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大量孢粉分析与气候观测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了神农架地区现代花粉一气候转换函数,并以大九湖为例,运用所建回归方程计算出了晚第四纪12500年以来的气候参量值,结果表明,更新世末(10600-12500a,B,P)为寒冷干燥的冷期气候,年均温比今低8度,年降水量比今低150-200mm,7400-10600a,B.P为一气候过渡期,年均温比今高3.5度左右,年降水量最高时比今约高300mm;4000a.B.P以来,气候有所波动,基本以温和湿润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如何应用孢粉分析提供的孢粉谱(孢粉植物种类和百分含量)求取第四纪气温指数(植物生态气温指数,孢粉含量温度指数和样品年均气温指数-古气温指数)和降水指数(植物生态降水指数,孢粉含量降水指数和样品年均降水指数-古降水指数)等古气候指示参数的方法。文中不仅介绍了各概念的含义和计算原理,而且介绍了计算方法和修正计算值的方法,并以成都平原锦江一级阶地孢粉分析作为应用实例,论述了成都地区中晚全新世气候特征、演变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黄骅拗陷滩海地区沙河街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由于黄骅拗陷滩海地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孢粉化石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方法 根据沙河街组所产孢粉化石的特征,讨论了孢粉组合的时代。结果 建立了1个孢粉组合和3个亚组合,即栎粉属Q-uercoidites高含量组合(Q.microhenrici-U.minor亚组合,Ephedripites-Rutaceoipollis-Meliaceoidites亚组合和Quercoidites-Labitricolpites亚组合)。结论 该地区古植被类型由落叶针叶林逐渐转变为落叶阔叶草原型的植物群;古气候经历了半干旱、潮湿的亚热带气候到温暖带-亚热带气候至半干旱的暖温型气候。  相似文献   

4.
5ka B.P.鄱阳湖地区古气候演化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鄱阳湖沉积岩芯ZK01有机碳同位素以及沉积特征等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并同鄱阳湖湖口地区孢粉组合特征相结合,重建鄱阳湖地区5kaB.P.以来的古气候演变。结果表明:5.0-4.2kaB.P.,气候以暖湿为主;4.2-3.9kaB.P.。以冷湿为主;3.9-3.2kaB.P.,气候转温和,以温偏干气候为主;3.2-3.0kaB.P.,气候凉偏干;3.0-2.8kaB.P.暖偏干气候为主;2.8-2.2kaB.P.,以凉偏湿为主;2.2-1.2kaB.P.,较长时期的温暖湿润气候;1.2-0.2kaB.P.,对应的冷湿气候特征;0.2kaB.P.到现在,气候又开始变得越来越温暖,可能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5.
芜湖—江阴地区三万年来的植被、气候与环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芜湖—江阴地区7个钻孔和露头剖面的孢粉分析结果和地层层序,并配合~(14)C测年数据,揭示了最近三万年来的植被发展曾经历了七个阶段,冷暖干湿气候交替12次。最低气温出现在18000a.B.P.前后,当时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8℃以上;海平面也处于最低时期,并伴随地面强烈切割。大约在11000a.B.P.前后,气候开始转暖,海面回升,沉积速度加快,进入全新世早期。中全新世早中期(9000—6000a.B.P.),曾出现过高海面期,但最高温时期却出现在中全新世后期,故本区高海面期与高温期不是同步出现的。全新世泥炭发育时间,分别在早、中、晚全新世,主要发育在10000a.B.P.前后,4500—5000a.B.P.左右,4000a.B.P.以后三个时期。更新世与全新世界线,作者认为放在11000a.B.P.为宜。  相似文献   

6.
泥炭记录的近2 200年吉林省敦化盆地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典型泥炭剖面孢粉图示、粒度分布(纤维含量)、pH、沉积速率、吸湿水、C/ N、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地层特征,研究了2 200 a B.P.以来的晚全新世敦化盆地植被和气候的变化.结果表明:敦化大桥泥炭地是从山地森林演替为草甸,继而经沼泽化形成;周围植被经历了以松林(Pinus)为主的温带山地针叶林,桦(Betula)、榛(Corylus)、胡桃(Juglans)等阔叶树和松林共生的针阔混交林,以榛、鹅耳枥(Carpinus)、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和松、桦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之后,渐渐进入现代景观;相应地,该区气候经历了四个时期,即冷干((2 045±70)B.P.)~(2 195±70)a B.P.)、暖湿((1 745±70)a B.P.~(2 045±70)a B.P.)、温湿((705±70)a B.P.~1 745±70)a B.P.)和冷湿(公元1245-1950年)时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数字化东北地区内七个样点剖面(包括赤池、同江、月亮湖、四海龙湾、柳河哈尼湖、麦里和霍拉剖面)的孢粉百分含量数据,截取东亚孢粉数据库资料中部分科属花粉的百分含量对应的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区间,利用气候区间法重建剖面多个数据点的年均温与年降水量.得出距今0~3 000 a,七个样点中以霍拉剖面为代表的大兴安岭北部年均温最低,温度范围为-5.3℃~-1.1℃,长白山区柳河哈尼湖年均温最高,温度范围为-4.1℃~13℃;降水量最低为辽西地区的麦里剖面,年均降水量为100 mm左右,柳河哈尼湖剖面降水量较其他样点较充沛,年均降水量在960~620 mm之间.偏东部的长白山地区对季风的响应相比季风/非季风过渡带早1 000 a左右.  相似文献   

