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义是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共同体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但在长期的思想探索中,人类并没有获得一种关于正义的普适定义,也许正义本身根本就不需要定义,并且在根本上任何企图用定义的形式来终结知识发展的思路都是对人类思想的损害。这里是关于正义的一组笔谈,笔谈的作者并不当然地认为自己所思考的正义是正义的惟一话语方式,而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正义的多维思考,或许这种多维化的探索方式恰恰反映了正义本身所具有的多重内涵,但这并不是说正义就完全缺乏共通的东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正义依然会有一个大致相通的期待。这组笔谈是由河北经贸大学"法哲学小组"的成员完成的,他们对于学术的热爱与执著,将他们组合到了一起,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在法哲学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笔谈属学术探讨性质,作者所持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义是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共同体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但在长期的思想探索中,人类并没有获得一种关于正义的普适定义,也许正义本身根本就不需要定义,并且在根本上任何企图用定义的形式来终结知识发展的思路都是对人类思想的损害。这里是关于正义的一组笔谈,笔谈的作者并不当然地认为自己所思考的正义是正义的惟一话语方式,而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正义的多维思考,或许这种多维化的探索方式恰恰反映了正义本身所具有的多重内涵,但这并不是说正义就完全缺乏共通的东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正义依然会有一个大致相通的期待。这组笔谈是由河北经贸大学"法哲学小组"的成员完成的,他们对于学术的热爱与执著,将他们组合到了一起,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在法哲学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笔谈属学术探讨性质,作者所持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  相似文献   

3.
正义是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共同体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但在长期的思想探索中,人类并没有获得一种关于正义的普适定义,也许正义本身根本就不需要定义,并且在根本上任何企图用定义的形式来终结知识发展的思路都是对人类思想的损害。这里是关于正义的一组笔谈,笔谈的作者并不当然地认为自己所思考的正义是正义的惟一话语方式,而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正义的多维思考,或许这种多维化的探索方式恰恰反映了正义本身所具有的多重内涵,但这并不是说正义就完全缺乏共通的东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正义依然会有一个大致相通的期待。这组笔谈是由河北经贸大学“法哲学小组”的成员完成的,他们对于学术的热爱与执著,将他们组合到了一起,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在法哲学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笔谈属学术探讨性质,作者所持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共同体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但在长期的思想探索中,人类并没有获得一种关于正义的普适定义,也许正义本身根本就不需要定义,并且在根本上任何企图用定义的形式来终结知识发展的思路都是对人类思想的损害。这里是关于正义的一组笔谈,笔谈的作者并不当然地认为自己所思考的正义是正义的惟一话语方式,而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正义的多维思考,或许这种多维化的探索方式恰恰反映了正义本身所具有的多重内涵,但这并不是说正义就完全缺乏共通的东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正义依然会有一个大致相通的期待。这组笔谈是由河北经贸大学"法哲学小组"的成员完成的,他们对于学术的热爱与执著,将他们组合到了一起,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在法哲学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笔谈属学术探讨性质,作者所持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义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域中是"隐"思想而非"显"思想。要从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和发展维度理解正义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域中的"在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进程中早期有关于"自然正义"的思考。在他们思想成熟阶段,也没有绝对拒斥正义,而是潜在地揭示正义,认为既要在实践基点上和历史限度内把握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揭示生态正义的向度,也要在唯物史观和资本批判的基点上揭示经济正义的本质,而其对生态文明的"观照"集中体现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关系和人类历史进程中推动"两大和解",实现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正义观念历史悠久.亚里士多德、休谟、马克思、罗尔斯等人类思想史上一流的哲学家均把目光投向了对正义的思考.近代以来,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休谟提出了以财产为中心的正义论;进入现代社会,马克思则通过大量关于正义主题的思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地批判.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种类型的和谐社会模式,它们本身有自己的特点,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本身存在着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人类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其构建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因地制宜,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社会学思考指导我们从整个社会架构上来思考问题,着重探讨行为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对自身可能和实际的行为会造成的后果,是一种独特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思维方式。本文则以社会群体为例,根据齐格蒙特.鲍曼所提供给我们的社会学思考方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它是人类社会关于发展思想的最新成果。代际正义是有关地球资源与环境利益的享有或者担负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分配正义问题。代际正义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相互契合的,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要旨是要论证正义之所是,并论证正义是一种自身就好的价值。他使用了五种方法。用“矛盾揭示法”来揭明正义的日常定义所内涵的矛盾;用“极端处境法”来论证即使在“正义得一切害处,不正义得一切好处”以及在人可以隐身的极端处境中,正义本身也是有利、有力、快乐的;用“大中见小法”来彰显正义是心灵的各成分的功能发挥到优秀状态并且和谐协调;用“涵养教化法”来说明心灵品质是如何被塑造提升到优秀状态,即正义美德得到了塑造成型;用“永生报偿法”来论证从灵魂永生的角度说,正义的灵魂必定是最幸福的。这五种方法层层递进,复合呼应,成为震古烁今、极为卓越的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法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法治是法的统治、法的治理;法治国家是依靠正义之法来治理国家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力与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只有以人为本,厉行法治,才能保障人权、保证"良法"的有效施行。具体而言,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辩证地对待我国以及西方国家法治建设的实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集中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2.
孙风强 《科技资讯》2014,12(17):172-173
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梦"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对正义规则内涵的界定有利于防止社会正义规则的主观性所产生的社会冲突元素。本文从正义规则的历史脉络梳理开始去探索正义规则形成中的职能趋向,探索正义规则的秩序性价值选择及其良好夙愿的保证路径——给每一个社会个体平等追求利益的自由,并且保证这一"过程"完全合乎秩序的要求。研究目的是培育社会性存在的良性元素,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法之价值,在于维护世间之广泛秩序、自由与正义。那么,作为其核心价值取向的正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法律上所追求的正义是否又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正义?法律这一所谓由集团意志所上升而成的社会控制工具是正义与公平的权衡器,对于个别正义来说,它是恶的,但是作为维护社会安定的工具来说,这种恶又显得必不可少。当不同的人所追求的自身正义与法律所追求的集体正义发生冲突时,又该如何选择?本文将试图在前人思想与理论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一次有关于此的试探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时下中国以饱满的热情拥抱“全球化”,其间还伴随着“规则意识”的“觉醒”。但是,在激情之余,我们是否应该冷静思索全球化这一模棱两可的词汇所隐含的规则意识呢?这到底是谁的规则,其中又体现了何种正义呢?晚清以来,国际社会的规则似乎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改变了的是中国的国际地位。1919年国人发现的“强权即公理”,是否会随着中国的崛起而改变呢?这仍然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其说是改变了国际社会的规则,毋宁说只是提高了国际社会原有规则执行的成本,对于规则本身,并没有造成根本的颠覆。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出发,…  相似文献   

