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温州地区农科所于1971年对18种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叶蝉、褐稻虱及稻小粒菌核病进行了大田示范试验。据试验,50%杀螟腈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叶蝉和三化螟等多种害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稻纵卷叶螟尤为显著;50%6711乳剂每亩2—3两加水泼浇,防治三化螟、稻飞虱和稻叶蝉等有良好的效果;50%硫特普乳剂及35%硫环磷乳剂等,对稻纵卷叶螟、稻  相似文献   

2.
转Bt基因抗虫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等)和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世界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全球每年因螟虫造成的产量损失达1000万吨。我国螟虫发生面广、危害性大、损失严重。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仅二化螟和三化螟年发生危害面积1500万公顷以上,防治约38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3.
稻螟啮小蜂是三化螟的一种寄生蜂,1957年于温州市郊的第三代三化螟卵块里初次发现,卵寄生率仅0.2%,1962年第四代三化螟卵寄生率上升到1.7%,1963年第三、四代三化螟卵寄生率迅速上升分别达3.1%和39.2%,我所当时曾对此蜂作了一些调查研究,1964年以后田间螟卵寄生率骤然降低,1971年重新采集三化螟各代卵块885块,经检查未见有该蜂寄生。现将1962——1963年饲养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供今后探讨啮小蜂在本地利用和保护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教学、科研为生产服务,建立教学、科研和生产劳动三结合基地,生物系组织专人成立水稻害虫防治实践小组,与芜湖市郊区赭山公社赭山大队阡坡山生产队固定联系,组织师生以该生产队为基地,开展水稻害虫防治实验。除已进行三化螟卵寄生蜂自然寄生情况的调查和害虫虫情测报、预报外,还应用杀螟杆菌对三代三化螟为害双季晚稻所造成的枯心苗,进行了大田防治试验。据去年八、九月间对面积共8.9亩、六块大  相似文献   

5.
上海昆虫研究所寄生蜂组自一九六七年开始,进行了寄生蜂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研究。五年多来,他们在上海、太湖流域和两广稻区对水稻三化螟卵的寄生峰种类和自然杀伤害虫作用进行了调查和利用啮小蜂防治三化螟的研究。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上海、太湖和两广一些地区螟卵寄生蜂的一些分布情况,为开展以虫治虫提供了一些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着重对螟卵啮小蜂接种培养、寄主情况和放蜂治螟等进行了试验,对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  相似文献   

6.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都在进行探索利用昆虫性外激素来防治害虫,以提高综合防治效果,这是植保工作的一条新途径。在毛主席无产阶级科研路线的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国近几年对若干种农林主要害虫如马尾松毛虫、棉花红铃虫、梨小食心虫、甘蔗螟虫、玉米螟、稻瘿蚊和三化螟等的性外激素的利用都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试验研究,主要是用活雌虫和粗提物作诱饵诱杀雄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目的是通过大量诱杀雄虫,使自然界这些害虫雌雄性比失去平衡,造成部分雌虫不育,减少下一代虫口密度,以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有关昆虫性外激素的概念及应用上的意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平和县位于福建南部,年平均气温约为21℃,早稻的主要害虫三化螟一般一年发生4—5代,第二代螟虫发生量大,是预报重点。我们在一九七六年二月中旬,利用回归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平稳时间序列线性外推法、训练迭代法、概率转移法等统计预报方法,对该县一、二代三化螟蛾的高峰日及灯下蛾量进行统计预报探讨,取得初步成果。第一代三化螟蛾高峰日预报为3月29日,实际发生于3月28日;第一代灯下娥量预报为轻发生年,数量在200只以下,实际发生63只;第二代蛾高峰日预报为5月26日,实际发生于5月27日;第二代灯下蛾量预报为轻发生  相似文献   

8.
水稻中后期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水稻螟虫(钻心虫):包括二化螟、大螟、三化螟,以二化螟为害为主,二化螟常年发生三代,以一、二代危害较重,第三代危害再生稻。  相似文献   

9.
芜湖地区水稻由于受三化螟为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一般年分约减产一、二成,严重受害年分如1965年和1970年部分社队单、双晚稻减产高达五成以上。因此,三化螟是芜湖地区水稻生产的重大威胁。考虑到长期单纯应用化学防治容易造成农药公害,从而在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的总体中,积极开展稻螟生物防治,研究利用螟卵寄生蜂防治三化螟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方法。这就必须首先查明芜湖地区三化螟卵寄生蜂的种  相似文献   

10.
今年来,我们对水稻三化螟卵赤眼蜂和啮小蜂的繁殖和利用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这两种卵蜂的个体发育初步研究结果简述于下:稻螟赤眼蜂及稻螟啮小蜂是三化螟的重要寄生蜂。个体发育是发生规律的一部分,也是繁殖利用寄生蜂最基本知识之一。  相似文献   

