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韵》、《类篇》反切比较反映宋初入声韵尾-P、-t、-k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消变。同一韵摄内部入声的换用表明相同入声韵尾不同韵部韵母的主要元音已经相同或者相近,它们在宋初就已经开始合并;不同韵摄之间入声的换用表明不同入声韵尾的韵母也开始合流了。-P尾塞辅音弱化消变的有缉韵入声字,同时,咸摄三、四等与山摄三、四等入声字混同;-k、~t尾消变趋势是臻摄、山摄入声三、四等-t尾,与其主要元音相近的-k尾梗、曾两摄入声三、四靠拢混同。  相似文献   

2.
《集韵》共新增重出小韵149个。根据反切用字最小语音差别的分析,《集韵》重出小韵可分为反切下字声母清浊不同、反切上字开合对立、唇音帮组与非组对立、重纽对立以及其他情况等四类。一部分重出小韵的对立,反映了宋初的实际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3.
孙吾与为江西丰城人,经历元末明初两朝。所著韵书有两种,均已亡佚。现存《永乐大典》保存其部分内容。经考证可知:《韵会定正》为韵书,《韵会定正字切》或《字切》为韵图或为具有韵图性质的韵书。《韵会定正字切》的作用是直观反映《韵会定正》反切拼读成音的情况。二者的关系应相当于《韵镜》与《广韵》。  相似文献   

4.
《集韵》见、溪、疑、影、晓反切上字的分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韵》、《广韵》一系的韵书里,牙、喉音声纽的反切上字,有一、二、四等一类,三等为另一类的分用趋势。《集韵》除接等的分用不同外,还有按开、合口分用的趋势。《集韵》这些反切上字的分用,显然受到当时盛行的等韵学影响,反过来又影响了《礼部韵略人《古今韵会举要》等一些韵书的反切。因此,研究《集韵》牙、喉音切上字的分用,并把它与《切韵入矿韵》及万关等韵图加以比较,木仅对了解北宋时期的语音情况有益,而且对隋唐至宋的一些音变现象也可提供线索,同时还可为解决《切韵入《广韵》及的图中尚存的问题提供材料。由于只有见…  相似文献   

5.
通过《集韵》《广韵》小韵及反切的对比,可发现《集韵》有新增小韵与同韵内其他小韵重出的现象.《集韵》新增重出小韵共149个.根据小韵重出对象的不同,《集韵》重出小韵可分为四组,同时参照《广韵》音系中有无同韵系内相同声母、韵母拼合等,各组下又可分四声相承类、同部位相承类、新增拼合关系类、新增转移类等四个小类.重出小韵之间的实际差别是深入研究《集韵》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清徐方言两字组重叠时,前字大多要发生变韵.前字的主要元音是半低元音[藓]、低元音[鬑][a][蘅]、央元音[調][藜]时,前字发生变韵;前字的主要元音是半高[奕]、高元音[i][u][y]、舌尖元音[尢]时,前字不发生变韵;有时变与不变与年龄有关.变韵的同时还伴随着变调.清徐方言重叠变韵是异化作用下的语音变化形式,这种异化与并州片普遍的元音高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朱熹用韵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字元(口每),1130年生在福建尤溪,1200年卒于福建建阳。他的《诗集传》在相当多的韵脚下都注上反切、直音或叶音,按照所注音读《诗》,在当时是很和谐的,而读叶音的韵脚,一般是朱熹读来不和谐而改读的。据此,我们便可以通过《诗集传》韵脚的注音归纳朱熹的用韵实际。作为一大学者,朱熹注音不可能用方音,所以,考察朱熹的用韵,实际上就是考察南宋前期的韵部情况。  相似文献   

8.
北宋蒙书《十七史蒙求》的用韵特色反映了11世纪江淮方言的"止遇摄合韵、前后鼻尾相混、入声塞尾弱化为-"等重要时音特点,这些特点在同时代同地域其他诗人的作品里都能得到验证。《十七史蒙求》江摄入声字所独有的-u尾二合元音读法,则填补了语音史上的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汉越语语音系统与《切韵》音系的比较,讨论了中古汉语某些声母、韵母的音类分合与音值构拟问题。对中古汉语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分合,于、以、匣三母的关系,鱼、虞、模三韵的音值,真、臻二韵的构拟以及舌尖元音的产生时代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反切是我国汉唐以来最主要的注音方法,但由于语音的演变发展,许多反切在今天读来失去注音的功能,怎么利用古反切来读通古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声、韵、调三个方面来教授学生掌握阅读古反切的方法,使古反切能够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资料缺乏,人们对宋代"二徐"以前《说文》的情况不甚清楚。《经典释文》引《说文》(许慎)反切达94次,这些反切不同于现今流传的唐宋注音,反映了魏晋南北朝人们为《说文》创制反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内外转辨猜     
“内转”和“外转”是等韵学上的一对概念,由于最早分内外转的韵图《韵镜》,也没对内外转的含义加以说明,于是后来的治等韵者,便有了各种解说。大致有以下两种意见:一种解释是说,“转”是指韵图中有没有真正二等韵,有者叫外转,无者叫内转,这是对“内外转”传统的解说,基本继承了《四声等子》和《切韵指掌图》中“辨内外转例”的观点;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内外转与唇之开合、舌之伸缩、主要元音之侈等发音方面的因素有关,被视为对“内外转”的异解。因缺乏有力的论据,内外转究竟指的是什么?古之韵图作者是根据什么分韵图为内外转的?音韵学界还没有能使人信服的定论,一般人也只好拘守传统,“内外转”也就成了音韵学上  相似文献   

