生病变。幼虫感染颗粒体病毒后第六天,电镜观察表明,在脂肪细胞和表皮细胞的核和质中都存在大量蒴状体和少量病毒发生基质与病毒粒子。而中肠细胞完整,绒毛清晰可见,在核内有杆形病毒粒子,但未观察到蒴状体。在中肠细胞质内尚未见到病毒粒子和蒴状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由类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like Organism,简称RLO)引起的赤眼蜂病的病征、症状、病原体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对赤眼蜂的感染和防治、鸡胚培养和小白鼠接种试验等,并就上述问题及类立克次氏体对赤眼蜂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泥鳅早期胚胎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卵裂期,有些线粒体内含有片层状类脂物,或者含有糖原颗粒,有些线性粒体嵴呈同心圆状。在胚胎细胞中也有片层状类的,其中有些片层体内含有黑色糖原颗粒,类似于次级溶酶体;外包一层单位膜的卵黄颗凿起始含无定形的卵黄物质然后卵黄中间出现空泡,不久卵黄颗粒中一粒体,膜性物质核糖体样颗粒,糖原颗粒和小的卵黄粒。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甘薯珠心细胞衰退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发育成熟的珠心细胞,随着胚囊的发育和扩展以不同的方式衰退。在细胞质原位自溶方式,细胞质中的核糖核蛋白体密度迅速下降;细胞中可见许多被溶解的细胞组分的碎片;细胞核的染色质团块逐渐减少,核膜消失。最后在细胞中仅剩下细胞核和淀粉粒残体。在内质网对细胞质的吞噬和分隔方式中,同心环状和平行叠置的粗糙内质网大量增生,同时槽库膨大,并对细胞质组分进行分隔和吞噬;内质网膜膨大、断裂、分解,核糖体仍然存在,原生质体对电子染料的亲和性增强;接着质膜、液泡膜消失,原生质变为电子致密的物质。  相似文献   

5.
虎纹蛙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病毒感染细胞超薄切片中的病毒 ,发现细胞内病毒为二十面体对称结构 ,由衣壳、核心体和其间的非电子致密层构成 ,大小分别为 (12 5± 7)nm (N =2 5 ) (角对角 )、 (84± 7)nm (N =17)和13nm ,在感染细胞质中形成病毒发生基质 ,成熟病毒粒子在胞质中可积聚呈晶格状排列 ;病毒自细胞出芽释放时获得源于细胞的囊膜。回归感染证实虎纹蛙病毒的致病性 ,该病毒对虎纹蛙幼体和幼蛙敏感 ,浸泡和肌注感染死亡率为 10 0 % ;病毒可感染成蛙 ,但并不致死 ;肝脏和肾脏是病毒的感染器官 ;培养细胞内和释放进入培养液中的病毒粒子对虎纹蛙均具有感染性 ,说明虎纹蛙病毒的囊膜不是感染所必需的 ,缺乏囊膜的核衣壳也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6.
为害广州市郊龙洞一带松树林的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经常感染病毒病。我们曾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种病毒的形态,确定为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这种病毒感染马尾松毛虫幼虫的中肠细胞,感染部位为细胞质。病毒粒子包容于多角体内,(图1)每个感染细胞有大量的多角体。多角体近园球形或椭园,大小相差颇大,直径0.40至3.50微米。多角体可被0.03M 的炭酸钠水溶液所溶解,溶解后释放出大量的病毒粒子(图2)。病毒粒子由一个电子浓密的核心及周围较透明的薄层外壳所构成。多数病毒粒子呈多边形,直径30至50毫微米(图3)。每病毒粒子常由一层较大的透明层所环绕。  相似文献   