8.
程凯琪  魏璐  张凡  李伊吟 《河南科学》2023,(8):1118-1126
以河南省国家气象站和区域站观测数据为标准,对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河南高分辨率气象要素逐时距地面2 m温度、24 h累积降水二源及多源格点融合产品,进行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等检验,同时也对二源和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在极端暴雨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2 m温度格点融合产品比站点观测温度整体偏暖,平均误差-0.015~0.005℃,整体偏差较小,数据比较准确.(2)二源和多源融合降水产品逐日平均误差-2.5~0.5 mm,大部分时次0.5 mm左右,降水量级较小时误差较小,但特大暴雨量级(250 mm以上)降水时,两种格点融合降水产品对降水有一定的低估,偏差可达50 mm以上.相对而言,多源格点融合降水的准确性优于二源格点融合降水.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北岸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青了孔和QH85-14C孔的孢粉分析资料以及对青海湖北岸植物群落的系统取样调查,对该地区的植被进行了区系、生活型、演变趋势及环境因子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现有种子植物26科、75属、142种,其地理成分复杂,分布区交错,起源有老有新,特有种、属少,种类不多;(2)自然植被可分为7个植被型、24个群落;(3)与本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相适应,植物群落以地上芽植物和隐芽植物为主;(4)全新世以来,随着气候由暖→冷,湿→干、植被演变趋势为森林草原→森林→温性草原;(5)影响植被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热量)、大气温度和大气湿度。  相似文献   

10.
汾河下游三万年来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汾河下游岩性特征、沉积物粒度、粘土矿物和孢粉分析,探讨了汾河下游3万年来环境演化规律。30-11Ka.B.P为晚更新世末次冰期盛冰期,气修干寒;11Ka以来,经历了3个气候旋回,变化周期为3.5Ka左右,黄河中游早期文明起源及人类生产活动,与本区气候关系有很好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11.
较详细地阐述了畜禽饲养环节对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来源,并根据分析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畜禽饲养环节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的防控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嗅觉可视化技术是使非可见物质成像(主要是气体成像)的一种无损检测新技术,属人工嗅觉模拟技术的一个新分支.使用卟啉和pH指示剂作为嗅觉可视化传感器阵列的气敏材料,检测猪肉中的优势致腐菌和新鲜度.将3种优势致腐菌(梭状芽孢杆菌、热死环丝菌、假单胞菌)分别接种至3组猪肉样本中,在3种温度(-16℃,4℃和20℃)条件下分别贮藏不同的时间后,采用扫描仪获取可视化传感器阵列与每个样本反应前后的图像信息;将阵列反应前后的颜色差值作为样本特征值,对不同的猪肉样本经不同贮藏时间后产生的挥发性气味,可视化传感器阵列显示其特定的颜色图像与其对应.结果表明,嗅觉可视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猪肉的优势致腐菌以及判断猪肉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天然活性成分生物转化的微生物、特异酶以及其应用.中草药等植物中含有的主要天然活性成分,人体难吸收、活性低.为了得到易吸收、高活性的天然有效成分,筛选了一批新微生物,发现一批新型特异的天然成分转化酶;研究了生物转化制备高活性天然成分单体、异构体混合物组、活性中草药制备.  相似文献   

14.
分别在佛山市城区有代表性的季华路(主干道)、同济路(次干道)、华远西路(支路)路边,采集了PM2.5样品,并分析了样品中12种金属元素和9种水溶性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佛山市城区各道路环境PM2.5日均浓度的由大到小依次为:季华路(173.3μg/m3)、同济路(141.2μg/m3)、华远西路(126.0μg/m3),与车流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均高于同期城区PM2.5的日均浓度64.5μg/m3。3个采样点检出金属元素中含量较高的是Fe、Al、Ca、Mg,其次是Zn和Pb。不同道路环境中Al、Ca、Mg、Zn和Pb元素的浓度由大到小均依次为:季华路、同济路、华远西路。富集因子分析表明佛山市城区道路环境人为污染较严重的金属元素为Cd、Zn、Pb、As。采样期间SO42-、NO3-和NH4+是主要的水溶性离子。  相似文献   

15.
J M Smith 《Nature》1965,206(981):239-240
  相似文献   

16.
LOWNDES J 《Nature》1955,176(4476):283-284
  相似文献   

17.
Dr. A.F.S. Kent     
BROCKLEHURST RJ 《Nature》1958,181(4618):1240-1241
  相似文献   

18.
BOYD JD 《Nature》1956,177(4507):505-506
  相似文献   

19.
MELLANBY K 《Nature》1955,176(4482):582
  相似文献   

20.
A V Hill 《Nature》1966,209(5021):348-3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