15.
变易思想是《易传》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易传》作者认为运动变化是关于世界的普遍原则,指出宇宙万物都是在变化中生成与发展的,在究明宇宙大自然的法则与精神之基础上,人类面对森罗万象,无数纷繁杂乱的问题时,就能知变、应变、适就,从而得以促使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全人类造福。重新审视《易传》的这些思想仍然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与嵇康都是中坚与桥梁。他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开垦着人类的精神荒漠,于黑暗之中燃起生命的火光,并甘于带着流血的脚踵,用先知的预言,呐喊出智者的尊严和社会的病根。尽管由于时代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他们的相通之处并不在具体的思想信仰与理想追求层面上,但在文化人格方面,鲁迅与魏晋时代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尤受嵇康思想的影响。笔者就二人作一比较考察,旨在凸显出鲁迅对嵇康心灵的千载呼应所产生的"异质"与"同构"。  相似文献   

17.
法的价值理论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是研究法这一特殊社会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关系的科学。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曾就法学一词做过著名的概括:“是人和神的事物的概念,是正义和非正义之学。”由是观之,法的正义与否的问题是法学的基本问题。无独有偶,许多伟大的法学家都曾对这一问题做过深入的思考。他们延  相似文献   

18.
在法律的实体内容与正义的指向一致的前提下,若按正当的法律程序维护社会秩序,调解社会矛盾,平衡社会利益,就能实现正义。但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的反映,它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正义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目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维护法律和实现正义无法完全吻合。本文试从多角度予以分析,重新界定程序合法与实质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程序正义论     
司法活动有两个不可或缺的目标:一是实体正义,二是程序正义。程序正义理念起源于西方的自然正义思想,被认为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程序正义是追求实体正义的工具和手段,实体公正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程序正义。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两者相互一致是最好的结果,但是由于程序本身的不完善性,两者必然会发生冲突。此时程序正义就必然体现出优于实体正义的品质,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的不同,对"正义"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无论何种解释,其实质都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子学时代处于我国古代思想之大繁荣时期,不同学派对正义有不同的理解,研究正义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对我国当前正义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