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基团贡献法和自由体积模型,分析了聚合物基团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聚合物基团对O2和N2选择性和渗透性的贡献,预测了特定基团聚合物对O2和N2的分离性能。通过设计聚合物基团,改进了气体分离用膜材料的性能,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HEGF中CO气体生成及扩散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渗透油气田在高能气体压裂增产措施中CO气体中毒事件,对CO气体生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HEGF配方本身是产生CO的直接因素.同时,运用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方法建立了CO大气扩散模型,并考察了井深、气油比、气体泄放速率、大气稳定度等主要因素对CO气体扩散的影响.该研究为建立监控系统提供了基础技术依据,同时对高能气体压裂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层流液柱吸收法测定气体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射流吸收的简捷方法,通过测定由Shouthwell型孔板所产生的截面速度均匀的层流喷射液柱所吸收的气体量,由渗透理论所导出的模型,可计算出一定温度、压力下的微溶气体在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在温度为30~45℃的范围,测试结果与文献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导电聚合物是包含有sp2杂化结构的共轭聚合物,可以使电荷离域传输.本文介绍了导电聚合物分别与碳纳米管、石墨烯、金属纳米颗粒或者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杂化复合,研究其吸附、催化反应、电荷传输等方面的性能.共轭聚合物与纳米颗粒相互作用或产生响应,可以作为敏化剂来提高纳米颗粒的敏感性,降低检测限,缩短响应时间,提高对惰性物质的选...  相似文献   

5.
泡沫的聚并过程是体系自由能减少的一个自发过程。通过室内微观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泡沫体系中气泡平均半径的变化规律,并根据相邻2个气泡大小的变化情况,近似得到了冻胶泡沫体系扩散系数的数量级,然后根据Lemlich理论,给出了气体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分别计算出了强化泡沫体系和冻胶泡沫体系的气体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水基泡沫体系气泡平均半径随时间迅速增加,且后期水基泡沫气泡平均半径远远大于强化泡沫体系和冻胶泡沫体系气泡的平均半径,冻胶泡沫体系气泡的平均半径变化最慢,该体系最稳定;冻胶泡沫体系的气体扩散系数小于强化泡沫体系的扩散系数,进一步说明冻胶泡沫体系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理解环境气体对超高真空电子器件玻璃壳体材料的渗透机理,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法和分子动力学法对玻璃中的气体溶解、扩散两种渗透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基于原子模拟凝聚相优化分子势力场,计算了两种玻璃结构中氧气、氦气、氢气和水蒸气分子的溶解系数,以及氧气和氢气分子在钠钙玻璃中的扩散、渗透系数和扩散运动轨迹。计算结果表明:与玻璃材料亲和力较大的气体分子溶解系数较高;玻璃中金属离子的存在使玻璃中的孔径变小,从而降低了钠钙玻璃中气体分子的溶解系数;环境温度升高和气体压强增加使气体分子在玻璃中的扩散、渗透系数增加;在扩散过程的大部分时间中,气体分子在某一位置做往复振动,偶尔发生一次跳跃,这导致气体分子逐渐远离初始位置;因为玻璃材料能给体积较小的气体分子提供更多的有效扩散通道,所以H2比O2有较高的扩散系数。研究结果可为超高真空电子器件的真空失效机制探究、玻璃壳体的材料优选和结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一维气体在肺内的传输和扩散方程出发,得到了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控制方程。用MATHCAD程序给出肺内一氧化碳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即一氧化碳气体在肺内的扩散规律。分析了吸气、屏气和吸气三个不同阶段扩散曲线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同时对不同的DLCO值对扩散规律的影响作了分析。在分析扩散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只需测量一个参数就可以得到肺功能系数的新方法。本文研究内容对同类研究领域人员和开发新的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8.
该文旨在建立一个适用于城市建筑物周边的基于Lagrangian模型与Eulerian模型耦合的气体扩散数值模型,同时具有Lagrangian模型与Eulerian模型各自的优点,提高预测精度。该文利用耦合模型对单个建筑物周边的气体扩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平均风速、湍流动能和平均浓度几个参量的结果与风洞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耦合模型对于建筑物周边靠近扩散源和远离扩散源的区域均能给出较高精度的预测结果。最后,利用COST-732模型评价方法对Lagrangian模型、Eulerian模型和耦合扩散模型实施了评价,其中耦合模型的评价结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组分的连续性方程为基础,建立了药物从多孔骨架聚合物系统中释放的数学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相对渗透速度来刻画药物释放过程中不同机理的影响.对药物从多孔骨架聚合物系统中non-Fickian扩散现象进行了研究,特别对药物溶出机制控制的恒速释药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建筑环境中有害气体扩散及分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温差射流原理分析了有害气体泄漏时在大气中扩散的特点;在与实验结果对比的基础上,对某建筑小区环境下有害气体连续泄出的扩散迁移过程进行了初步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泄出气体的主运动方向沿大气流动方向发生偏转,气体浓度分布区的范围和形状主要与大气主流风速的大小、建筑物阻挡作用和气体泄出速度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近 2 0年来 ,天然气运移理论研究对我国天然气地质学发展的贡献可概括为①为多源、多阶段和多运移相态天然气成藏理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②进一步阐述了天然气成藏过程 ,指出天然气运移地质条件是盆地、热作用和成烃演化成藏三大地质要素的有机结合 ,是促进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关键 ;③建立了天然气动态成藏、多期成藏和晚期成藏理论 ;④建立了符合中国地质特点的天然气调查研究系列的重要依据 ;⑤根据天然气运移理论 ,总结了中国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 ,明确了中国大中型气田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运移理论对我国天然气地质学建立的重要贡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20年来,天然气运移理论研究对我国天然气地质学发展的贡献可概括为(1)为多运移、多阶段和多运相态天然气成藏理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2)进一步阐述了天然气成藏过程,指出天然气运移地质条件是盆地、热作用和成烃演化成藏三大地质要素的有机结合,是促进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关键;(3)建立了天然气动态成藏、多期成藏和晚期成藏理论;(4)建立了符合中国地质特点的天然气调查研究毓的重要依据;(5)根据天然气运移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及胞外多聚物在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筱萍  曹郁生 《江西科学》1997,15(4):264-270
集中论述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学特性,胞外多聚物的组成以及它们在生物膜和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ECP对颗粒的结构和稳定起重要作用,其含量占颗粒中悬浮性固体含量的0.6%-20%〈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多糖。甲烷毛状菌属和甲烷八叠球菌属是最初颗粒化和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分解乙酸产甲烷的细菌。  相似文献   

