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般規律与特殊規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两个同时并存的趋向:一个是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細,譬如生物学就分化成植物、动物、微生物、形态、分类、細胞、遺传、……等;一个是各种学科互相渗透,出現很多所謂边緣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以及生物物理化学等。人类对自然界认識的系統知識,从原始的无所不包的自然哲学到分门別类的科学,再进一步向更高一水平綜合,是一个辯証的发展过程,一个必然的趋向。物理学研究物貭的一般結构和它运动的規律,生物学研究特殊物貭(即带有生命活力的物貭)的結构和它运动的規律。但物貭世界的各种規律都相互联系相互制約,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对各个学科的观念絕对化了,不看到它們之間的联系,就会妨害自然科学的  相似文献   

2.
一、自然科学家要学习自然辩证法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学科之间,即地学、生物学中有关地理、地质、地震、气象以及动物、植物等等学科之间的关系都离不开自然辩证法。大家都知道,对立统一的规律是一个普遍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按照对立统一规律进行的,毛主席在这一哲学思想里面存在着一个精髓的概念,这个精髓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如果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一个过程发展来考察,那么它表现为个性,表现为特殊性。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讲了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这不仅说明矛盾中的两个方面,而且也说明各种矛盾所具有的共同规律,抓住了各种事物中更为本质的东西。毛主席这个精髓的思想是对辩证法的重大发展。象横断山系这一类研究题目,例如对大裂谷,对钒钛磁铁矿成矿规律和综合利用等等方面的研究都能说明精髓的概念,它既表现为共性,又能发挥它的特殊性。用精髓这个思想来指导我们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幻觉     
“科学的最后一个大谜团”、“思维科学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科学家在谈到意识时经常会这样说,但是,万一我们的一切意识经历只是一大幻觉该怎么办?过去10年来,不同流派对感觉的研究显示:敢于探究意识问题的认知科学家、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们所探寻的可能是个错误。如果意识看起来是一股持续不断的丰富的视觉、声音、感觉和思想,那么我要说这全都是幻觉。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幻觉”。说意识是一种幻觉并不是说它不存在,而是说它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真实——它更像是一种幻觉或视幻觉。如果意识并非如其表面那样,那么其神秘性也…  相似文献   

4.
气是中国古代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概念,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解释万物的变化.当气的概念渗透于中医学之后.就把它用来说明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成为生命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但气的本质是什么?迄今尚无确切的科学论证.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渗透,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从生物大分子体系的物质、能量、信息三方面探讨生命的本质.如果说气是一种具有生命特征的概念,那么它就应具有物质、能量、信息三种存在形式.因此,我们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按照物质结构、能量形式和信息作用三个方面对气的  相似文献   

5.
(续上期 )主  体当然 ,故事到此并未结束 ,因为对于那些实际上相同的概念 ,如邮政编码 ,两个数据库可以用不同的标识符来标识。如果一个程序想要比较或合并这两个数据库中的信息 ,那么它必须知道两个数据库中的这两个不同的标识符实际上都是用来标识相同概念的。因此 ,在一个理想化的程序中 ,必须要有一种方式来发现那些不同数据库中的相同概念。这个问题的解决 ,需要借助于语义网络的第三个基本组件———主体 (ontology ,它是由一组相关信息构成的 )。从哲学上讲 ,主体论是指关于存在的本质以及何种事物存在的理论。这里 ,人工…  相似文献   

6.
思维是一个词,而不是一件东西。我们可以按照我们喜欢的方式使用这个词。如果我们用它指有了人类的语言能力才能产生的心理过程,那么,动物思维这一提法不过是动物与思维两个词的组合而已,并无实际意义;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不借助言词也能进行某种思维,并且认为,思维可以是一种意向、一种想象、一种意图,或一种期望,那么,“这种思维除了见之于我们人  相似文献   