11.
海南三化螟的发生为害规律与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阐明了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在海南的发生为害规律,其年发生6—7代,为害一般是沿海平原重于中部山区,早造水稻重于晚造;它的天敌种类较多,某些年份对其某些世代有制约作用;在早春雨量少,温度偏高的年份发生量大,反之,则小;种植易感品种时,其为害较重;同时提出了防治三化螟应狠抓第一、四代,挑治第二、五代的严重发生田,以免使第三,六代螟虫造成白穗而承受较大压力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杀虫脒”系有机氮化合物,化学名称是N—(2—甲基—4—氯苯基)—N′,N′—二甲基甲脒盐酸盐。其前身是“克死螨”,1962年由瑞士首先合成,1966年西德作为杀螨剂投入生产,1968年日本人发现该药对鳞翅目害虫具有特殊的拒食和驱避作用后,制成盐酸盐制剂,用来防治水稻二化螟等害虫。近年来“杀虫脒”被用来和其他农药混合防治稻飞虱、叶蝉或兼治稻瘟病。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于1971年开始试制出少量样品,对水稻螟虫等作了初步试验,并肯定了对螟虫的效果。1972年,他们与无锡惠山农药厂协作,制成近10吨25%水和剂“杀虫脒”,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丽水县农场对四熟制栽培——大麦(或草子)三熟稻、大麦两稻一豆(或菜或萍)进行了试验研究。该项研究,在1970年以前为预备性观察试验,1970、1971和1972年为大田生产试验,结果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中后期主要的病虫害有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但近三年,我镇水稻病虫害较严重的是稻瘟病、稻飞虱。对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利用频振式杀灯进行了物理防治。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北疆棉区棉叶螨暴发成灾 ,棉花遭受严重损失。玛纳斯县包家店芳群农场引进美国FMC公司生产的10 %盖杀乳油 ,是一种广谱杀螨杀虫剂 ,其药效略优于克螨特、哒螨灵 ,氯氰菊脂等 ,显著的优于常规农药三氯杀螨醇、氧乐果、抗蚜威等多种药剂。10 %盖杀2000-3000倍液浓度下对叶螨类、蚜虫类、棉铃虫、地老虎幼虫等害虫防效喷药2天后均在81.5 -95.0 %以上。喷药10天后 ,防治棉叶螨的药效为98.46 -100% ,防治棉铃虫药效为86 -100 % ,防治棉蚜药效为100 % ,药效期可长达15 -20天。  相似文献   

16.
<正>青桐木虱是青桐的重要害虫,以成、若虫刺吸为害,若虫还能分泌大量蜡絮而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6月蜡絮纷纷飘落,严重污染周围环境;若虫分泌蜡絮,蜜露导致煤污病发生,从而使青桐遭受双重为害。该虫在合肥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第一代为重。药剂试验结果表明:以2.5%敌百虫粉剂、苏达粉、80%滴滴畏乳油、40%乐果乳油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谢钦铭  梁广文  曾玲 《江西科学》2006,24(3):235-237
就15种果园常用农药的田间使用浓度对卵跳小蜂成蜂的毒性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植物质杀虫剂印楝素、微生物杀虫剂高效B t.对卵跳小蜂的触杀毒性较小;菊酯类杀虫剂、抑太保、杀虫双和三氯杀螨醇对卵跳小蜂的触杀毒性均较高;卵跳小蜂对有机磷杀虫剂如辛硫磷、敌敌畏及氧乐果等非常敏感,但对敌百虫有较强的耐受性。因此在综合防治中避免使用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农药,应合理选择使用一些生物源杀虫剂以减少对卵跳小蜂的杀伤。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用青鲜素为化学杀雄剂,以0.02%和0.05%两种浓度,在抽苔初期、开花期和盛花期各喷药一次,观测调查其杀雄对雌蕊损伤及结实率。试验结果表明:0.05%的青鲜素的化学杀雄效果较好,且对雌蕊的损伤小,结实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久效磷是近年来发展的乙烯基磷酸酯类杀虫剂中较好的品种,具有内吸、残效长等特点,主要用于防治棉花害虫。为了解决国内棉花、水稻等作物主要害虫的抗药性问题,青岛农药厂、沈阳化工研究院和天津南开大学元素所等单位共同协作,于1971年6~7月完成了久效磷样品的合成工作,并于7~9月间在河南新乡、湖北沙洋等棉区及江苏水稻区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初步结果。试验证明,久效磷是防治抗性棉蚜、棉红蜘蛛和水稻三化螟的高效有机磷杀虫剂,对棉铃虫也有  相似文献   

20.
 三化螟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重要水稻害虫.研究于2001—2011年每年1—8月在勐海进行,采用黑光灯诱杀技术,对三化螟成虫种群数量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发现,从2001年以来,三化螟种群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1年三化螟种群数量达到历史最高记录,其在8月主要高峰期记录到成虫198 480头/hm2.三化螟种群每年有2次高峰期,2次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在每年的5—8月.主高峰期与次高峰期发生的先后次序和出现的月份因年而异.对三化螟种群数量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月降雨量对三化螟种群数量增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