13.
晋南方言开口三等“药”韵字不同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现代晋南方言开口三等“药”韵字的读音是在入声韵尾消失并入“果”摄后,主要元音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方言是古代语言的活化石。研究方言,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古代语言的面貌,也可以有利于方言区的人们了解自己方言与共同语的发展关系,从中找出相应的规律,从而学好民族共同语,《广韵》是汉语中古时期语音的代表,它的声、韵、调都或多或少地与汉语的各地方言有一定的联系,找出这种联系,可以为人们了解中古音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本文从《广韵》的反切上字入手,给这些反切上字注上玉林音,从中找出玉林话声母与《广韵》声母的关系,分析它们的音变条件,暨旨出了玉林放大在汉语音韵史中的价值,也为玉林人学习现代汉语普通话提供了相关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5.
《群经音辨》为宋代贾昌朝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此书收录的字均见于《广韵》,一般认为,此书与《广韵》属于一个语音系统。但是,将此书的注音与《广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属同一语音系统,《音辨》却对《广韵》的反切仍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一、将类隔切改为音和切;二、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进行改变,表现出实际语音的音系情况。因此,《群经音辨》不仅反映了实际语音风貌,同时为《广韵》反切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6.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角,是湘、鄂、赣三省的交界,面积1141平方公里,人口36万。境内方音的显著特色是有成套的浊音声母和入声韵,最特别的是入声中有复辅音韵尾。 通城入声一部分与收元音的舒声韵相配,在元音后带喉塞尾,调值高促,如”职”、“一”“压”、“约” “屋”,等等。有些入声与收前鼻辅音的舒声韵相配,在元音与鼻音之间夹带喉塞,形成复辅音尾。这些韵主要来自山、臻、咸、深四摄,个别来自曾、梗两摄。共十一个韵,就是:  相似文献   

17.
杨豪 《皖西学院学报》2023,(1):127-132+150
兰茂《韵略易通》、本悟《韵略易通》、毕拱辰《韵略汇通》三部韵书体例相承、韵字相近、旨趣相符,在形式与内容上具有内在继承性。然本悟《韵略易通》、毕拱辰《韵略汇通》与兰茂《韵略易通》形式上并未完全保持一致,主要表现在韵字的改(错)用、释义的变用,以及反映语音演变的相关批注,形式上的差异内含作者的语音革新意识,如韵部的分并、入声韵的演变、因声母清浊产生的声调变化等。  相似文献   

18.
欲研究《金瓶梅》中的“反切”语,不能不对“反切”流变史予以回顾。语言学界推求“反切”之起,认定是三国魏孙炎所创,这是个误解,诸家所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孙叔言(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颜氏所指明确,孙炎所创为《尔雅音义》之书,用以证明汉末之人知反语。人,当然是众人的民众;无法确指谁是首创,庸众难于进入载籍。载籍所录反语只是作为花絮趣闻,如《三国志·诸葛恪传》“童谣曰:……于何相求?‘成子阁’,‘成子阁’者反语‘石子岗’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抎工酿……排于‘桑洛’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索朗’反语为‘桑洛’也”(林序达《反切概说》四川人民社82年版)。可资注意的是,反语的主人是“童谣曰”,是“民”对酒工刘某的称扬,反语应是来自民间,产生于民众的口头。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猿揖别”语言伊始的“杭育杭育”,依反切律是为“嘿嘿”派。反切与其他语言同样是民众所创造,又为民众长期所运用,反切始终保持着俗文化形态而积久未变,也可以反证它的来自民间的群众性,此点为《金瓶梅词话》宏扬。后面详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陈八郎本《文选》五臣音注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五臣注除了辨字、释义外,还给难字注音,反切、直音、四声三法兼用,以反切注音为主,辅以直音注音。并与朝鲜正德本《文选》、唐写本《文选》残卷中的五家音进行比较,总结出三者之间的异同,还原陈八郎本《文选》五臣音注真正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头韵及其在弗罗斯特诗歌中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 《科技信息》2008,(13):245-245
“头韵”现在已经固定作为英语修辞法Alliteration的对应名称,我国传统修辞术语“双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围绕两者的学术争论辩明了辅音和元音押头韵的两大基本分类。英语单词词首辅音可细分为单个辅音、双辅音群和三辅音群共三类情况.而英语中押头韵主要集中在辅音。本文专门列举了弗罗斯特诗歌中的突出的押头韵诗句。总结了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头韵特色,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理解、记忆、欣赏英语诗歌。提高英语语言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