7.
尹见 《科学通报》1988,33(11):841-841
现今理论物理化学中的Rayleigh-Schrdinger方法仅注重于微扰作用,不便于处理大体系小局部扰动一类问题。一般地说,对于一个系统,如果它所受扰动只涉及到其某一特定部分,而对其它部分不产生任何影响或影响甚微,我们就称这一扰动为局部扰动。本文对于诸如下列的四个局扰问题得到了较有价值的理论估计。  相似文献   

8.
Bahm  AJ 王毅 《世界科学》1991,13(1):50-53
问题无问题,便无科学.科学知识产生于对科学问题的解答,而无问题,便无解答,也便无科学知识.然而,是什么使一个问题成为"科学的"呢?任何问题都是科学的吗?不是.既然不是,那么科学的问题具有什么特征呢?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如此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以致要在这个问题上很快达到普遍的一致似乎是不可能的.作为一种假设,我认为:仅当一个问题至少具有下述三个与可传述性、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相应的特征,它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的.1.如果一个问题是不可传述的,那么称它为"科  相似文献   

9.
夜幕降临在了非洲马达加斯加东北部的一个村庄,一个皮毛黝黑、橘黄色的双眼不断闪烁的小体形野兽窜上一棵大树.它扇动着一对蝙蝠般的耳朵,用长长的、瘦骨伶仃的爪子扒着一个树枝.按照当地居民的说法,如果某人看到了这种"小幽灵",那么他所在的村庄就注定要遭殃.这就好比某些迷信的西方人认为,如果一个黑猫穿过他前方的道路就要倒霉一样.  相似文献   

10.
转化的方式     
科学和哲学都在研究存在着什么东西以及它是如何转变为其他东西的问题;科学是在细节上进行研究,而哲学则是在作概括性的研究。研究存在要和研究转化结合起来。这样,如果我们没有找出基本粒子产生和转变的方式,我们就不知道基本粒子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们没有去探究人类的胚胎、发育、进化和死亡的机制,我们也搞不清楚什么是人。在科学的每一个领域里,兴趣都集中在研究转变上,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某种关于变化的东西究竟是什  相似文献   

11.
米斛 《世界科学》2023,(8):15-18
<正>“共生功能体”这种超有机体由存在于其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一个人身上有多少细胞?”这听起来像是个喝了酒以后问的蠢问题,但其实这也是个深奥的哲学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大约拥有37万亿个细胞。这些细胞全部来自那个让此人诞生在世界上的受精卵。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算上我们身上的全部古菌、细菌、真菌、原生生物,我们身上其实有比37万亿多一倍的细胞。这些生物遍布于我们的口腔、肠道、皮肤、呼吸道,  相似文献   

12.
关于技术哲学的学科性质刘 :下面讨论一下有关技术哲学的学科性质问题。德国著名技术哲学家拉普 (FriedrichRapp)在《分析技术哲学》中谈到技术哲学的性质与地位时指出 :“技术哲学 ( 1 )既不是工程科学的元理论 ;( 2 )也不是社会学或历史学等独立学科的一部分 ;( 3 )更不能归结为某一哲学分支。它与认识论、社会哲学、哲学人类学、历史哲学和形而上学有密切的联系 ,但并不从属于它们。” (中文版《技术哲学导论》 ,第 1 9页 )拉普对技术哲学说了一系列“不”的这个否定性定义和非确定性界说 ,发人深思 ,该怎样理解 ?对一门学…  相似文献   

13.
曹虎 《科学24小时》2006,(11):17-18
翻开元素周期表,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元素就是氢。氢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元素,一个原子和一个质子就组成了氢,两个氢原子结合成氢气,分子量是2。正是由于氢气身轻,在小学玩气球时你就认识了它。到了中学,化学中的氢变得令人难以捉摸,它是那么的活泼,能与氧结合成不能拆散的水分子;与碳组成的甲烷,用火一点就熊熊燃烧;参与三酸两碱组建,又导演出左右国计民生的化学工业。如果离开书本,走进氢的内部世界,氢又是怎样的多姿多彩呢?宇宙处处都有氢氢是宇宙间最普遍,也是存量最多的元素。在地球生物圈的气圈中,氢是大气的成分之一,虽说它占空气的总量…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发展没有疆界,从前很多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都变成了现实。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敢于尝试,一个点子就可以创造无穷的财富,一项发明就可以改变未来的生活。以下介绍的这些技术是全球科技的投资企业界共同看好的项目,也是各国争先研发的即将改变未来世界的新科技。如果你是一个发明人,那么就抓住机会吧,只要你能把以下的一项变成现实,那么,你就改变了这个世界。“传染病预报云图”这是一个较复杂的传染病监测及数据综合处理系统。它由分布在各大中城市上空的若干个病毒识别传感器和数据综合处理系统组成。传感器将各类病毒的分布、数量…  相似文献   

