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它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 ,以成人为多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大关节游走窜痛或红肿热痛 ,活动受限。部分病例可兼有低热、环形或结节性红斑以及心脏病变等。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 ,我国急性风湿热发病率明显降低 ,但非典型风湿热及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仍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现将笔者对该病辨证论治的体会简介如下。1 辨证论治1 .1 风寒湿型症见肢体关节疼痛 ,游走不定或痛有定处 ,得热痛减 ,遇寒痛剧 ,甚至关节屈伸不利、肿胀或麻木 ,舌质淡 ,苔多白…  相似文献   

2.
不典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不典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12例经CT扫描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该瘤的不典型CT特点为(1)肿瘤内缺乏脂肪成分;(2)肿瘤位特殊部位;(3)并发明显肾周血肿;(4)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不典型肾脏血和平滑肌脂肪瘤虽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12例中9例在病灶内仍可发现少量脂肪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01~2007-01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68例肺心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分析.结果:肺心病并发冠心病缺乏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检查出现左胸导联S-T段压低或冠状T波及V1-3导联QS波者19例(27.9%);21例患者做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11例(52.3%)有发作性心肌缺血改变;X线胸片左心室增大12例及双室扩大6例均伴有主动脉迂曲、延长、钙化(26.5%);超声心动图左室前壁运动幅度减弱26例(38.2%).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阻塞.结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较为复杂,不能套用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必须结合病史、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X线胸片、心肌酶谱、冠脉造影等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有许多疾病可引起关节疼痛、肿胀等关节炎症状,有时甚至为该病的首发症状或主要临床表现,极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的可引起关节病变的疾病有:1肺癌:可有杵状指、关节炎、远端长骨骨膜炎等骨关节病变,病变主要累及踝、腕等大关节,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手术治疗后,关节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症状复发又可重新出现。2白塞氏综合征:也称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约有50%的患者可有多发性关节炎,以膝、踝关节多见,最早表现为关节对称性红肿,继而出现眼、口、生殖器溃疡。3急性肝炎:急性乙型…  相似文献   

5.
何恒忠 《科技信息》2008,(4):266-266
国内外研究认为英语教师具有多种角色。本文分析了两名山区中学初中二年级非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师的一节对话课和词汇课的教学用语,结果发现:他们主要使用的句式是祈使句(40.6%)和陈述句(373%);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问句形式实现的;教师的主要角色是“掌控者”/“教练”和“教导者”,辅助角色是“合作者”和“诊断者”/“评价者”。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3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了308例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CVC),SCVC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主动脉瓣区病变率高(90.7%),与其他瓣膜区比较,P<0.01;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杂音检出率低(主动脉瓣区仅为23.8%);心律失常(47.7%)和心功能不全(47.1%)发生率高轨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上述表明,SCVC对本病诊断价值较小 波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晓玲 《科技信息》2010,(8):I0340-I0340
目的:研究血清HTG结合131I全身显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I治疗后随访诊断其复发和(或)转移的作用。方法:受检患者共137例,均已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或(和)颈部淋巴结清除术,接受相应剂量的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并定期随访。常规接受血清HTG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HTG与131I全身显像结果不一致的病人,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临床随访平均时间为(28±4)个月以确定结果。结果:应用血清HTG诊断复发与转移.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022%和63.4%。应用131IWBS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和7609%,而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3.47%。结论:血清HTG测定和131IWBS联合检查的相符情况有助于尽早发现有无复发或有无转移灶出现,不相符情况则有利于提高警惕,加强随访力度,对于减少误诊或漏诊以及131剂量的正确制订、提高PTC患者的生存率与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腹水并表原发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晚期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早期症状不典型而易误诊。本文对我院1982—199O年间收治的朋例病人作一总结,并对早期诊断及预防作一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8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岁,以30─40岁共68例为最多(77.2%)。1.2诊断标准在肝硬化腹水基础上,具备下列第1、2两项或第3项并除外肿瘤及其它腹膜炎症者即可诊断为SBP。(1)不同程度的腹膜炎表现。(2)腹水白细胞计数>0.3×109/L,中性粒细胞ic.25或白细胞计数<0.3×109/L,中性粒细胞9刃.45且腹水蜜血试…  相似文献   

9.
彩超对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任玉莲(解放军第三医院721004)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在临床上都以心脏扩大为主要表现,有很多相重性,诊断时易混淆。我院从1995年1月至12月对16例扩张型心肌病与12例缺血性心肌病从心脏形态学、...  相似文献   

10.
冯海霞 《甘肃科技》2000,16(5):67-67,73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醋柳酸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然而研究发现如果与其它药物配伍失当则会降低或失去疗效甚至产生毒性1 药理作用和适应症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及抗风湿作用并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此外尚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牙痛痛经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症等为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药小剂量可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动脉血栓等也可用于治疗胆道蛔虫X 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粉末外用可治足癣2 不良反应2.1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口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蒙医瑟布素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进一步证明此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披法、瘤胃内纳入法及脏器贴敷法,对20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显效15例(75%),有效4例(20%),无效1例(5%),总有效率95%.结论:此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风湿活动期属中医“痹证”范畴,大致分两大型,风湿热痹与风寒湿痹,一般认为风湿活动期均属风湿热痹型,而忽视了寒热夹杂、虚实夹杂的一面,为此提示在临床上须慎辨之。  相似文献   

