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
20 0 1年 12月 2 1日~ 2 3日 ,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 ,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了“纪念诺贝尔奖颁奖 10 0周年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 ,由复旦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承办。在为期 3天的会议中 ,会议代表们畅所欲言、见仁见智 ,就与诺贝尔奖相关的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量子点的发现和合成作出重要贡献的三位科学家:芒吉·G·巴文迪(Moungi G. Bawendi)、路易斯·E·布鲁斯(Louis E. Brus)和阿列克谢·I·叶基莫夫(Alexei I. Ekimov)。文章主要介绍量子点研究开始前后的科学背景、发现过程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历程,特别是以三位科学家为代表的量子点研究者们所表现出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6.
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是不会轻易放过实验中所出现的每个反常现象的。惰性元素的发现充分显示了坚持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人们往往认为,科学发现的起点是细心观察,其实不尽然,科学精神还表现为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7.
发展学科交叉促进原始创新--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几年中,大家都非常关心中国科学的发展,希望中国科学能够很快出现重大的原始创新.但是,过去确实有很多条件不具备,比如说我们的科研经费长期只有GDP的千分之五. 相似文献
8.
一瓣荐心香 物候贯千载,禹迹穷八荒. 科坛标铁汉,学宇沐春光. 海纳百川大,壁立千仞刚. 浩茫极仰望,一瓣荐心香. 这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王绶琯先生20年前写的一首五律,题为<缅怀竺老--竺可桢先生逝世十周年敬献>.其中"物候"句谓竺老研究物候学,考据远及古代文献,近至日常记录;"禹迹"句谓竺老主持综合考察,足迹遍及边远地区,故喻之以大禹治水行迹."科坛"两句谓竺老耿直刚正,但对学生后辈呵护备至."海纳百川"又应"学宇"句,"壁立千仞"则应"科坛"句. 相似文献
9.
科学史教育与科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作家西塞罗(M.T.Cicero)说过:“一个人不/了解他出生之前的事情,那他始终只是一个孩子。”哲学家培根(F.Bacon)也说过:“读史可以明智。”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界已认识到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力提倡把科学史纳入到科学课程中。中国科学教育界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把科学史纳入内容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史教育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试图想弄清楚有关克隆或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但却从学校教育课程中没受到什么启迪的人肯定乐于听到这样的消息 :中学课程将彻底改革 ,使之与日常生活挂起钩来。而教师们认为 ,让 1 4岁到 1 6岁的孩子们学习科学课程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不论是对那些倾心于到大学继续学习、还是对现在就打算尽早弃之不学的都是如此。人类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出生时的情景科学课作为国家课程在英国于 1 988年得以推介以来 ,其在学校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成了 5到 1 6岁儿童的一门必修课。在小学阶段 ,这门课被视为是一大成功 ,但在中学阶段 ,科学课因…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老师,树立科任老师的威信;让老师了解学生,增进师生友谊;巧妙处理好科任老师与学生的纠纷,融洽师生关系;尊师爱生,共奏和谐乐章.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状况:既有同龄学生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普遍特点,同时又缺乏自控能力和自信心,且没有扎实的学习基础.针对这些特点,作者提出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方式方法,强调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师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相似文献
13.
教师对学生的爱,作为一种纽带,一种素和力,是教育的维系所在,是教育的灵魂,这样做是教师道德修养的表现,也是对国家、人民高度负责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从传统的以被动的、接受、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从传统的以被动的、接受、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遗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相似文献
19.
迅速发展的复杂网络研究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效应、无标度特性和超家族的发现,大大地激起了国内外研究复杂网络的热潮.本文简介了若干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整个复杂网络研究面临的挑战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科技的发展将对人类的生存空间、物质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人类只有积极地应对科技,才能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