15.
工作时间     
《科学24小时》2009,(4):46-46
小李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了一条规律:如果某天休息,而前一天不休息,那么第二天就休息;如果前一天休息,那么第二天就要工作;如果某天要工作,而前两天休息,那么第二天也要工作;但如果前两天工作,那么第二天就可以休息。问题是,如果没有星期假日.在这一年365天当中小李要工作多少天呢?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一颗大质量小行星撞击地球、灭绝恐龙之前很久,地球上就已经有点不对劲了。当时,物种的多样性已经降低。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小行星撞击发生在地球生物非常多样的时期,恐龙就有可能在这场撞击中幸存,那么今天的世界恐怕就会是另一番模样。化石记录表明,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不飞的恐龙突然消失。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为何会这样以及这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他们已经对这一点达成共识:当时,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在了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所在地,这次事件在恐龙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宇宙奇观。一个不可见的“恶魔”——超质量黑洞在星系际空间横冲直撞。如果它在太阳系中,那么它只需14分钟就能从地球飞到月球。在这个质量可能相当于2000万个太阳的黑洞后面,跟随着长达20万光年(相当于银河系直径的两倍)、主要由新生恒星形成的一道“凝迹”(飞机飞行或轮船航行所留下的尾迹)。科学家说,他们在取得这一新发现之前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宇宙奇观。那么,这样的奇观缘何产生?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一个Open问题的一点注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冬阳 《科学通报》1989,34(3):239-239
L. N. Shevrin曾提出了这样一个半群代数理论中未解决的Open问题:一个半群如果它的每一个真子半群是幂零的,那么半群自身是冪零的吗?对于这一问题至今也没有解决。L.N.Shevrin本人已证明了对于交换半群来说回答是肯定的。1985年I.L.  相似文献   

19.
离奇的灰洞     
李淼 《科学24小时》2014,(10):49-49
<正>对于一个不懂万有引力和弯曲时空的人来说,黑洞已经足够离奇。最近,霍金又提出,黑洞并不存在,灰洞才存在。如果一个物体(天体)有足够大的质量,那么,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它最终会坍缩成黑洞,这是连光也看不见一缕的神奇天体。通常,这种天体的质量非常大,至少有三个太阳那么重。如果黑洞是"黑"的,那它可能将永存下去,因为它不会发射任何东西,包括光,也就没有消耗。不过在1974年,霍金指出,因为神奇的量子效应,黑洞并不"黑"。它会缓慢地辐射光以及其他粒子,只是速度很慢很慢。一  相似文献   

20.
吴元庆  丁汉 《科学通报》2009,54(23):3682-3691
并联机构的运动类型(或运动模式)指的是机构末端执行器可实现的刚体运动的集合, 它是所有支链运动类型的交集. 作为非瞬时自由度并联机构一个主要运动学特性, 运动类型在局部具有刚体变换群(或特殊欧氏群)的子流形(或特别地具有Lie子群)结构. 基于这个子流形性质和子流形簇的概念, 我们定义了运动类型以及并联机构的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 如果两个运动类型在SE(3)单位元的某一开邻域内一致, 那么我们称这两个运动类型等价; 如果其中一个运动类型在SE(3)单位元的某一开邻域内为另外一个的子流形, 那么我们称这两个运动类型之间具有序关系, 并由此定义了并联机构的一种偏序关系, 研究了运动类型和并联机构的等价与偏序关系, 并给出了其在并联机构综合、自由度分析和非过约束构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