13.
脂多糖—被动血凝试验早期诊断伤寒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脂多糖-被动血凝试验(LPS-PHA)早期诊断伤寒的应用价值,对病程不同的102例伤寒患者用LPS-PHA、肥达反应和细菌培养进行检测,200例非伤寒发热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伤寒患者病程第一周LPS-PHA阳性率为80%(24/30),第二周达9773%(43/44);细菌培养阳性率2451%;肥达反应的伤寒与副伤寒鞭毛抗体交叉阳性率达3725%;对照组LPS-PHA有2%的假阳性。结果表明:LPS-PHA可早期、简便及快速诊断伤寒,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对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自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432例伤寒儿童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儿童均发热,伴消化道症状者198例(45.83%),肝脏肿大者345例(79.86%),脾脏肿大者86例(19.90%);256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并发肺炎129例(29.86%),伤寒肝炎64例(14.8%),心肌炎52例(12.04%),肠出血、肠穿孔很少见;白细胞在正常范围者302例(69.91%),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为0者345例(79.86%).药敏报告表明伤寒杆菌对氯霉素的耐药性明显下降,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几乎不耐药,而氨苄青霉素尤其是复方新诺明耐药较多,几乎所有菌株对第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敏感.结论:伤寒病6岁以上学龄儿童为主要患病人群,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复杂,嗜酸性粒细胞为0仍是儿童伤寒的1个特点,治疗儿童伤寒以第3代头孢菌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胸腺素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动态.已知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而胸腺素对免疫功能有调节平衡的作用;结合作者用胸腺素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临床体会,胸腺素可能是对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一些风湿性疾病有致缓解作用的一种药物.有必要对其临床应用价直和机制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60例 Af 自然转律或主动转律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内径正常者多为阵发性 Af,而左房增大者以持续性 Af 者多见;阵发性 Af 者大多数心功能正常。在病因方面,冠心病与风心病比较,前者以阵发性 Af 更多见,易于转复,后者易发展为永久性 Af。左房内径正常的17例全部转律,而左房内径增大的则有8例发展为永久性 Af,但左房增大的程度与转律似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is a widely prevalent (1-3%) chronic systemic disease thought to have an autoimmune component; both humoral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have been implicated. Primary osteoarthritis (OA) is considered to be distinct from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here damage is thought to be secondary to cartilage degenerat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immune complexes are present that consist exclusively of immunoglobulin, implying that this is both the 'antibody' (rheumatoid factor [RF]) and the 'antigen' (most commonly IgG). Autoantigenic reactivity has been localized to the constant-region (C gamma 2) domains of IgG. There is no evidence for a polypeptide determinant but carbohydrate changes have been reported. We have therefore conducted a study, simultaneously in Oxford and Tokyo, to compare in detail the N-glycosylation pattern of serum IgG (Fig. 1) isolated from normal individuals and from patients with either primary osteoarthritis or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 results, which required an evaluation of the primary sequences of approximately 1,400 oligosaccharides from 46 IgG samples, indicate that: (1) IgG isolated from normal individuals, patients with RA and patients with OA contains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of asparagine-linked bi-antennary complex-type oligosaccharide structures, (2) in neither disease is the IgG associated with novel oligosaccharide structures, but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are due to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extent of galactosylation compared with normal individuals. This change results in a 'shift' in the population of IgG molecules towards those carrying complex oligosaccharides, one or both of whose arms terminate in N-acetylglucosamine. These two arthritides may therefore be glycosylation diseases, reflecting changes in the intracellular processing, or post-secretory degradation of N-linked oligosaccharides.  相似文献   

18.
成人斯蒂尔病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OSD)发病、临床特点、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AOS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6例AOSD患者都有发热、皮疹、关节症状三大主症及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血培养阴性,抗菌素治疗无效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特点;诊断除外其它发热性疾病;非甾体类药物不能很好控制症状,需用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结论:AOS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激素治疗有效,联合甲氨蝶呤能较快控制病情,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RADT在GAS急性咽部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126例疑似猩红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进行评分.使用QuickVue StrepA快速抗原诊断检测盒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细菌培养,记录结果.对确诊患者正规使用静脉抗生素治疗1天后,再次进行评分和RADT检测.结果疑似猩红热患者的检测结果中,以细菌...  相似文献   

20.
甲病毒是一类以蚊虫等吸血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引起人畜疾病的重要病原体.随着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改变,近几年许多甲病毒病呈现渐盛的状况.据病毒种类和宿主不同,引起疾病的症状也不同,一些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也往往与该类病毒感染有关,因此对甲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甲病毒的诊断主要依靠病毒分离、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诊断方法,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甲病毒诊断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