7.
野生大豆绒毡层属分泌型,在发育过程中始终是单核。绒毡层细胞是花粉外壁孢粉素的主要来源;在不同的发育时期,绒毡层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将孢粉素传递到花粉囊中:(1)减数分裂时期,绒毡层细胞的内质网形成大量膜包原生质小泡,这可能是绒毡层细胞适应孢粉素大量合成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此时只有少量乌氏体被排到径向质膜外方。(2)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分泌出大量无定形的孢粉素团块进入花粉囊中,而成为花粉外壁孢粉素的最主要来源。(3)单核花粉时期,绒毡层细胞内切向质膜形成港湾结构,原乌氏体在其中发育成乌氏体;这些后期形成的乌氏体可能与花粉外壁覆盖层的进一步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阿新兰和过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染色法对短蛸(Octopus ocellatus)消化系统各器官中粘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将粘液细胞分为红色(Ⅰ)、蓝色(Ⅱ)、紫红色(Ⅲ)和蓝紫色(Ⅳ)4种类型.短蛸口膜、口球、胃盲囊、肠、直肠、肛门侧瓣、前唾液腺和后唾液腺均有粘液细胞分布,而食道、嗉囊、胃和肝胰脏没有粘液细胞分布.口膜外上皮内粘液细胞较多,多为Ⅱ型;口球中副舌腺内含大量粘液细胞,多为Ⅱ型.胃盲囊侧褶基部粘液细胞较多,其中Ⅰ型最多,Ⅱ型次之,Ⅲ型和Ⅳ型很少;侧褶中部小褶上的粘液细胞全为Ⅱ型;侧褶游离端粘液细胞全为Ⅰ型.肠、直肠和肛门侧瓣粘膜上皮内均有大量粘液细胞,多为Ⅱ型.前、后唾液腺内均存在大量粘液细胞,其中前唾液腺中多为Ⅰ型和Ⅲ型,后唾液腺中Ⅳ型最多,Ⅱ型次之,Ⅰ型和Ⅲ型较少.  相似文献   

9.
在钾素营养胁迫条件下,对根结线虫感染番茄根部所诱导的巨型细胞细胞壁的应答变化进行了研究.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巨型细胞细胞壁及其壁内生体异常的补偿性增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该现象表明这种壁内生体的增生有助于提高巨型细胞的营养物质的转运能力和效率.观察结果肯定了缺钾条件下壁内生体在数量和大小上的增加是巨型细胞的胞壁对不利营养状况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线虫在环境钾素营养缺乏条件下,可以改变巨型细胞对营养物质的装载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葡萄(VitisviniferaL.)的花药和花丝为实验材料,观察了葡萄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葡萄的花药和花丝经诱导都可形成胚性和非胚性两类不同的愈伤组织,与外植体来源无关,胚状体经胚性愈伤组织产生.(2)胚状体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表层或表层以下的单个细胞,这些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染色深,在表层者易于脱落而处于单个离散状态,它们的第一次分裂有均等分裂,也有不等分裂,经2细胞、3细胞、多细胞原胚等阶段发育为成熟的胚状体.(3)葡萄胚状体具有与双子叶植物合子胚相似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1.
水胺硫磷对草地贪夜蛾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电镜观察表明?400ppm水胺硫磷药剂处理草地贪夜蛾细胞30min时,线体内膜上的嵴开始部分离解,细胞内空泡、囊泡明显增多,该药剂处理1h后,细胞核周腔开始部分膨大,核厝部分离解;随着药剂处理时间的延长,线粒体内膜上的嵴渐渐消失,整个线粒体形成双囊体状结构,最后,有的线粒体解体,该药剂处理9h后,部分细胞的核膜完全溶解,核质散逸到细胞质中,上述结果表明,水胺硫磷不仅具有抑制昆虫体内乙酰胆碱酰酶的  相似文献   

12.
对虾白斑症病毒体内外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SSV可经注射、投喂或共居感染克氏螯虾和日本沼虾,病毒感染的组织匀浆物注射后发病很快,但蔗糖介质纯化的WSSV注射后发病较慢,Ficoll-400介质纯化的WSSV注射后发病时间介于前二者之间。中国对虾细胞内WSSV一般每个囊膜只含一个核衣壳,但此毒种经克氏螯虾反复增殖后,多粒包埋的病毒粒子明显增多。从病虾的每克鳃可提出约0.66mg的WSSV。含WSSV的血淋巴或组织匀浆液感染8种昆虫细胞后,传代2次仍未观察到病毒在其中复制。  相似文献   