14.
扰流色谱的研究:利用扰流色谱测定气体扩散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别用返流色谱法和R(F)峰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有机气体乙烯、丙烯、乙炔在氮气流中的扩散系数和苯、环已烷、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蒸气的扩散系数,讨论了各种操作参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大量测量结果表明,返流色谱法的平均偏差为3.32%,而R(F)峰法为4.49%。  相似文献   

15.
永安镇油田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安镇油田位于单断式箕状凹陷(东营凹陷)的陡坡断阶带,受3条大断层控制,从南向北出现了低、中、高3个台阶带。这一主体构造形式奠定了该油田基本构造格局,并控制了永安镇油田的油气差异运聚与油气分布规律,从南向北依次出现低饱和油藏、饱和油藏、油气藏、气藏这样一个油气藏分布序列。  相似文献   

16.
硅扩散应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热弹性力学中的薄板热应力理论,推导出硅薄片中扩散应力的表达式;讨论了单面扩散和双面扩散硅片中的应力分布规律;并将理论结果跟光弹实验结果作了比较,发现它们之间有比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汽车尾气监测仪,它是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以硒光电池作为光电转换器件,用MCS—51单片计算机组成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可显示、打印测试结果,机械部分用来完成气体采集。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塔中凸起的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完成大小地震剖面解释30余条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采取盆地构造分析的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凸起的形成和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塔中地区的构造样式以滑脱式逆冲为主,兼具走滑分量。塔中凸起并非是一个完全对称的背斜,西部表现尤为明显,南西翼相对较陡,北东翼较缓,具有由北东向南西逆冲而成的冲断背斜的特点。研究表明,震旦纪至早奥陶世为塔中凸起的孕育期,奥陶纪末期为塔中凸起的开始形成期;志留纪、泥盆纪为塔中凸起的发展定型期;石炭二叠纪为塔中凸起的改造期;中生代为隆升和沉降交替进行期;新生代为稳定沉降期。塔中含油气系统经历了3个成藏期,即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和喜山期  相似文献   

19.
木材水分非稳定扩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