13.
马立克氏病病毒meq基因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不同致病型毒株meq基因序列,meq基因产物及其细胞内表达特性和meq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探讨马立克氏病病毒致瘤基因meq功能。完成了648A,CV1988/Rispens,814,广西地方毒株G2,N,0093,0095,0297,0304共9个MDV毒株meq基因的序列测定。MDV不同致病型毒株的meq基因序列相对比较保守,它们相互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很高;与所有7个致瘤的MDV毒株相比,在2个MDV-1弱毒疫苗CV1988/Rispens株和814株发现有二个特征性位点突变。此外,还在其ORF中首次发现含15个氨基酸残基(EELCAQLCSTPPPPI)的2个重复和含6个氨基酸残基(PPICTP)的4个重复,全分布在MEQ蛋白C-端的转录激活域内。MEQ蛋白的表达仅局限于感染细胞的核内,而且随感染时间增加。具有从核质向核仁和核膜转移趋向;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试验证实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细胞裂解物中有大小约为60kD的特异带,利用表达的MEQ蛋白产物免疫BALB/c小鼠,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被克隆并与MD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做免疫荧光试验(FA),获得4株稳定产生抗MEQ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其中3G12E6单克隆抗体能够检测到MDV致瘤株感染的CEF及自然MD肿瘤细胞中表达的meq基因产物,而CV1988/Rispens感染的细胞则未检测到,发现细胞内表达的meq基因产物可明显促进MDVGA株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感染及增殖。研究结果表明,meq基因在感染细胞内的表达水平是MDV增殖和致病,致瘤的分子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鲎黄色结缔组织营养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对中国鲎营养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营养细胞为鲎黄色结缔组织的主要构成细胞.营养细胞往往外包基膜,胞质中含有丰富的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营养细胞由结缔组织中的营养母细胞分化而来.营养母细胞的细胞质膜特别发达。胞质少;原始营养细胞胞质增大许多,核质比变小。细胞器增多,特别是线粒体和内质网数量增多;随着营养细胞的发育,胞质中形成大量的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是鲎机体营养的储存库.营养颗粒被消化过程中。形成结构各异的残余体.  相似文献   

15.
以葡萄的花药和花丝为实验材料,观察了葡萄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葡萄的花药和花丝经诱导都可形成胚性和非胚性两类不同的愈伤组织,与外植体来源无关,胚状体经胚性愈伤组织产生。2.胚状体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表层或表层以下的单个细胞。这些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染色深,在表层者易于脱落而处于单个离散状态,它们的第一次分裂有均等分裂,也有不等分裂,经2细胞,3细胞,多细胞原胚等阶段发育为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杆状病毒的提取纯化及病原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病毒纯化技术及电镜检测 ,发现患病的中国对虾体内有带囊膜的杆状病毒 .该病毒粒子大小为 (3 0 0~ 4 0 0 )nm× (1 60~ 1 80 )nm ,囊膜 2 0~4 0nm ,无包涵体 .人工回接实验表明 ,病虾的肝胰脏、中肠、胃、心肌组织内均分布有大量的病毒粒子 ,该病毒粒子在形态、大小、囊膜的有无及包涵体的有无等诸方面均与感染前部分纯化的病毒粒子一致 .根据柯氏法则 ,患病的中国对虾是由杆状病毒的侵袭所致 .  相似文献   

17.
具有饱和丢失感染细胞的病毒模型的全局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研究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和丙肝病毒C(HCV)中,数学模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感染T细胞在人体内潜伏若干年后才转化为病毒,在这期间,感染T细胞的丢失不是简单的线性作用关系.本文报道了一类具有饱和丢失率的数学模型,得到了基本再生数R0,R0完令决定T细胞的全局动力学性质,即如果R0≤1.感染T细胞消失,如果R0〉1,感染变为慢性的,在可行区域内,惟一流行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同时,还考虑了在饱和丢失感染T细胞下的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所用六个基因型的玉米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500mg/L水解溶蛋白和9.0-13.5μmol/L6-BA的改良MS培养基上培养四周,茎尖可产生由腋芽和不定芽组成的密集的丛生芽.在含有4.5μmol/L6-BA和1.0-2.0μmol/L2.4-4的培养基上,茎尖分生组织产生“层状”伸展的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发育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表面可观察到大量的胚状体出现,胚状体继续发育成丛生芽.激素浓度和种类不同明显影响茎尖产生胚状体和丛生芽的数量,基因型不同的茎尖,其产生胚状体或丛生芽的能力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取纯化病毒人工感染的中华绒鳌蟹(Erioeheir sinensis)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用电镜观察呼肠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蟹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该病毒能感染中华绒螯蟹的肠、肝胰腺、心脏等多种组织.在感染组织的细胞质中可观察到55nm的无囊膜球状病毒,但观察不到病毒包涵体.随着病毒的增殖复制,可观察到细胞核中染色质凝结、电子密度增高,线粒体组织结构严重破坏、内脊消失,粗面内质网异常发达。溶酶体大量出现等明显的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20.
用焦锑酸钙沉淀方法对中华绒螯蟹复眼感光细胞的钙离子在亚细胞水平上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细胞的膜下储泡囊、线粒体、多囊体和色素颗粒等细胞器都有焦锑酸钙的沉淀,当感光细胞处于暗适应时细胞器中焦锑酸钙沉淀的量明显多于光适应时细胞中的量,改变细胞外的钙离子浓度也会影响到这些细胞器中钙离子储存量.实验表明,膜下储泡囊、线粒体、多囊体,色素颗粒等储存的钙离子一起参与造成了感光细胞的光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